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战地红花七月开》——初创篇(五)

发布日期:2019-07-15 14:54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战地红花七月开》编
徒步赴延安去求学
    一天剧团同志正在排戏的时候,忽然紧急集合。大家都不知怎么回事,急忙跑到平时开会的山顶东厢窑洞里去集好队。
    当团长叶石笑眯眯地走进来时,同志们七言八语正猜想着:“团长咋个这么高兴”。只听得叶石讲:“同志们!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晋西区党委决定,七月剧团到延安学习,很快就出发。”这是晋西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建之后,区党委为了提高剧团人员的政治、业务水平所作的重要决策。叶团长话音刚落,窑洞里沸腾起来了,爽朗的笑声,清脆的歌声不绝,有人把帽子和背包抛向空中,有人欢呼:“乌拉!乌拉!”。
    剧团大多数成员随即启程。此时正入冬,每人领到一套新棉衣,个个精神焕发,打起背包,整队出发。第三分队的老艺人中,只选带了板胡师傅阎志明,鼓板师傅张本宽,吹唢呐的任德胜。其他人都留在神木县盘塘镇,帮助地方业余剧团工作去了。
    去延安的队伍有60多人,带着晋西区党委书记林枫同志给中共中央总书记洛甫(张闻天)同志的信,雄赳赳气昂昂从神木李家洼下山,翻越杨家沟、贺家川……,朝着西南方向前进。
    因黄河东岸渡口上有鬼子驻守,队伍没有走黄河沿岸大道,而是翻越横贯陕北的山川。到处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崇山峻岭。在行军途中,人们后边屁股还挨着山,前面鼻子又顶住山,过了一山又一山,日行50多里。这条小路过往军队很少,是原来的老苏区,群众觉悟高,热情款待,吃饭问题好解决,有时候炊事员做饭,有时派饭到各户。有一天在一位老乡家做饭,女团员杨岩一边拉风箱一边习惯地给大娘讲革命道理,讲红军长征,讲共产党,讲打日本……。老大娘听着哈哈哈地笑起来,说:“娃呀!你不要给大娘讲这些道理喽!大娘跟着红军闹革命的时候,你还在娘肚子里呢!”说得杨岩有点不好意思,大家一阵大笑。这支文艺队伍途径佳县、米脂、绥德、清涧等地,全程八百里,边走边演,边演边走,长途跋涉10多天,于1940年12月抵达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所在地—桥儿沟。
 
    资料来源:《战地红花七月开》  成都出版社出版
    本站编辑:杜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