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晋绥民俗 » 生活民俗 »

工艺大师献绝技 指尖上秀神奇

发布日期:2015-09-18 10:22    来源:文化山西    作者:李雅丽

 

晋绣
易水古砚
木版年画
粤绣精品
皮影
    在即将召开的第二届文博会上,将有大量的非遗项目参与展示,本报帮您进行了前期打探,省工艺美术集团是这次非遗项目展览的召集方,记者从工美集团提前打探了一番,都有哪些非遗项目将亮相本届文博会。
    漆彩神州中日韩越跨国谈漆艺
    说到漆艺,很多人就会想到平遥漆器。这种有了七千年历史的艺术,最初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后来又为宗教祭祀而服务。朱、黑两色是汉代以前漆器一直使用的色彩。我们常说的漆黑一词,便是从漆器而来。漆器逐渐从生活必需品向艺术品转移,成为装点生活的另一种必需品。
    漆器最为繁荣的时代大概要算是唐代了,那时就连文成公主出嫁的嫁妆里都有漆器,而且那些漆器的制作者便是平遥人。据说当年唐太宗访交城玄中寺时,漆器还是作为宗教庙堂之物,唐太宗一眼相中平遥人制作的精美漆器,在后来送文成公主入藏时,便派遣了20多名平遥漆器师傅一同入藏。大唐时期,朝廷整治奢靡之风时,金银器被限制使用后,漆器开始风靡长安,随着大唐的繁荣,文化的交流,如今的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周边小国都曾有遣唐使进入大唐交流学习,漆器艺术随之流传海外,一度成为亚细亚地区的精美艺术品。
    经过时间的累积,如今的漆器已经褪去了当时的风韵,而有了新的内涵。本届文博会将展示国内国外的顶级漆艺大师的作品——周建石、乔加、殷秀云、薛生金、梁中秀、大西长利、金圣沫的精品漆艺将亮相文博会。
    文博会期间国内国外的漆艺大师们也将到会展示漆艺的魅力。展会期间,来自中日韩越四国的周建石、乔加、甘儿可、殷秀云、大西长利、金圣沫、翁美娥、柏群等国内外教授、漆艺大师将共同探讨漆艺文化。关于漆艺的未来,文博会将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技艺的交流。
    文房四宝 传统与现代将对话
    笔墨纸砚合称“文房四宝”,已是今人皆知的常识。“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文房四宝”不仅是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的文具用品,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早在2007年,笔墨纸砚就已经成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文房四宝中,砚是一种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它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从唐代起,甘肃南部的洮砚、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和山西新绛县的澄泥砚,便被并称为“四大名砚”。一块名砚,是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头宝。
    在四大名砚中,前三位皆是以石料所制作,而唯有澄泥砚不是石料,而是用河泥制作而成。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州,故而绛州澄泥砚颇有盛名,其孕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明代达到炉火纯青,跻身中国四大名砚台。自中唐起,便历代皆为贡品。只是在明末清初时,曾有300余年的时间,澄泥砚制作技艺失传,导致澄泥砚消失于世,据说当年的乾隆皇帝都为此操心过,为了恢复澄泥砚生产,至今故宫还堆放着当年乾隆皇帝从绛州取回的河泥,只是虽有皇帝操心也终究未能让澄泥砚再度面世。
    直到1986年,山西新绛县版画艺术家蔺永茂与其子蔺涛开始着手开发挖掘绛州澄泥砚的制作工艺,终于使失传数百年的民族瑰宝重放光彩。2007年6月,绛州澄泥砚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这次文博会期间“中国文房四宝·名笔名墨名砚名纸名人名企作品联展暨中小学生创意文具展”中,不仅有传统的文房四宝还会有新奇的创意文具,这将是一场文具历史沿革的展示,又是精美艺术的欣赏。
    皮影木偶 动静结合传统魅力
    过去每到逢年过节,演几场皮影戏热闹热闹是再寻常不过的。山西的皮影戏那可是十分悠久的,据说早在战国时代便已出现。当时发明这种皮影艺术的人那可是孔子的弟子——子夏。当年子夏在西河(今汾阳市)讲学时,便是用这种方式来作为教具使用的。后来人们逐渐把皮影教具演变成了皮影戏剧,也有人说皮影戏是最古老的无声“电影”。
    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评价,称它为“中国影灯”。
    在本届文博会上山西孝义皮影国家级传承人梁全民,山西侯马皮影赵宏平,河北唐山皮影国家级传承人刘佳文,陕西华阴皮影国家级传承人汪天稳等皮影大师都将到场,为您现场展现皮影艺术的魅力。同时,山西工美少年红文工团木偶皮影剧展演也将亮相文博会,带给大家丰富多彩的皮影木偶艺术品展示和表演。
    指尖神奇 非遗展览项目众多
    根据文博会主委会安排,文博会期间山西工艺美术集团展区计划推出多种活动和展览,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展览中,以指尖上的神奇为单元,将为大家呈现苏绣、粤绣、蜀绣、湘绣、晋绣等中国十大名绣的名人名作联展;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河北武强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平阳木版年画等中国四大木版年画联展;文博会恰逢中秋节前不久,那么对于喜好美食的人们,在展会上还可以品尝到双合成的郭杜林,六味斋的酱肉,太谷的饼以及闻喜的花馍等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美味,除了品尝到这些美味,还可以参观一些美食的加工工艺,这也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山西省工艺美术馆的《山西工艺美术精品展》;山西黄河美术馆的《汉、金、明、清、当代晋派砖雕展》;中国工美(珍宝馆)的《七彩生活时尚配饰展》;万里茶路上的中国晋商·禅茶香道文化展演;明式晋作工艺家具展;中国十大名窑名师名作联展……在这些各种不同主题的展览区域中,您都可以领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的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人类智慧附着在农耕时代上的包浆,有岁月的痕迹和文明的积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珍藏。
    链接
    晒晒咱山西的非遗家底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概念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的文献当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体系来研究和保护,是这个世纪初的事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过15年后,它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至少很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不再陌生,尤其是在山西。
    山西人的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宁化府的老陈醋、是双合成的郭杜林、是平遥大漆做的首饰盒、是年年过年要唱的秧歌、元宵节要闹的红火,是剧场里咿咿呀呀的晋剧,是醉死人的 《桃花红杏花白》……
    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曾经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日常用品一下子变成要保护的遗产了。其实,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号打响前,人们已经意识到那些曾经在岁月中走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生活模式在发生着改变,不断有人说“以前的时候……”
    以前的时候,过年要赶集,要买年画,可以看红火,还可以听唱戏,可现在戏台都快长草了,再见不到为了赶着听戏,跑掉鞋子的戏迷了;
    以前的时候,对畔畔的圪梁梁上的小妹妹是唱情歌的,现在发个微信打个电话就好了,传情达意不再需要那些让人迷醉的民歌了;
    以前的时候……
    农耕时代的结束,工业时代的开始,让很多承载着农耕文明的生活的标识物开始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我们农耕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过去,记录着历史,它是过去岁月的见证,保留它们,保护它们,是对人类发展历史的尊重。
    国务院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先后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至此,我国国家级非遗项目共计达到1517项。其中,山西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达到116项。保护单位总数达到168个。国家级名录项目数量(含扩展名录项目)占现有国家级项目总数(1372项)的8.45%,位列全国第三。
 
本站编辑:姚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