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晋绥民俗 » 生活民俗 »

中国年里的山西“符号”

发布日期:2016-02-18 10:21    来源:新华网山西频道    作者:晋绥基金会
    百节年为首,在每年繁多的节庆中,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最为盛大隆重的。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三晋大地,每到年初岁尾,处处都是独具地方特色山西“符号”。
    山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馆聂元龙曾总结过,山西春节文化的“年味”,是山西年俗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出农耕文化特征、信仰传承特征、俭约的性格特征和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
    晋北垒旺火,晋中闹社火,晋南蒸年镆,这些或热烈奔放,或内敛含蓄的年俗,形式虽有不同,但相同的晋风、晋韵、晋味一直传承至今,长久以来未曾改变。
 
晋北:“旺火”映红中国年
熊熊旺火映红中国年。(图片来源网络
    山西的晋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过年垒旺火是当地的一大风俗。《大同县志》记载,“元旦,家家凿炭伐薪,磊磊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
    每年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院子中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里面放好干柴,上面大红字条写有“旺气冲天”“大吉大利”等吉语。在众人的簇拥下,一家之主会亲手点燃旺火,称为发旺火,取意发财、旺盛、红火。冲天的火光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烧红的炭火照亮庭院,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围着旺火燃放鞭炮,男女老少围着旺火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大年初一早晨,每家的主人都要把旺火的炭火铲回灶内做饭,不准外人铲走,表示迎回未来一年的兴旺。
    如今,尽管随着城市的发展,楼房取代了四合院、排房,然而,过年垒旺火的习俗仍然照旧。人们围着红光耀眼、灿烂辉煌,吐着长长火舌的旺火,排着长长的队伍,正转三圈,反转三圈。一圈圈祈福的人们,欢笑着、嬉戏着,祝福着新一年美好幸福的生活。
 
晋中:“社火”闹HIGH中国年
遍地社火闹HIGH中国年。(图片来源网络)
    社火,是山西晋中地区的一项重要的年俗文化活动。社火源于秦汉百戏,发展于唐,盛行于宋,丰富于明清,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是当地群众欢度佳节、庆祝丰收、表达美好愿望的一种最热衷的形式,几百年来长盛不衰。
    元宵节是闹社火最盛的日子,每到此时,城镇乡村都要在主要街道和广场挂彩灯、搭彩楼彩台、装彩车,进行各种街头表演。抬铁棍、舞龙、舞狮、抛绣球、抬花轿、民间八音会吹奏、锣鼓大赛、晋剧、秧歌、小戏演唱等各种民俗艺术活动竞相登台,总是吸引成千上万的群众前来观看。
    晋中太谷的社火表演,一直以丰富多彩,别具一格而驰名中外,其中又以抬铁棍最负盛名。抬铁棍又叫抬阁,主体为铁木结构,由阁、大杆、二杆、龙杆、戳儿等主要部件组成。铁棍的木阁上可设计各种模型和造型,一般与阁上演员所扮的角色相符,有山水花草、楼台阁殿等。造型之上是一根铁制的绑杆,2至3名演员绑站其上舞动衣袖。
    这些漂亮的少男少女装扮成不同的角色,身着色彩华丽的古代服饰站在绑杆之上,随着现场锣鼓等民乐的欢快节奏,身形不住的舞动,舞祛了一年的辛劳和汗水,舞出了对新一年的美好希望。
 
晋南:“年馍”祝福中国年
吉祥年馍祝福中国年。(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说上面的山西年俗显得激烈、动感,那下面这个就是对晋风、晋韵、晋味的静态展示。山西民间有逢年过节捏制年馍、面塑以示庆祝的习俗,年馍在山西民间又称“面人”“面羊”“羊羔馍”“花馍”等,各地叫法不一,形态也各有特点。
    在山西晋南地区,几乎家家的婆姨们都会用面粉塑制诸如人物、动物、花卉、瓜果等寓意吉祥的面塑。可以说,山西面塑本身就是一种独具山西纯朴民风的艺术品,也是山西“舌尖上年味”的重要组织部分,让思乡的游子念念不忘。
    捏花馍没有教材,也没有图样,全凭一代代婆姨间的口传心授,模样全装在她们的脑子里。经过婆姨们的一番搓、捻、擀、剪、切、捏、揪、压、挑、卷等手法,花鸟草虫、飞禽走兽便从她们的手下活脱脱地变了出来。塑形后的花馍再上蒸笼里才能蒸出其中独特的传统味道,之后婆姨们会趁热给花馍点上食品色,这样才能保持颜色艳丽,不易褪色。经过点染描画,组合搭配,刚才还是白描的面制品已经变得花红叶绿,凤翔鱼游,栩栩如生。
    蒸上一天的年馍,家中的火炕也被烧得热腾腾的,屋里更是暖意融融。婆姨们不只是蒸出了好看、好吃的年馍,更是蒸出了一家人蒸蒸日上的又一个好年景。(本站编辑: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