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红色访谈 »

艰难的奉献——访杜心源之女杜秀文

发布日期:2015-09-01 10:49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1927年,一个十九岁的农村青年怀揣梦想,从他的家乡五台山只身到北平求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一生的艰难奉献。1940年,他从延安到晋绥根据地工作,在这里,他呆了近十年,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开创了根据地教育事业的新局面。他就是晋绥二地委书记杜心源。
  “晋绥对于我的父母来讲,意义特别,感情深厚,可以说他们一生中最艰苦的时光就是在这度过的。”杜心源之女杜秀文告诉记者,父母在晋绥经历过不少事。
       据杜秀文讲,父亲是一个对革命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人。曾经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1944年,中央来电,为了加强延安与外界的联系,以及出于运输物资的需要,决定在晋绥修飞机场。原来计划在兴县修,但是在打好地基后发现土质松软,不适合修建机场。父亲本分管民政教育,结果上级指派他负责修建机场一事。他带领1000多民工去岚县修机场。期间,父亲三过家门不入,直接到行署向领导汇报机场修建事宜。
       也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令父母永远难过的事情。父母年仅四岁的二女儿杜延兵,因病夭折了。因出生于延安,故取名延兵。她母亲曾说:“延兵是你们几个兄弟姐妹中最可爱、活泼、美丽的,在赵家川口的时候,她被称作洋娃娃,眼睫毛特别长。同事们都喜欢,没有事情的时候都要抱上一抱。”父亲因为工作忙,都没有来得及见延兵最后一面。母亲很伤心,看着延兵都不让大家抱走。1968年夏天,家中翻出一双小布鞋,母亲看后一把抓在怀里,一言不发,随后眼泪就流下来。母亲这才告诉了她,为什么从小到大家里从不给她过生日的缘由。原来延兵与秀文同一天生日。有一次,她向父母提出过生日,连一向随和的父亲都顿时阴沉着脸。
       如今,杜秀文再来晋绥,是完成父母的夙愿。杜老虽已逝去,但是他对革命的奉献,他在晋绥的故事,后人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