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晋绥名胜 »

故城记忆

发布日期:2019-03-27 17:39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牛亚平
故城村   
    2019323日,周六。闲来无事,便与虎虎、教育局副局长刘会平等结伴去看了看保德县的故城村。
    故城村位于保德县南五公里处,是保德的历史文化名村。保德在古时被称作 “林涛”,因春秋时期设林涛寨而得名。林涛寨故址就在故城村。
   在村中央有一座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关帝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村里住着两大姓,一大姓是刘姓,相传汉文帝刘恒登基后,就是在故城附近接薄太后回京的,薄太后把当年照顾她的人赐姓刘。留在故城定居。为了纪念那段历史,教育后人要懂忠义,故城建起了关帝庙。
    悠闲的村民从关帝庙对面影壁前走过
    另一大姓是陈姓,是明代五省总督陈奇瑜的后人。陈奇瑜(?-1645年)字玉铉,今山西保德县人。明朝末年大臣。万历年间,中进士,授洛阳知县。
陈家大院旧址
    崇祯五年(1632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镇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甚力,名噪关陕。七年,擢为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进驰均州,调集诸将围击各路起义军。据说陈奇瑜因招抚李自成失败被贬回家,便花巨资在村西临黄河的石崖上凿出石室,命名为 “钓鱼台”。钓鱼是古代士人不得志时遁世的一种说辞。
图为陈奇瑜建的“钓鱼台”,落款“玉铉”就是陈奇瑜的字。
   八十五岁的老陈说:他就是陈奇瑜的后人。老陈热情地为我们指了陈家大院旧址,并自豪地感慨当年大院的气派。最后唏嘘长叹:由于年久失修坍塌了!
 陈奇瑜的后人
   陈家大院大部分建筑都已不复存在,但断壁残垣中也可依希看出昔日的輝煌。如今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气派宽敞的窑洞四合院,房顶上明晃晃的太阳能电路板整齐排列着。村里的土路全部变成柏油路。倒塌的陈家大院像被人们随意丢弃的垃圾,在丛生的荒草隐隐露出一角,与附近的现代化建筑真是相形见绌!幸亏人生如白驹过隙,时日不过百年!否则当年的主人看见此景情何以堪?真个是: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如今的陈家大院,只残留这排房子了。
    老陈说:陈家大院现只剩下了这排房子,这排房以前是陈家的南房,后又封了北门开了南门而形成这个小院。这就是小院的后门。没人开门,我们只能在 门外踟蹰片刻,悻悻然离开。
小院后门--陈家的南房旧址。
    老陈虽已年迈,但身体硬朗。话语中不时流露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满足。他邀我们去他家里喝水,他的儿女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都出去打工挣钱,他指着全家福骄傲地一一介绍,又拿出醉栆让大家品尝。他的家收拾得干净整齐,连院子里的篱笆也像模像样,陈氏家族勤劳朴实 、率真大方的大家风范血脉传承,不由让人肃然起敬! 
帝庙西侧的魁星庙
 这是关帝庙东的另一户刘姓人家的小院。老刘在墙角劈柴,老伴在加工她的腌芥菜。老伴看见我们很好奇她的芥菜疙瘩,要拿出一些菜送给我们。我们不好意思的婉言谢绝。这里的村民古风犹存,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完全没有敌意,淳朴善良的品质如山间清泉流过心头。      
      关帝庙东侧刘姓人家小院    
。 老刘劈柴,老伴腌酸菜。
不远处的地里,人们正在刨地。春天来了,年复一年,农民们又开始春种了。
 春种 
  一对夫妇正往地里运肥
     大院东北边一棵硕大古老的杏树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优美的虬枝盘曲错杂,她见证了大院的繁荣与衰落,见证了故城的昨天与今天。现在,她默默地用枚红色的花骨朵吐露春的消息。风花雪月中,沧海桑田,一切始于自然,终于自然…… 
老杏树
寂静的小山村
  
站在故城山顶往东北方向看,保德府谷城一目了然。
     近几年保德县打造乡村沿黄旅游景点,故城村已初具规模。正由于此,我们才能见到比别的村里多一些的人,也才能见到那些正在辛勤劳作的农人们!那些印在心中的乡村记忆才鲜活地出现在眼前!    
印象故城
     村口“印象故城”四个大字深深映入眼帘,记在心间……
 
  故城旅游地图
    细观导览图,我们来的不是时候,青壮年都出外谋生,村里一片静寂。人们说,夏秋季节才是最美!
  进村的公路旁矗立着各种农具就像列队欢迎客人的仪仗队,很有特色。 
老井
胶轮大车应该是解放后才有的
风车和炉灶
辛苦劳作一年盼的就是这
  故城,故去的不只是那些建筑,那些人,那些事!所有的记忆犹如风中的叹息,飘散在亘古不变的回忆里……正像那块木建筑上说的:故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啊,游子无论走多远,回首来时路,那浓浓的,永远是化不掉的乡愁!
故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文/图:牛亚平

本站编辑: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