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刘少白 »

刘少白传--第六章黄河在咆哮(二)

发布日期:2016-09-12 17:13    来源:《刘少白传》    作者: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
 2.民族危亡时刻
    1936年春,日军逼近平津,北平草岚子监狱的一大批共产党员面临着被日军屠杀的危险。中共北方局在刘少奇的领导下,积极与北平守军宋哲元部交涉,最后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于1936年9月,营救出60多名关押在草岚子监狱的共产党员。
    恰好这时,一直在北平寻找组织的亚雄找到孔祥桢。孔祥桢与亚雄同时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又一同在草岚子监狱坚持斗争。通过孔祥桢,亚雄见到化名邢西萍的徐冰,从此接上了党的组织关系。
    不久,亚雄与孔祥桢在北平中山 公园约定的地点,见到了刚刚出狱的薄一波。分别整整四年,三人都十分感慨。薄一波听说陈原道出狱后不久就英勇牺牲,十分沉痛。他告诉亚雄,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阎锡山欢迎中共人士到山西参加抗日救亡。为此,中共北方局决定成立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薄一波为书记。亚雄积极要求参加,薄一波说好,工委也要扩大一些同志。
    亚雄又听薄一波说北方局决定刘澜涛同志到绥远开展工作,便司,我父亲刘少白你可认识。薄笑道:我是先认识的你父亲,才又认识的你。老伯在天津当商检局局长时就帮助过我们。亚雄便说我父亲现在绥远傅作义那里,有些事可以让他协助。薄一波说,好,就让澜涛到了绥远先去找老伯接头。
    1936年10月,薄一波、杨献珍等到达山西太原,阎锡山派心腹梁化之等高官到车站迎接。不久,刘亚雄与冯基平、廖鲁言、刘有光、牛荫冠等11人也奔赴太原。经与阎锡山协商,他们都以个人名义参加到阎锡山建立的各个抗日民众组织中,积极开展工作。山西最大的民众组织牺盟会的日常工作由薄一波主持,冯基平、牛荫冠、傅雨田、董天知等人担负了重要工作。亚雄被派到“自强救国同志会”下设的妇女救国委员会担任委员。
    与此同时,刘澜涛也带着亚雄写给少白的信到达归绥。少白从刘澜涛那里得知时局的新变化,及亚雄随薄一波等到山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心情顿开,在屋子里踱来踱去连声说好。在少白的安排下,刘澜涛以办报为掩护,到与日军及伪蒙对峙的绥东兴和县开展民众抗日活动。兴和县与河北省交界,是北平、张家口到归绥的必经之路。当地驻军六十八师师长兼兴和县县长,是傅作义“五虎将”之一的孟文仲,东北人,颇具爱国热情,也是少白的朋友。经少白介绍,刘澜涛与孟文仲也成为好友。
    1936年11月,绥东伪蒙武装在日军飞机大炮支援下进犯红格尔图,傅作义率部奋起反击,在百灵庙聚歼来敌,获得全胜。百灵庙大捷是自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抵抗日军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举国为之振奋。战前中共派南汉宸携毛泽东给傅作义的亲笔信到绥远,表示热情支持和鼓励。战后中共中央又发电祝贺,称赞百灵庙大捷是中国人民抗日的先声。
    此时的绥远尚无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担负抗战的主要是国民党军队。为此,刘澜涛等积极开展工作,组织建立抗日救亡义勇军。这一行动被国民党绥远省党部中统特务机构发觉。此时正是西安事变前夕,除阎锡山这样的地方实力派开始与中共私下接触外,国民党仍坚持对内反共、对日本退让的立场,不允许公开提出抗日口号。就连傅作义为抗日组建的乡间民众武装,表面上也称作“防共自卫团”。因此,南京当局命令傅作义立即抓捕刘澜涛,傅作义只能执行,但事先把风声透给少白。少白与刘澜涛相距百里,无法联系,情急之中找到孟文仲。孟文仲刚接到傅作义的命令,说让他抓捕组织抗日义勇军的共党分子,听少白一说才知道为首的就是刘澜涛。为人仗义的孟文仲并不了解共产党,但却将刘澜涛认作真朋友。于是他临危相助,在动手前帮助刘澜涛等人紧急撤离。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了内战。随即全国出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新局面。山西抗日救亡的民众运动,在共产党的推动下,更是如火如茶。
    绥远百灵庙大捷,国人振奋,全国各地纷纷派代表团来绥远前线问抗战将士。山西组织了百余人的各界人士代表团,亚雄作为妇委会代表团副团长随团到达绥远。对于山西父老的慰问,傅作义格外热情。其间有人向傅作义介绍刘亚雄就是少白先生的长女。傅作义打量着这位曾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担任过共产党重要工作的山西妇委会代表团副团长,连声说真像少白先生。少白是从傅作义那里才知道亚雄随山西慰问团到了归绥,而且还是妇女团的副团长。见到亚雄,了解到山西各界民众抗战热情,少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拍案称好。
    山西慰问团走后,少白便向傅作义辞行,说决定回山西参加抗日救亡。傅作义心里明白,少白其实是要回去找共产党,是挽留不住的,便备了银元让少白带上。少白坚决不要,说傅先生在前方带兵打仗正需要用钱,此时辞别已感不安,再要拿上这钱,成了甚。傅作义知道少白的一贯为人,便不再勉强。临别时傅作义握着少白的手说,先生已是年过半百之人,还望日后多加保重。抗战一开,生死难料。宜生若有幸不死,你我后会有期。
    少白与傅作义都没有想到,当十几年后两人在北平相见时,世道已是沧桑之变。
 
    (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 编著)
 
本站编辑:姚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