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刘少白 »

刘少白传--第四章大革命失败之后(八)

发布日期:2016-09-08 16:37    来源:《刘少白传》    作者: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
 8.北平虎坊桥的“刘公馆”
    刘公馆原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内阁学士、礼部尚书纪晓岚的故居“阅微草堂”,是座四进的大宅深院,院内的紫藤萝与海棠树都是当年纪晓岚亲手栽种。纪晓岚之后,这处院落几经转卖,到民国年间已归入晋南一个刘姓的商人名下。他在北平有20多处房产,这院子除了前两进院租给一些市民商人临时落脚外,较为考究的后两进院一直空闲着。少白举家住进第三进院,同在傅作义手下做事的晋南人士王子才住进了第四进院。少白与王子才又是深交好友,于是冷冷清清的后院便热闹起来。
北平虎坊桥刘公馆旧址,现北京虎坊桥晋阳饭店西侧
    作为中共地下秘密联络站,“刘公馆”担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转送上海党中央给河北省委的经费。上海寄来的汇款(包括大额汇款),以某商行、某公司名义寄给刘少白。常年往返于平津之间的少白,则尽快将款项送到天津的中共河北省委,或由河北省麥派人来。传递文件或转达重要事项,也往往在“刘公馆”进行。这时,少白全家老小都会行动起来,或倒水送茶,或擦桌扫院。在局外人看来就像在热情招待亲朋好友,其实他们在为客人们望风放哨。
    现在的阅微草堂,已被北京市列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景点。院内立有中共地下秘密联络点刘公馆旧址说明碑文
    刚开始出入少白宅院的只是些商界要人、社会贤达。成为中共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点后,出入往来的人物,有的礼帽长衫,有的西服革履,在外人看来不外是商人、学者、教师、职员之类,实际上他们是中共地下党人。其中有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殷鉴、秘书长刘亚雄、联络员刘锡五、周仲英等。
    “刘公馆”门前是行人车马往来不断的珠市口西大街,顺街往东不过几百米,路南的鹞儿胡同5号,就是由京师警察厅沿袭下来的北平侦缉大队。因此这一带经常有身着灰布衫、手里捻把着两个核桃的便衣侦探出没。但由于刘少白的身份地位,特务们眼皮底下的“刘公馆”,却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
    最欢迎家里这些特殊客人的是竟雄。这年竞雄考入初中,每逢她从学校回来,遇见大姐或客人们接头、开会,她都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尽管她还不了解他们的真实身份和工作,但她觉得这些人有知识,懂礼貌,举止文明,待人亲切,与当时社会上那些油头粉面的文人、野蛮阻俗的官吏完全不同。
    细心的竞雄还发现,这些人的生活其实十分艰苦。多年后她还记杨献珍到她家时,脚上的鞋子竟然又旧又破。在她家住过一段时间的郑德音,是亚雄和陈原道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的同学,平时全靠写剧本挣钱度日,一双袜子补了又补,稍体面一点的大衣只是化妆出门时才穿。但这些人却懂得许多知识和道理,有着高尚的品格和追求。郑德音经常在院子里用俄语轻声朗读高尔基的散文《海燕》,时而坚定激越、时而委婉动听的语调,在春意盎然的海棠树下回荡着。那情形,使十五六岁的竞雄心潮起伏、激情涌动。
    生活清贫,文明懂礼,充满了理想的激情。这就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在一个初中女生心目中的形象。
    竞雄的堂哥武雄那时在北京华北美院美术系上学,也住在伯父少白家。当时他18岁,经亚雄介绍,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武雄经常捧着从读书会借来的书,在后院海棠树下一看就是半天,嘴里还经常叽哩咕噜着“布尔什维克”、“布尔乔亚”这些竟雄搞不懂的名词。让竟雄既好奇,又羡慕,也积极要求参加了读书会。
    在大姐和客人们的影响下,竟雄眼界开阔了,性格开朗了,成为一个思想积极、追求进步的少年。她在郑德音指导下写出了《中国妇女的出路》等进步文章在校刊上发表,还在学校演讲会上做了演讲,深深打动了台下的同学,被评为全校第一名。
刘少白居住北平虎坊桥刘公馆期间与女儿汝苏,摄于1930年
    少白最小的女儿汝苏,这个苏字,其实暗含了苏维埃的意思。只是当时还只有五六岁的汝苏,完全不懂自己名字的含义,她只能懵懵懂懂地看着眼前这一切。
 
    (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 编著)
 
本站编辑:姚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