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刘少白 »

刘少白传--第二章清末与民国初年(四)

发布日期:2016-09-07 13:37    来源:《刘少白传》    作者: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
 4.在山西大学堂
    1908年11月,把持同治光绪两朝、主政40余年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3日内先后病逝,3岁的小皇帝宣统即位。清廷这只早已干疮百孔的大船,顿时失去了强势主导,面对着波涛汹涌的内外时局,更加风雨飘摇。
    这一年秋,少白从太原府中学堂毕业,顺利考入山西大学堂法律预科。
    山西大学堂的创立,别有一番缘由:由于巡抚毓贤在山西滥杀外国传教士和教民震惊中外,故在清廷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之外,另订有《办理山西教案章程七条》,其中规定:“共罚山西全省白银50万两,每年交银5万两,以10年为期。但此款不归西人,亦不归教民,专门开导晋省人民知识,设立学堂,教育有用之学,使官绅庶子学习,不再受惑。”
    洋人方面负责此事的英国传教土李提摩太本想拿这笔银子办一所“中西大学堂”。但山西巡抚岑春煊不同意在学堂里传教并由洋人把持,借清廷下诏在各省设立大学堂的机会,于1902年3月抢先办起了山西大学堂,占用了这一笔银子,李提摩太无奈,只好将自己的中西大学堂并入山西大学堂。
    合并后的山西大学堂分两部分,岑春煊那部分教国学,称为中斋;李提摩太加入进来的是西学,称为西斋。中西两斋招收学生各200名,每人每月发给白银四两。于是山西大学堂不仅是清末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齐名的三大学堂之一,而且独具中西两斋之特色。
    中斋课程有经、史、政、艺四科。1904年后又增设了英文、日文、法文、俄文、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博物、历史、地理、国文、图画、音乐和体操。
    西斋课程有文学、物理、工学、矿学、格致、法律、西洋史、世界史、体操、数学、英文、图画。由于学生多出自原私塾旧学,缺乏西式教育基础,故西斋设有预科,学制三年,相当于高中。
    中斋基本上承袭旧制,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学生不分班次,上课也无定时。虽说改叫大学堂,但朝廷的规制总还是要讲的。上课时授课先生要按功名官品依次列坐,差役照常立侍其后;学生中有功名的依然是高人一头,有的还有仆从跟包在堂外伺候。
    少白就读的是西斋法律预科,情况与中斋大不相同。教学内容和方法基本上仿效英国学校。内容以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为主,上课时间也比中斋要多。由于大多课程是全新的,学生要从头学起。授课以洋人为主,虽有华人译员在一旁翻译,但常常没有课本和讲义,全凭学生当堂笔记。一堂课下来年龄小的同学颇为紧张,已25岁的少白更感吃力。但他深感西学的实用有效,教学风气和师生关系也比中斋那边更开明自由,所以他学习尤为刻苦努力。
    与少白同时考入山西大学堂法律预科的,还有兴县同乡白嗣懿。两人既是同乡,又是同窗,相处甚好,一起度过了预科三年的学习生涯。
    在预科学习期间,少白还结识了温寿泉。温寿泉1880年生,山西洪洞人,字静庵。他与阎锡山等一批山西武备学堂优等生,被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后,深受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的孙中山影响,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温寿泉、阎锡山还成为了同盟会军事骨干组织“铁血丈夫团”的成员。1909年他们先后回国。温寿泉被委派为山西大学堂兵科教官。一天,温寿泉在学生中发现了个子瘦高、年龄偏大的少白,觉得面熟,一间才知道几年前他们同在武备学堂求学。温寿泉虽为教官,也只比少白大三岁,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知交。从温寿泉那里,少白知道了孙中山推翻清廷、建立民国的主张,深表赞同。
    1911年7月,预科学业结束。少白好友白嗣懿选择了就业谋生。山西大学堂的学生在当时是很被看重的,教育厅先是分配他去临汾的平阳当司法承审员,每月80块大洋。但当时官场贪腐成风,忠厚善良的嗣懿不敢去,因为这差事要么得罪上司,要么被拖下水吃官司。上司又改任他为忻州地方官吏,他仍是不从,只好留在学堂里干了一段事务员。不久,即去太原阳兴中学当了英语课教员。
    而少白自接受了孙中山革命主张后,目艮界开阔了许多。自己虽为一介书生,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日后能有所作为,他升入山西大学堂法科继续攻读法律。
    几个月后,湖北武昌爆发武装起义,引发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
 
    (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 编著)
 
本站编辑:姚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