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关向应 »

《关向应传》节选第八章 “贺将军此来,直接威胁京津”

发布日期:2015-06-23 15:32    来源:《关向应传》    作者:晋绥基金会
  1938年12月20日,关向应与贺龙、萧克于岚县师部发布挺进冀中的行军命令。22日,贺、关率领一二〇师主力由岚县出发(七一五团由大青山经雁北东进)。关向应亲自带领一个骑兵连行动,身边只有两个干部。他们经常在夜晚行军,冒着刺骨的寒风,在敌人密集的据点之间穿插。他谨慎机智地带领部队前进。每到一个宿营地,总是首先把敌人的情况,下一步的行军路线调查清楚,亲自布置任务。就连部队宿营住房等具体问题,他都亲自指点,一丝不苟。一切安排就绪,他就坐在灯下看书,不愿意浪费一点时间。一路上都是在这样,经常得不到休息。身边的同志看到他异常疲惫的样子,关切地劝说他注意身体,他总是淡淡地一笑,说:“十年内战生活惯了,现在也不觉得怎样。只是骑上一天马,脾肉作痛。从前刘备说脾肉复生,我连僵也生不起,只有僵痕了。”这时他已消瘦得很厉害,精神上却很愉快。早起行军,他总要先步行三五里路。还常告诉骑兵营长,要教育战士爱护马匹,不要一出门就骑,上下山要下来。
  经过一个多月艰险的行军,通过同蒲、平汉铁路,冲破敌人两道封锁线,一二〇师主力于1939年1月25日到达冀中河间县西部的惠伯口,与冀中部队会合。期间,贺龙、关向应于1月2日到达晋察冀边区峪口村,曾和周士第、甘泗淇前去阜平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受到聂荣臻、彭真等边区领导同志的热情欢迎。他们和彭、聂一起商谈挺进冀中的具体内容,谈到帮助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和扩大部队的安排。1月7日,贺龙与周士第、甘泗淇返回一二〇师驻地灵寿陈庄,于1月15日率领部队越过平汉路进入冀中;关向应因要参加中国北方局晋察冀分局会议,留在阜平,稍迟一些时候才到冀中。
  冀中地区,位于平汉、津浦、北宁铁路及沧(县)石(家庄)公路之间,东西宽约400公里,南北长约300公里,包括42县,人口七百余万。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冀中地方组织,领导人民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八路军开始赴抗日前线时,曾派红军时代任团长的孟庆山道河北组织抗日武装。他先到石家庄与中共河北省委接上关系,被委任为保属特委的军事网委员。根据省委指示,他在高阳、安新、任丘、蠡县一带党的群众基础较好的农村地区,开办短期训练班,讲解游击战术,培养武装斗争骨干力量,组建游击队。1937年10月,原东北军第五十三军一一六师六九一团团长吕正操,根据党的指示,回师冀中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当时各阶层人民逐渐组织起了名目繁多的抗日武装。1938年4月,中共河北省委改称中共冀中区党委,并成立冀中军区,将所有抗日武装统一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共约七万余人。同时成立了冀中行政主任公署。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和英勇战斗,创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这里是辽阔的平原,境内河流纵横,通道四通八达,便于敌机械化部队活动。周围驻有日军两个半师团,自938年11月至1939年1月24日间,日军就对冀中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分区“扫荡”,冀中根据地的形势危急。
  一二〇师主力到达冀中的时候,日军正在集中7000余人,分五路从东、西、北三面向高阳、任丘、肃宁、河间地区进行围攻,企图将根据地分割包围,然后各个消灭。部队经过长途跋涉,未得休息,立即投入反“扫荡”斗争,在河间、安平、文安等地区歼灭日伪军1100余人,粉碎了敌人对冀中区第三次围攻。2月5日,经过激战,又粉碎了日军3000多人进行的第四次围攻。接连两次反围攻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疯狂气焰,增加了根据地军民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信心。
  2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北方局的决定,一二〇师与当地党政军共同组织了冀中区军政委员会,以贺龙、关向应、周士第、甘泗淇、黄敬、吕正操、程子华、王平、孙志远9人为委员,贺龙为书记。同时,成立冀中区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一二〇师和冀中军区部队。贺龙任总指挥,关向应任政治委员,吕正操任副总指挥。
  粉碎敌人第四次围攻后,一二〇师部队即在大青河以南、子牙河以西、潴龙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内,一面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一面整顿训练,并派干部到冀中部队帮助工作,传授八路军的光荣传统和战斗作风。
  经过粉碎敌人第三、四次围攻的战斗,一二〇师指战员迅速掌握了平原游击战争的基本规律:冀中平原敌人据点稠密,道理四通八达,我军任何宿营地都离不开敌据点10公里以外,随时随地有遭敌袭击的可能。因此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必须组织精干,行动灵活,并且要能各自为战,人人都有自卫的能力;部队不能久住一处,须经常行军转移。为了隐蔽部队的行动企图,必须于夜间行军。每到宿营地后,不论如何疲劳,必须立即封锁消息,加紧修筑工事,迅速沟通通讯联络,拟定抗击敌人进攻的计划,并向周围派出侦查员,掌握情况的变化,使宿营地配备完全符合作战的要求,随时准备斗争。冀中村落稠密,房屋坚固,不论敌我,都力争以村落为依托,来争取作战的有利地位。在防御时必须以村庄作依托,在进攻时,第二梯队也要依据后面的村庄隐蔽集结机动兵力。战斗一经开始,如果我军不能在白天解决战斗,则必须坚持到黄昏以后消灭敌人。情况对我不利时,也要利用村落作据点,坚持到黄昏再退出战斗,以防敌人沿平行道路追击包围,而处于不利地位。这些以血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为广大指战员掌握以后,接连取得了更多更大的胜利。
  3月中旬,敌人又 集中9000余人,对冀中进行第五次围攻。3月19日,献县、饶阳之敌分三路向我东湾里地区出动;河间、高阳之敌也于同日出动。经过10天激战,4月11日又粉碎了这次围攻。4月23日,贺、关集中7个团兵力,与进犯河间齐会的日军展开激战。我军打得异常顽固,团政委朱吉昆三次负伤不下火线,最后身中六弹英勇牺牲。敌人狗急跳墙,施放毒气。正在前沿指挥战斗的贺龙中毒,但仍继续坚持指挥战斗,直到把日军一个大队完全消灭为止,经过三昼夜的连续战斗,歼敌一个大队700余人,首次取得了平原歼灭战的胜利,严重打击了敌人的疯狂气焰,坚定了冀中军民坚持平原游击战的胜利信心,并在老团的帮助下,锻炼与提高了新团的战斗力。
  这场连续三昼夜的激烈战斗,打得敌人死伤累累,胆战心惊。当时曾经参加此役的日军的第三联队第八中队上等兵内匠俊三,在战时笔记中记述了遭到痛击的敌军狼狈相:“在我经历的战斗中,没有比这此扫荡作战给人留下最深刻的记忆。”“我面前的马车上装着六七具战死者的尸体,有的人死于手榴弹和步枪,很大的伤口张开着,鲜血染红了军装。有的人头部中弹。目睹这凄惨的场面,难过地走了十几公里路,在我前面一连二十多辆马车,装着战死者躯体。仅一次战斗中就出现如此之多的伤亡,这在中国事变发生以来,即使是南苑战斗或武汉作战也不曾有过。”
  这次战斗是一二〇师在平原进行的一次大兵团运动战,创造了抗日战争中平原歼灭战的范例。捷报传到延安中共中央书记处于5月3日驰电慰问贺龙及齐会战斗参战部队:“电讯传来,惊悉在此次河间战斗中,你亲临前线,冲锋杀敌,致中毒负伤,其他同志亦多中毒者,我们无限系念。尚望悉心治疗,为革命保重,同时,请代中央一切负伤指战员亲切慰问之意。”
  5月26日,延安《新中华报》发表社论《华北新胜利与贺师长光荣负伤。社论指出:“河间一役,我贺师英勇杀敌,战况剧烈空前,我方斩获极众,获得极大胜利。”“消息传来,全国振奋。不但给了敌人‘扫荡’计划以有力回击,增加在敌后活动的其他游击队胜利的信心,并以事实揭破了部分别有用心的顽固分子对八路军的造谣中伤,恶意宣传的诡计。”社论还对贺龙亲临前线中毒负伤,表示慰问和敬意。齐会战斗的巨大胜利也揭穿了顽固派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使蒋介石不得不承认八路军的卓著战功。齐会战斗后,蒋介石致电阎锡山、朱德及贺龙,表彰第一二〇师。蒋介石致朱德电文说:“俭申电悉,贺师长杀敌致果,奋不顾身,殊堪嘉奖!除宣战绩外,希转电慰勉为要。”致贺龙的电报说:“贺师长,贵恙至深系念。兹发医疗费3000元,由总部承领转给,以资疗养,特电慰问,并祝健康。”阎锡山、程潜及国民党军队一些高级将领也都来电慰问,对贺龙深表钦佩。
  7月间雨季来临,冀中的永定河、子牙河、滹沱河、大清河等涨水。黔驴技穷的日军,企图利用洪水困死冀中军民摧毁冀中根据地,乘机挖开各河河堤,冀中平原顿时变为汪洋大海,造成空前大水灾。贺龙、关向应住的村庄,也被洪水浸了。从7月到10月,接连3月大水不退,被灾区域达三十余县,秋禾全部被毁,无家可归者达二百余万。贺、关曾在洪湖苏区反期作战,惯在水乡泽国与敌较量。他们立即号召部队节约粮食、调派部队协助地方政府救济,帮助群众渡过灾荒;同时下令指战员学会游泳,并发动群众和部队制造木船、木筏,把陆军变为了“海军”。部队利用木船、木筏和敌人的汽艇交战,在水上打游击,胜利地渡过了洪水时期,迫使敌人的阴谋诡计彻底破产。
  关向应和贺龙率领部队开进冀中后,接连获得多次大胜利,日寇震惊,汉奸胆寒。当时缴获敌人的文件里面,曾经看到这样的词句“贺将军此来,对北支之威胁更非惜比。尤其直接威胁京津,不容坐视。必须立即覆灭其势,以确立永久之治。……”日本华北方面军1939年年底召开的情报会议的文件中也曾惊呼:“根据最近情报,共产党势力渗透华北全部地区,就连北京周围、通县、黄村(大兴)等地,也都有组织地渗透于民众中间”“中共势力对华北治安肃正工作,是最强硬的敌人。为此,应加紧收集情报,确立排除中共势力的对策,实为当务之急。”
  这个期间,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工作,群众工作,以及第三纵队的建设工作,在频繁的战斗中,均有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纯洁组织,巩固部队,提高质量,军政委员会讨论了过去的工作,检查了工作中的主要缺点和错误,总结哦哦经验教训,并决定进一步加强政权建设和在部队中整顿组织。根据军政委员会的决定,一二〇师又派出干部参加三纵队的组织工作;同时,还陆续派出了地方工作团,协助地方进行了民主选举,初步改造了政权,清除了一批顽固分子和坏分子,进一步加强了政权工作和群众工作,并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减轻了人民负担,随之掀起了参军参战的热潮。
  1939年8月,一二〇师奉令开赴晋察冀山区整训待命。师的主力在冀中的8个月中,在贺龙、关向应统一指挥下,同冀中军民一起击退敌人的三次围攻,进行了大小战斗116次,共歼敌4900余人,粉碎了日寇在青纱帐起之前消灭或驱逐一二〇师的计划,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巩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一二〇师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到1939年10月,已从东渡黄河时的8227人,增加到了47991人,扩大了近五倍。这是一二〇师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