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晋绥儿女的优秀代表之段云---把诗书写入革命生涯(下)

发布日期:2015-07-06 17:22    来源:《吕梁晚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1986年段云在安国县为县委题词
受毛主席表扬的小册子

  1941年9月,段云奉命调到中共晋西区党委,先后任调查研究室组长、主任。从晋西区党委到后来的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段云在这里一直工作到南下入川。
       在这期间,他经常深入城乡,走访群众,了解社情民意,为分局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中央书记处书记张闻天同志率调查组来晋西北,调查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情况时,段云奉派协助开展工作。他在兴县碾子村逐户进行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向区党委和张闻天同志做了汇报,受到张的称赞表扬。为了解决好边区党政机关和军队5、
6万人的穿衣吃饭问题,他亲手起草《征收公粮条例》,经行署批准,颁布实施,并成为根据地广大群众所拥护的经济政策,这对促进生产发展,支援晋西北的持久抗战起了重要作用。1946年夏,段云遵照晋绥分局的指示,带领研究室的梁膺庸、丛一平、方正之、李质等同志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到晋西北9个县20个村庄,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工作,写成《晋绥老区9县20村农村土地及阶级关系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为全边区开展土地制度改革运动提供了借鉴。9月份,他们在这个报告的基础上编写了《怎样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小册子,明确提出划分成份的标准,要看个人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看剥削关系,并且用通俗的语言,逐条扼要地加以说明。这本小册子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名义印发所属各地参行,很受干部和群众的欢迎。1946年中央发出解决土地问题的“五四指示”后,他还代分局起草了土地改革的“补充指示”。1947年3月康生来到晋西北,在临县的“郝家坡会议”上,批评分局的“补充指示”保守,批评研究室的调查资料有右倾偏向,批评《怎样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小册子有严重错误,是右倾产物,要分局下令将小册子全部收回焚毁。有幸散出的小册子曾传到陕北的毛主席手中,1947年12月的“杨家沟会议”上,党中央及时制止了晋绥土改中的“左”倾偏向。不久毛主席途径兴县,曾在一次与晋绥干部谈话中说:“在你们这里,马克思主义本来就不多,有那么一点还烧掉了。”指的就是这本《怎样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小册子。1949年冬,段云奉命南下入川,离开了这片战斗、工作和生活了11年的土地。


两本小册子

土地调查

乘暇且弄墨挥洒在云烟

  在晋绥边区从事抗日战争工作时,段云被誉为蔡家崖的(晋绥地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一枝笔”,由于多才多艺、博闻强识,周边的同志们都习惯地称他为“夫子”。对于他来说,不论在战火纷飞、戎马倥偬之际,还是在案牍累积、工作繁忙之时,即景生情、泼墨挥毫,是他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从未间断。他曾有“乘暇且弄墨,挥洒在云烟”和“老笔争飞动,幽窗抢分阴”的诗句。可以看出,他不放弃工作之余的闲暇,总是孜孜不倦在练字。退居二线后,有了较多休闲时间,得以竟日据案挥毫,悬臂运腕,陶然于翰墨之中,以书陶性,以书强健体魄。“书如其人”。书法和作者的品格气质是分不开的。段云性格刚直,胸怀坦荡,待人诚恳坦率,一片冰心。在书道上,他始终以欧阳修“不侧倚取媚,不狂怪怒张”的原则律己;以李北海、颜鲁公、柳诚恳的“心正则笔正,骨刚书亦雄”的精神自勉。他循着不事乖张、不取奇巧的道路,以行楷为主,兼及篆草;从欧、颜入手,远宗二王,下及苏(东坡)、米(芾)、文(征明)、傅(山);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行笔纯朴,自成风格。除了书法之外,段云又雅擅诗词,著有诗集《旅踪咏拾》;同时对中医中药也颇有造诣,兼任着两会一党(中国民主建设国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全国中药咨询服务理事会的总顾问。诗词与中医中药中的精妙,与书法之成就相得益彰。
       段云古稀之年,更把书法看成老年生活的重要部分。一九八三年他突发心脏病,病中曾闭目摸笔,写出如下心境,“猝病临危敢自祝,念我书艺稍成熟;天公且舍一只手,少假余年再抹涂。”他的书法,已经颇具功力,近乎炉火纯青了。但是,他从不以名家自居,凡是请求题书的,都是认真对待,有求必应,分文不取,有时还亲手封签付邮。人们得到他的作品,无不视为墨宝。国内许多地方都留有他的字迹,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他的墨迹,在日本、东南亚等地也颇有声誉。“池黑笔冢老愈到,恨不写干水成缸”。这是段云“说书法且以自勉”七律诗中的话。从中也可以看出书法已成为段云生命存在的一种价值,成为他一生与社会、与人民联系的一个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