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从满族底层走出来的革命家关向应(上)

发布日期:2015-04-23 13:19    来源:《吕梁晚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关向应雕塑

点燃晋西北抗日烽火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者进攻卢沟桥,爆发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卢沟桥的炮声,震动了全国。七月八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号召下,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浪潮。与此同时,日军为了实现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方针,在华北和淞沪地区同时对国民党的军队发起猛烈进攻,国民党的爱国官兵奋勇抵抗。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关向应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号召全党全军站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会议还确定了我军执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洛川会议是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一九三七年,一二〇师东渡黄河,进入管涔山脉,点燃了晋西北的抗日烽火。从此,关向应开始了新的革命之旅—— 雁北打游击、连克七县城、建设大青山根据地等等,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晋西北。

  右起:贺龙、周士第、关向应、甘泗淇

一二〇师东渡黄河深入雁北

  一九三七年九月初的一天,一二〇师的战士冒着绵绵秋雨,在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举行抗日誓师大会。关向应和贺龙检阅了部队。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部队就来到镇子前的河边集合,准备出征。关向应和其他领导同志也来到队伍中间。在锣鼓和口号声中,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发了。英勇的一二〇师东渡黄河,进入管涔山脉,点燃了晋西北的抗日烽火。

  晋西北地区包括同蒲路以西、平绥路以南、汾(阳)离 (石)公路以北,黄河以东十余个县的广大地区。管涔山脉迂回其间,使整个晋西北成为多山的高原地带。这里土地贫瘠,人口稀少,气候寒冷,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极端困苦。一二〇师到来之前,这里的大部分县已相继失陷。关向应和贺龙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开赴管涔山脉,展开于大同、太原的侧翼向绥远、大同发展的指示,率领一二〇师,于九月进入晋西北以后,首先派出部队,深入雁北敌后,开展雁门关以北地区的游击。

  一九三七年十月中旬,一二〇师挺进到同蒲铁路北段的宁武、神池、朔县一带。关向应同贺龙率领师部驻扎在神池西部的一个小村子里。这时候,在山西忻口国民党的军队正和日军作战,为了配合忻口战役,切断敌人的运输线,一二〇师决定派一支部队在雁门关发动伏击战。雁门关地势险要,敌人警戒疏忽。可是,一二〇师刚刚到这里,地形不熟,面临着许多困难。关向应同贺龙在地图前详细研究了敌我情况,决定把这一任务交给七一六团。临行前,关向应和贺龙对该团的负责干部作了周密的布置。关向应政委关切地询问他们:“到了这一带,士兵们情绪怎么样?”他们说:“看到敌人的暴行,同志们都非常气愤,总盼着有机会狠狠收拾他们一下!”关向应听后,满意地笑了。临别时,他和贺龙又作了许多指示,再三叮嘱,要密切联系群众,搞好侦察工作。十月十八日,他又和贺龙、周士第、甘泗淇等领导同志到雁北前线视察。

连克七县城打开抗日局面

  随后,关向应和贺龙又派出一些支队和工作团,分别到岢岚、五寨、岚县等十余县,协同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民主政权和人民武装。一九三七年底,晋西北十四个县已组成游击队和脱离生产的自卫军一万一千多人。一二〇师也由八千多人增加到两万五千多人。晋西北根据地基本形成,迅速打开了这个地区的抗日局面。

  晋西北根据地是党中央联络各个根据地的唯一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正因为如此,敌人也拼命争夺这块地方。一九三八年二月下旬,日军集中一万多人的兵力,由平绥路、同蒲路北段和太(原)汾(阳)公路,长驱直入,分五路向刚刚建立的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发动围攻,先后占领了宁武、神池、保德、偏关、河曲、五寨、岢岚七座县城。敌人的铁蹄再一次踏上晋西北的土地,人民再次遭受苦难。

  这时,关向应正同贺龙率领一二〇师的主力部队在太原以北作战,接到敌人大举进攻根据地的报告后,立即率领部队,冒着严寒,日夜兼程,到达岢岚,迎击来犯的敌人。全体指战员在贺龙、关向应的指挥下,英勇奋战,一周之内,一连收复了七座县城。以后,又连续奋战四十多天,将敌人赶出了杨方口,保卫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40年反扫荡战斗中,贺龙、关向应、周士第同志在一起。

大青山根据地初步建成

  关向应协同贺龙,率领英勇的一二〇师,驰骋晋西北敌后,为开辟抗日根据地,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关向应工作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师部的作战计划,他都要亲自进行缜密的研究。行军作战时,每到驻地,他总是不辞辛苦,调查敌情,制定行军路线,亲自布置战斗任务。

  一九三八年七月,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奉命到绥远敌后的大青山开辟抗日根据地,出发前,关向应从岚县赶到该团驻地贾家堡,亲自布置战斗任务。他对大家说:“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但可以沟通晋察冀、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的联系,而且还能控制平绥沿线的广大富饶地区。” 他接着说:“国民党军队把绥蒙大片国土丢给了日寇,我们要再从日寇手中夺回来。在日寇铁蹄践踏下的三百万蒙、汉同胞,正等待我们去解放哩!”最后,他还谆谆教导大家:“只要时刻遵循党中央的指示,放手发动群众,紧密地团结各族人民,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走向胜利。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七一五团和独立第四支队等组成大青山游击支队,从晋西北五寨出发,在李井泉的率领下,向大青山挺进。这年冬天,初步建成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

延安参会后回晋西北传达中央精神

  一九三八年九月,关向应离开烽火连天的晋西北,回到延安,参加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于九月二十九日开始至十一月七日结束。会上毛泽东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总结。十月二十六日,关向应向大会作《晋西北的工作》报告,介绍晋西北一年来的对敌斗争和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并确定,要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用长期合作来支持长期抗战,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全会还决定全党上下必须自上而下地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会后,关向应立即返回晋西北,在晋西北区党委会议上传达了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他不是生硬地照搬会议的决议,而是首先让到会的同志报告各自的工作情况,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大家共同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以六中全会决议的精神,联系晋西北的工作实际,解决问题。这样,既贯彻了会议精神,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这种工作方法,在当时是很新颖的。

关向应照片

形势突变一二O师由冀中回师晋绥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国民党顽固派为了适应日寇政治诱降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紧步蒋介石的后尘,在山西发动了晋西事变,血腥屠杀和镇压山西新军和革命青年,进攻共产党和八路军,妄图为投降日寇扫清道路,以保持他在山西的反动统治。晋西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军委命令贺龙、关向应迅速回师晋西北。一九四〇年一月,关问应和贺龙率领一二〇师主力部队,离开冀中,冒着大风大雪,通过敌人一道又一道严密的封锁线,日夜兼程,长途跋涉一千多里,终于回到晋绥根据地,赶走了民族叛逆赵承缓,肃清了阎锡山的残余势力,挽救了晋西北的危局。

  关向应在兴县士绅会议上讲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