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娃 »

段晓岚对儿时的回忆(11)

发布日期:2018-07-15 20:49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段晓岚
 儿时的回忆  一生的怀念
 
在张家湾时的玩耍趣事
    我记得,除了在北坡,就是在张家湾住得时间最多。张家湾有一段时间是晋绥分局留守处。那是,国民党围剿革命根据地最严重时,家属们多数集中住在那里,我认识的很多阿姨们也在这儿。我们这些在土窑洞里出生,在山沟里长大的孩子们。生活虽然艰苦,但很快乐。
张家湾进村小路    牛亚平 摄
    我小时候,常在一起玩儿的孩子中,少数是八路军干部的孩子,记得清楚的有“王大姐”家的二狗(张尔可),多数是老百姓的孩子。我们在张家湾,除了一起追跑,“抓子儿”,“掏槽槽”外,还“磨坨坨”,就是把破瓦片,先用块石头,砸成粗略圆形,再在石头上磨圆,中间用大铁钉钻个洞,用麻绳穿成一串,拉着跑。
  抓子    网络图片
玩“打垒”,就是每人找两块石头,一块是能立住,做打垒的靶子,另一块是打靶子用的。每人立一块石头在前面的线上,然后站在远处另一条线上,一个人一次,轮着投石砸靶石,还要变换不同的姿势,跨过腿投,背过身看不见靶子,反投等。谁砸倒的石垒靶子多,谁就是赢家。夏天傍晚,天有点儿蒙蒙黑的黄昏时,天上会飞着黑色鸟,当地叫牠“夜蝙蝠”,飞得不很高。我们孩子们,脱下脚上的鞋,使劲儿朝着夜蝙蝠向上扔。那些蝙蝠真的迅速地俯冲,飞向扔上来的鞋子,好像要往里钻。可是大家扔了那么多次,那么多鞋,一只也没抓住过。到如今也不知道,是小孩儿的力气小,鞋扔得不够高,还是根本就不可能,只是蝙蝠跟我们闹着玩儿呢。
雪中的张家湾       牛亚平  摄
    到冬天玩什么?把刷锅洗碗水,洗脸洗脚水,反正是把用过不要的水,就往门外旁边的一条平地上泼。每天泼,冰冻得有几米长了。我们就在冰上打出溜玩儿,可以滑很远,不小心也会摔个大屁墩儿,小朋友们乐的哈哈笑。
    春天柳树发芽了,柳条柔软了。折一枝细枝下来,双手搓搓,使外皮和木心能分离了,把木心抽出,就成了细管。剪成一寸左右长,把头捏扁,就可以吹出悦耳的声音,管粗的声音低沉,管细的声音高亮。很有趣,这叫吹“mi-mi”。
柳树发芽了,春天到了。   网络图片
    早春的寒食节,即清明节前后,我跟老乡家的孩子去他家玩,看着大婶大妈们精心用白面捏成小鸟小燕子等面花,用又黑又亮的花椒籽儿做眼睛,用剪刀剪出翅膀,再用梳子压出细条纹,像羽毛。蒸熟后再点上一点儿红色,把它们插在酸枣枝子的刺上,活灵活现的小鸟们,站在树枝上很好看。他们会摆放很长时间,最后干了,慢慢吃掉。打秋千也是这个时候的活动。清楚记得,村里大人们,把粗绳子拴在很高很粗的树杈上,孩子们高兴的,一个接一个荡起来。大孩子,特别是大男孩儿能蹬得很高。轮到我的时候,我双手紧握着绳子,两脚踏在绳子上,没有踏板,还得别人推我几下,才能开始荡起来。这是我第一次打秋千,觉得树好高,好紧张。但还是大胆地学着别人,使劲儿往前蹬。虽然荡得不算高,但一上一下,一前一后,也觉得风在耳边呼呼响,风吹在脸上凉嗖嗖的,很激动。经过几次我也可以蹬得比较高了。有时还两个人面对面站在绳上,我往这边使劲儿蹬,然后,他再往那边使劲儿蹬,所以几下就蹬很高了。最高时,绳子快要平了。虽然心里有些紧张,但觉得真是好玩儿!可能这也锻炼了我的胆量,后来十几岁时,敢上大树给自己养的蚕摘桑叶。也敢在伞塔上跳伞。
民间面塑      网络图片
民间面塑      网络图片
    女孩儿们最喜欢玩儿的是布娃娃。那可是要自己动手用一针一线缝制。先有一小块白布,包上棉花裹成一个圆的头,画上眉毛,眼睛,鼻子,嘴这就是脸了。再做身子,胳膊和两条腿。这是小人的身体。最后做小花衣服和裤子,套上。漂亮的小布娃娃就完成了。做娃娃不容易,更难的是得到给娃娃做衣服的小块花布。记得有个阿姨,给了我一块儿旧的,比巴掌大点儿小花布,黑底小粉花,我可高兴了,一直记到现在。那时细布少,花布更少了。还记得,后来在北坡时,妈妈带我和大弟弟去石楞则村,请裁缝赵叔叔给我们做棉大衣。叔叔给了我像普通信封大的,一小布袋碎布头儿,我很高兴。在往回走,快到家时,却发现丢了。好着急,我没吭声,就悄悄地返回,沿路去找。这是半山腰上的小道,路旁长满杂草和酸枣丛,没有人,天色已暗,又紧张又害怕,边快走边找,还是没找到。赶紧掉头往家跑。这都是为了一小袋碎布头儿,可见它的珍贵。
    小时候的这些玩耍活动,也培养了我,自己动手的好习惯,和动手能力。我会用针线缝衣服,高中时还穿着,我自己做的最后一双布鞋。
图片来源   网络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