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娃 »

爸爸留下的两幅字 作者任洪凌

发布日期:2015-12-29 11:25    来源:崇德里情探    作者:晋绥基金会

1980年9月摄于成都草堂干部疗养院
  现在每当我想起爸爸的时候,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画面就是爸爸那高高的瘦削的身子,微微佝偻着,站在写字台前,挥洒着笔墨,然后回过头来对我微笑,叫唤着我的名字,让我过去帮他看一下哪一幅字更好。
 

  爸爸留下的两幅字

  我手上有两幅字,都是条幅,是我珍藏的爸爸的手迹。关于这两幅字的来历,说来话长。
  我的爸爸叶石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旧学底子很深厚,除了古文学和历史知识以外,每日练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但是无论身处乱世还是忙碌于工作,爸爸都没有机会和时间好好地握笔。退休之后,有了许多闲暇时光,于是他重拾管素,每天都要伏案练习好几个钟头。为了节省,往往先用朱砂写一遍,然后再用墨汁写一遍。一张纸就可以用两遍了。那时候爸妈住在红星路二段87号省文联宿舍。最宽敞亮堂带有阳台的那间就是爸爸的书房。靠窗摆着一张写字台,上面铺着毡子和笔墨纸砚。周围是书柜,有许多名著和字帖,墙上挂着一些名家赠送的字画。记得最清楚的是一副书法家吴丈蜀赠送的条幅:“敢逆龙鳞出帝都,故园草长已荒芜,滇南窜死原非祸,豆火催成万卷书。”这幅字借杨升庵被贬的遭遇而书写出爸爸类似的际遇。因为爸爸被打成右派后,笔耕不辍,写了好几部历史小说和话剧,受到一致好评。可惜这幅字在爸爸去世后散佚了,至今都让我痛心不已。他晚年常放在案头的字帖我记得有米芾的,还有于右任的。
 
1936年叶石在北平和冯佩璋结婚照
  那时候有很多人崇拜爸爸,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很多粉丝。他们敬重他的人品,仰慕他的才华,纷纷前来索要墨宝。爸爸也都一一应承下来,然后认真书写。有时候为了写好一幅字,要反复写好多好多张,才挑选出稍觉满意的一张来落款、加盖印章、送人。如果碰巧我在家,他还会征求我的意见,让我帮他看看哪一幅更好。爸爸的字清秀俊朗,刚劲而不失柔美,很有书卷气,我特别喜欢。眼看他天天认认真真给别人写字,我也曾几次向他索要,我说:“爸爸,你给我也写一幅嘛。”他都回答说:“让我再练练,写好一点再给你吧。”就这样一练再练,到后来,爸爸手越来越抖了,站立不稳了,走路也迈不开步了,思维也渐渐不清晰了……请爸爸给我写一幅字的想法终于化为泡影,成为终身遗憾。爸爸去世后,有一次为了协助一本画册的出版,我曾经到处寻找爸爸的墨宝,在亲戚朋友那里寻找到大约五六幅字。当时拍成照片。可是后来字归还了,照片的底片也寻不见了。
  2012年初夏时节,有一天,我曾经供职的报社资深媒体人、收藏家廖老见到我,忽然说:“我这里还有一幅你爸爸的字,放在我这里可惜了,送给你吧。”我当时还有点不好意思。毕竟是当初爸爸送给他的,我怎么好意思夺人之所爱呢?可是他老人家竟把它装裱一新,托小孟给送到家里了。正好赶在那一年的父亲节之前,好有意义啊!心中对廖老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那年的父亲节是6月17号,星期天。我一个人待在家里想念我的父亲,想起廖老转送给我的爸爸的手迹,忽然又想起当年为了出画册从我弟媳的父亲那里借来的一幅字好像还没来得及归还。于是也找了出来。心中满心欢喜:现在我手上有两幅爸爸的字了,真是太珍贵了!
  我从书画筒里取出用报纸包裹好的两幅字,打开来。一个人慢慢的欣赏。送给廖老的是一幅条幅,录杜甫五言律诗一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可是在这幅字里,爸爸把“国破山河在”书写为“国破家何在”。我和廖老讨论过这个问题,一致认为爸爸是有意为之。并不是笔误。这更符合爸爸当时的心境吧。毕竟爸爸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了山河破碎,家国不幸的那段惨痛时光,也更加珍惜和平年代家人团圆的幸福吧。
 
叶石书法作品
  送给亲家公也就是我弟媳的爸爸的那幅字是一首李白的五言律诗:“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两首诗描写国家兴亡,诗人渴望家人团聚的强烈愿望,和浓浓的思乡之情。大约也是爸爸心中最想表达的一种情愫吧!
 
叶石书法作品
  从落款来看,两幅字都写于1985年,后一幅在春天,前一幅在秋天。但后一幅娟秀中更显得苍劲有力,一笔一划都透出深厚功底,行草中更偏行书的规整,从容而淡定。前一幅也许和诗的内容有关吧,更加恣意挥洒,遒劲有力,充分表现出内心激烈的情绪和满腹的热情,行草中更偏于草。那年爸爸72岁。
 
1983年叶石70岁生日
  现在我也已经退休多年,可是看到自己一手的烂字和回想起爸爸对我的教诲,真是后悔莫及。记得我刚上小学不久,爸爸给我买来一本欧阳询的字帖,同时还给我准备好了笔和墨。他说:“你现在上学了,应该好好练一下字。你就先学欧体吧,欧体字方正而不失圆润,比较适合女孩子。”但是我从小就是一个野孩子,每天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根本静不下心来练习毛笔字。爸爸也没有催促和勉强我,这件事就此搁下了。随着我越长越大,学习的文化知识越来越多,但是一手烂字却始终没有长进。后来开始使用电脑打字,写字的机会少之又少。不但写的字越来越难看,还有好多字竟然一下子想不起来怎么写了。
 
1973年元旦叶石与本文作者
  常言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每每想到这句话,我的脊背就发凉,感觉愧对我的爸爸。于是我收藏好爸爸的两幅字,买来字帖和笔墨,开始练习书法了。也许我的字永远也写不到爸爸那样的水平,但是,我一定不能让自己的字就这样烂下去。我要尽量写得好一点,这样才对得起爸爸的教诲,才无愧于爸爸的女儿。
  现在每当我想起爸爸的时候,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画面就是爸爸那高高的瘦削的身子,微微佝偻着,站在写字台前,挥洒着笔墨,然后回过头来对我微笑,叫唤着我的名字,让我过去帮他看一下哪一幅字更好。我要好好收藏爸爸仅存的这两幅字,将它挂在我书房的墙上,仔细地慢慢地欣赏。看到爸爸的字,就像看到爸爸站在我的面前。他仿佛在鼓励我活到老学到老,不管任何时候任何年纪都不可放弃学习和努力。
 
    编者注:叶石,原名任礼,笔名一萍。山西汾阳人。中共党员。1940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历任陕甘宁边区抗战剧团团长,晋绥边区七月剧社社长,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宣传部宣传科长,成都市军管会新闻处长,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成都市副市长,成都、川西广播电台台长,成都晚报社社长,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四川省剧协主席、省文联党组顾问、省作协主席团顾问。193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电影文学剧本《浣纱女》(合作),中篇传奇小说《红绣花鞋》等。历史剧剧本《孙膑》获四川省优秀作品二等奖,长篇历史小说《刘邦与吕后》获全国长篇通俗文艺作品贡献奖、四川郭沫若文学奖、四川省第二届文学奖荣誉奖。
        本文作者:叶石之女任洪凌
        本站编辑: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