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林枫同志对于教育工作的建树

发布日期:2016-12-14 04:51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张健
张健
    我们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曾任党中央文教小组成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林枫同志,他对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极为关心,默默无闻地做出了许多令人尊敬的贡献。现根据我个人的一些回忆,写出来仅供教育界同志们参考和学习。
我的志愿是当小学校长和农场场长
    194811月,随着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和东北全境的解放,东北行政委员会全部迁到沈阳,当时担任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的林枫同志,就坐镇沈阳领导东北解放区的恢复经济、文教和发展生产,大力支援关内的解放战争。同年12月,我由合江省教育局调到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部国民教育处任副处长。
    1949年,林枫同志召集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部的干部汇报工作,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这样的领导同志。当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同志向他介绍我的时候,他笑容满面的对我说:“你可不要轻视小学教育和成份教育,这是目前东北解放区最大量、最基础的教育工作,不久全国解放了,我认为国民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在我们向他汇报工作过程中,他不仅仔细听取意见,不时用笔写上要点,时而插话和询问详细情况,同时也谈谈他个人对工作的看法。今天给我的印象最深就是他认为:全国解放后,特别要抓紧土地改革和发展农业生产,真正做到人人都能吃饱肚子,在这个前提下,我国都能逐步发展工业、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以及其它各项建设。在谈到发展教育事业时,他认为首先要抓紧发展和普及小学教育,同时大力扫除青壮年文盲,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发展各类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他很风趣地说:“如果党组织让我个人选择最有兴趣的工作岗位的话,顶好让我当一个小学校长,或者当一个农场的场长。”我说:“您可以二者都兼任。”他笑着说:“这也好,中国古人说,要提倡耕读之家嘛!”
办教育要注意质量,培养的人才要顶用
    1954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撤销了各大行政区。195411月,国务院任命林枫同志为主管文教的国务院第二办公室主任。经过几个月的了解情况和调查研究,1955年5月19日6月10日,林枫主持召开全国文化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各项文化教育工作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有计划地稳步发展,同时贯彻在地区合理部署和对公私文教事业统筹安排的方针。其中高等教育在近期内发展速度放慢一些,高等工业学校有必要逐步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专修科除必要者外,应早日停办。用函授夜大办法吸收厂矿干部、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进行在职学习,是一次重要的培养干部的方法。
    在普通教育方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必须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注意学生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同时有步骤地实施基本的生产技术教育,即高小初中应进行工农业生产常识的教学。当前不少学校有不注意学生的健康、不注意政治思想教育的情况,应该切实纠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特别注意提高师资质量,这是普通教育提高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要把编辑和修改适用的中小学教材作为中心任务之一。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大力发展和办好高中。
    这次会议决定大量举办正规的从小学到大学的业余工农学校,必须在师资、时间、经费和领导四个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这次会议还决定,因为全国解放四五年来情况发生变化很大,所以,原由解放初期创办的、由当时各方面形势决定创办的工农速成中学停止招生,在校学生办到毕业为止。
    1955916中共中央办公厅批转了林枫同志在这次会议上的报告,让各地党委和政府按报告的精神贯彻执行。
    在这次会议前后,林枫同志曾召开过教育部 、高教部部分司局长以上的领导干部座谈会。他说,根据援助我国156项重点工程建设的苏联专家反映,我国大学毕业生政治热情很高,工作态度也很积极,就是业务水平低、动手能力差,将来苏联专家撤走后,他们应该有能力接上班。据说周恩来总理告诉他,要注意抓紧高等学校,提高质量。他认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与低,关键是培养出来的人才要真正顶用。他又说到:为着增加高等学校工农成份的学生,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开始招到工农劳动模范、战斗英雄,可是,后来送来一些保育员、警卫员、勤务员、炊事员,不仅文化程度低,有些人政治素质也不行。这样就保证不了工农兵学员入大学的质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反映,这样办法,难以保证大学的教学质量。这个事他向邓小平汇报过,认为工农速成中学既然招收不到合格的工农兵学员,他们升大学又无法保证教学质量,那就停止招生好了。办教育要特别注意保证质量,不要搞形式主义。
    195699,《人民日报》发表林枫在中共八大书面发言《关于我们国家培养建设人才问题》,指出:今后高等教育必须执行数量和质量兼顾的方针,在保证一定质量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数量。对干部的培养要全面规划,运用种种力量和各种方式来培养建设人才。要大力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这就要继续学习苏联,批判地接受祖国文化遗产,正确贯彻全面发展方针,注意学生个性发展,加强科学研究工作,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学术上的独立思考和自由竞争,切实解决师资问题,提高质量要从高等学校实际出发,不能强求一律。对高校实行双层领导,发挥中央各部门和各地方办学的积极性,扩大学校处理问题的权限。并要在知识知识分子中进行建党工作,注意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
重视阵式业余教育  照顾特点讲求实效
    1958年至1959年中央文教小组成员之一的林枫同志负责抓全国职工业余教育工作。他亲自组织调查小组,到各地厂矿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工作,他再三指出:办理职工业余教育,一定要实事求是,结合职工业余教育的特点,讲究实效。不要搬用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全日制正规大、中、小学一套办法,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各地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他负责向中央请示汇报。1959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批转了林枫写的《关于当前工矿企业职工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报告》,其要点如下:
    一、工矿企业职工教育担负着在职工中普及教育和培养干部的任务,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时,应该强调结合生产,统一安排,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等原则。
    二、以业余教育为主,试办半工半读。
    三、教学工作应该贯彻理论和实际统一的原则,可以办两类学校,专业学校(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和普通学校(以学习普通科学文化知识为主)。
    四、当前解决师资主要办法是能者为师,就地取材。
    五、职工教育必须把普及作为首先要任务,边普及,边提高,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六、职工教育应在党委领导下由工会负责办理,其他组织协助。
    由于林枫同志在上述报告中解决当时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推动了各地职工教育的蓬勃发展。1960年7月20日,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在天津市召开业余教育工作会议,林枫亲自到会讲话,要求各地继续贯彻“巩固起来,坚持下去,提高质量,继续发展”的方针,希望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通力合作,统筹安排,经久不懈的努力,一定要把全国的业余教育事业办好。
重视总结教育工作经验,指导草拟大、中、小学条例
    为了全面地总结1958年至1960年三年来教育改革(当时叫“教育大革命”)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林枫同志亲自指导,由蒋南翔同志主持,教育部政研室和有关司局的领导同志,开始进行调查研究,同时部署部分高等学校和几个省市、自治区,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着手草拟高校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根据我今天的回忆,从草拟条例的基本精神到具体各方的修改工作,每次小组会或大组汇报会,只要林枫同志有时间,他都亲自参加会议或者听取汇报,并提出原则修改的意见。例如高校六十条,从第一稿到19619月中央庐山会定稿,前后修改几次,他每次都参加讨论,特别是同年7月下旬在北戴河由邓小平主持的中央书记处会议进行修改、讨论。小平同志对每个条文的意义进行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当时参加会议的林枫同志都能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因他参加了文件草拟的全过程,比较熟悉情况。他提的修改意见也就被小平同志所重视,这就使文件修改得更加成熟一些。对于中、小学条例,在1963年颁发以前,有次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他在国际饭店会议室请了部分省委书记提出修改意见,最后上报中央由周恩来同志亲自审定颁发。众所周知,由大、中、小学条例的颁发和贯彻执行,使我国各级教育事业和质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林枫同志在这方面花费的心血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指导理、工、农、医教材编审工作,促进提高教育质量
    由于1958年“教育大革命”把苏联的教材和过去用的课本都给否定了,大学生上课光听老师讲学生记,这样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为了解决高等学校学生上课无课本、教材的问题,19622月,邓小平主持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专门作了决定:成立以林枫为组长,蒋南翔为副组长的高等学校理、工、农、医教材编审领导小组,以周扬同志为组长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审领导小组。林枫、南翔同志立即召开中央有关部委主管高等学校的副部长、司局长、出版社负责同志,根据中央书记处确定的“人手一册,课前到手”的原则和翻译、借用、编写、修改的方法,尽快地组织高等学校有关学者专家和老、中、青有写作能力的老师,积极落实中央书记处关于尽快解决高等学校课本教材的指示。由于林枫对这项工作抓得很紧,参加编写的成千上万名学者、专家、教师的共同努力,到1962年7月20日至29日召开理、工、农医教材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经过一年三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全国高等学校理、工、农、医共计编选出版了通用教材2919种;再经过一年9个月的工作,到1965年,三年内共计编选出高等学校理、工、农医通用教材3603种,基本上做到了“课前到手,人手一册”,解决了大学生缺少最起码要有的课本教材的主要学习用书问题,对保证和提高理、工、农、医教育质量起了良好的作用。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学制问题
   为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中国教育改革一个重要课题——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学制,1964年2月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以林枫为组长、蒋南翔为副组长的中央学制研究小组,经过4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前后召开过8次吸收中国科学院(包括当时的哲学社会科学学部)、中央有关部委的领导、学者、专家,大、中、小学优秀教师参加的座谈会,请他们对我国现行学制有什么弊端,新学制如何建立,学制改革要注意那些方针政策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每次座谈会都出了简报,及时向中央书记处反映。经过4个多月的调查研究,1964年7月下旬,召开了学制研究小组扩大会议,吸收中央有关部门教育司局和13个省、市 、自治区学制小组负责人参加。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上述八次座谈上对今后学制改革的初步意见:(一)实行全日制和半工(耕)半读两种教育制度;(二)乡村要有区别,照顾少数民族地区的不同特点;(三)适当地缩短全日制学校的修业年限,即小学五年一贯,中学基本四年不分段,高等学校办理两年制预科,和地方设立二年制分科预备学校,招收优秀中学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人入学,高等学校本科因系科教学质量要求高低不同分为四年、五年、六年,研究生年限分为二、三、四年;(四)办理半工(耕)半读中等技术教育和师范教育(包括中学、初级技术学校、师范学校);(五)业余学校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级。尽管这些初步意见还没有形成文件,但也要求既不要继续沿用旧中国1922年以来照搬美国的学制,又不要解放后搬用苏联的学制(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高等学校本科),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小学六三三(美国中小学通用的学制)和苏联的部分学制(技工中专、部分大学本科)二者混合的学制,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学制。看来,学制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这个指导思想还是对的。
他是一位实事求是地对新中国教育建树较高的人
    由于建国以来我就是教育部高教部从事计划管理等工作,因而接触中央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同志机会比较多一些。根据我今天的回忆,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林枫等领导同志,他们对于教育工作的意见,比较注意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比较注意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他们在1959年年到1966年“文革”动乱以前,对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思潮,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抵制(例如被批判过的“广州”会议)。其中林枫同志就是比较实事求是地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很少强调阶级斗争的作用,相反的,强调文化科学技术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例如,1958年9月25日,林枫在全国青年积极分子大会作题为《努力学习文化掌握科学技术》的报告。他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各方面都需要大量有文化教养的、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和专家。希望青年积极分子带头推动广大工农群众积极参加业余学习,学好本领,迎接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形成一种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而积极地、刻苦地、持久地和密切联系实际地学习的风气。也许有的同志会提出,1960年6月1日至11日,在全国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全国座谈会群英会”)上,林枫代表中央作的《大搞文化大革命,实现工农群众知识化和知识分子化》的报告,阶级斗争的调子不是很高吗?据我所知(因为我是报告稿起草人之一,后因见解不同而不参加),报告初稿时阶级斗争调子不大高,比较强调议论文化、科学技术、教育质量的作用,但经过当时中央文教小组的讨论和修改,阶级斗争的调子就越唱越高了。林枫同志是一位组织纪律很强的同志。他只好按照文教小组修改的意见来做报告了。
    由于过去,1955年至19665月前,教育部、高教部草拟的重要文件,只要林枫同志参与审阅,他都能比较实事求是地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一些比较切实可行的建设性的意见。他不像有的领导“以阶级斗争为纲”,动辄批评你右倾,水平太低,不注意政治挂帅等等。有的文件在这种大帽子下告吹了,有的文件修改得面目全非。我认为,在林枫同志领导文教工作十年左右的时间内,是一位实事求是地对新中国教育建树较多地领导同志,是一位很值得我们学习的领导同志。
    作者:(19192011)曾任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部国民教育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教育部、高教部先后任计划财务司副司长,办公厅、研究室主任等职。70年代年至80年代,先后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育部党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央教育科研所负责人、党组书记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教育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