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斯人永逝 风范长存

发布日期:2016-11-29 10:13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栗又文 张庆泰 陈
栗又文  张庆泰  陈  放
    50年如一日,为革命事业呕心沥血的林枫,在十年浩劫期间,由于受到残酷迫害,不幸过早地与世长辞了。但他那种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作风,虚怀若谷、待人以诚的品格,那种音容笑貌,时时萦绕在我们眼前。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磨刀霍霍,调兵遣将,妄想冲到山海关外,抢夺东三省。就在这黑云压城、战火纷飞的日子里,党中央决定调派干部,大力支援东北。林枫以第七届中央委员身份,随第一梯队来到沈阳,后又转到哈尔滨工作。当时,林枫认真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建立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特别注重帮助大家提高对形势与任务的认识,反复地给同志们讲:我党在东北的任务,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根据地。这种创建工作的重心,就是大力发动群众,进行清算汉奸的斗争,并由减租进而开展土改运动。
    1946年秋,林枫担任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分管农业、民政、文教卫生,还负责支前工作。他特别关心土改运动,经常亲自深入土改第一线。1947年春,他就曾两次到安达县去作调查研究。同年秋天,为了复查土改情况,林枫又亲自到昂昂溪、齐齐哈尔、北安等地视察,发现侵犯中农利益的现象,当即提示大家及时纠正。他提醒同志们工作要做深做细,不要等到问题成堆再来纠偏。他说:“再好的刀口药,也不如不拉口子啊。”为了提高同志们的政策水平,林枫专门召开了一次讨论中农问题的座谈会。会上,他指出,中农问题至关重要,贫雇农不巩固地联合中农,就不能形成基本群众的优势。林枫还指出中农有小私有者的自发倾向,并举了苏联文学名著《被开垦的处女地》中塑造的麦丹尼柯夫这个中农的典型形象。这个人物一方面愿意走集体化的道路,另一方面又对自己那匹已经集体化了的马,表现出难割难舍的心理状况。他说:怎样才能改变中农的这种自私心理呢?要靠长期的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鄙视他们,瞧不起他们,对中农绝不能采取任何冒险政策。
    林枫对贫雇农尤为关切。土改中,有人提出“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的口号。林枫便有意识地向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发问:你们看,中国历史上贫雇农一次又一次地起来闹革命,但哪一次取得过彻底的成功?哪一次坐稳了江山?只有在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贫雇农,巩固地联合中农及其他劳动人民,才能打江山、保江山、坐江山;否则,土改就搞不好,就是搞完了土改,政权也不能巩固。1947年秋,呼兰县农民拉队冲进县城挖浮财,林枫闻讯,马上派工作组配合松江省委检查处理,说服制止。林枫认为,到城镇挖浮财是违背党的政策的。他说:“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党的正确政策,贫雇农的革命是搞不成功的。”林枫接着指出:某些地区片面地强调“贫雇农说了算,贫雇农要怎样办就怎样办”,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它否定了党的领导作用,助长了尾巴主义。
    在对待地主富农问题上,林枫不怕别人说他右,坚决按党的政策办事。当时北满有的地方在斗地主、分田地时,实行“扫堂子”,即把地主扫地出门。林枫发现后,立即找工作组的同志谈话,告诫同志们:千万不能重复过去“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左”倾错误做法。党的政策是给出路的政策,除了个别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地主分子和反革命分子,通过公审予以处决外,其余的都要给予生活出路,把他们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伟大的土改斗争在北满胜利结束了。它像暴风骤雨一般,推翻了封建主义势力的反动统治,砸碎了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封建生产关系。土地还家,人民做主,春风已度山海关,东北大地气象新。1948年春节刚过,北满广大农民便第一次以主人翁姿态掀起了春耕生产热潮,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肥田沃野,小农经济的个体经营方式开始有些不适应了。林枫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及时地提出,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抓紧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他还亲自到绥化、牡丹江、佳木斯等地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他强调搞互助组开始要搞小型的,季节性的,逐步发展为常年的互助合作。组织形式由低级到高级,更需要根据群众的亲身经验,由点到面,典型试验,稳步前进。
    当时,北满部分地区出现“合伙组”、“四四二合作社”等农业联合组织。对这件事,林彪、高岗认为这是干部强迫命令搞起来的“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要求各地立即解散这些“不为现时经济条件所许可的生产组织”。1949年春,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负责人魏震五到泰来、龙江等地检查春耕生产。他认为这些组织确实是在群众自发要求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并不是干部强迫命令的,许多事实说明这些组织在春耕生产当中已初步显示出了优越性。林枫对魏震五反映的情况十分重视,随即派出工作组,到肇源县就这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原来“四四二合作社”正是适应人力畜力少、可垦荒地多的客观实际产生的。其具体组织办法,就是劳力股占四成,耕畜股占四成,土地股占二成。这种入股分成,比例因地制宜,各有差别。在当时,它确有棒打不散之势。尽管许多合作社表面上奉命“解散”了,但实际上则在互助的名义下悄悄地保存下来。林枫听汇报后说:“在群众中生根的东西,是谁也扼杀不了的。过去在白区工作时,共产党要搞合法斗争。现在我们是执政党,一切为人民,而群众却在互助组名义掩护下,背着我们搞‘合作社’,这是值得深思的,这岂不是说明我们在某些方面开始脱离群众了吗?”
    有的同志就把这个问题向党中央写了个书面报告。中央很快把报告批回东北局,并指示东北局认真研究。高岗置中央批示于不顾,批评了向中央写报告的同志。林枫得知情况后,当即找写报告的同志谈话,亲切地说:“向中央如实反映情况,完全符合党章党法,组织上找你谈话,不要紧张,也不要背包袱。”林枫对待干部一向都是以诚相待、关心备至。凡是与林枫接触过的同志,无不为他那忠厚长者的风度所吸引。
   19519月,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当中央还在起草这个决议的时候,善于摸底跟风的高岗“听到了信儿”,又把他原先反对的“不为现时经济条件所许可的生产组织”的材料汇总、整理,以个人名义上报毛主席。于是,在中央关于农业互助合作决议中,东北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数量,竟占全国第一位!从此,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问题的原则分歧,就变成了“禁区”,再也没人谈论了。
    林枫对待这个问题也一如既往,表现了他光明磊落、顾大局、识大体、从不计较个人一日之短长的高贵品格。他只是委婉地对同志们说:“要加强马列主义的学习,以便认真澄清理论上的大是大非,如果不能搞清什么是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什么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因而也就搞不清两者的界限,那就仍然有可能陷入盲目性而迷失方向。”今天,回味林枫这番话,更使我们由衷地赞佩林枫的远见卓识。
    在东北工作期间,林枫着重抓了农林水利建设。每逢春天,内蒙的沙漠被大风吹向东北西部地区,一路黄沙滚滚,遮天盖地,自西向东流动的沙丘犹如肆虐的黄龙,吞噬着片片良田、幢幢房屋。这一严重情况,一直是林枫的关注点。他找来熟悉沙患情况的当地群众,向他们请教怎样才能治住流沙;又召集有关同志反复研究,还请来林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在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林枫正式向东北局提出了在东北西部营造防护林带的建议,并积极着手筹建苗圃,为大面积植树造林做准备。
    19507月,先后派出林业技术干部100多人,协同各省、地、县、区进行勘测,同时动员各地准备树籽、苗圃,边准备,边营造。1951年春,营造防护林4万多亩,秋季又造林8万多亩。8月,初步规划草案制订出来了。防护林带南起渤海湾的山海关,北至黑龙江省的富裕、甘南,全长2200余里。这样大规模地营造防护林带,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创举。林枫强调指出:营造防护林带,必须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提高成活率,不能片面追求进度。同时要制订新的林业政策,使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结合起来。到1958年,营造防护林带的计划已付诸实施并打下了初步基础。林枫兴奋地说:我们祖先修了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现在西部防护林带就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绿色长城!
    如今,人们只要一到辽宁彰武县章古台造林固沙试验站基地就会看到,在那十余万亩起伏的沙丘上,长满了一行行的樟子松,郁郁葱葱;亭亭的白杨树以及黄柳、紫穗槐、锦鸡儿等一些灌木。树木婀娜多姿,给无边的原野,增添了无限的风光。
    林枫为发展东北的水利建设事业,同样倾注了巨大的心血。解放前,松花江和辽河流域水患严重,每年都有千百万亩农田遭到洪水的侵袭。由于水利工程很不健全,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特别是辽宁的浑河、太子河中间地区,水灾为患尤烈。浑河上游山多树少,每年水流变化很大,冬、春季节水量几近枯竭,汛期又猛涨直泻,经常为害。林枫每到汛期都亲临灾区组织人力、物力抢险。在抗洪实践中,他深深感到光是垒坝挡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修水库,变水害为水利,才是我们治水的基本方针。经过反复论证研究,他提出在抚顺东部、浑河中上游的大伙房地区修建水库。这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重点水利工程,195311月正式开工,19589月竣工,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城市用水、发电、养鱼等综合用途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自投入运营以来,一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水库综合功能,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当时正值抗美援朝的紧张时期,林枫一面负责支援朝鲜战争前线的工作,一面挑起兴修水利的重担。他多次亲临大伙房水库工地,指示工程指挥部的负责同志,整个工程一定要把质量放在首位。1954年,水库工程曾一度由于大坝土料不合乎要求,不能确保质量。林枫经过征求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毅然决定工程暂时停下来,请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的专家研究出妥善方案之后,再恢复施工。由于整个工程坚持了严格地按科学规律办事,所以保证了大伙房水库的高质量。1958年,水库基本建成,可灌溉200多万亩农田,并为工业用水、防洪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些当年曾受过林枫教益的水利专家和技术人员无不感慨地说:要是50年代修大伙房水库时那种讲究实事求是、讲科学、求质量、求实效的好作风,不被几度“左”
倾思潮所冲击和淹没,说不定我们现在又可以有几座大伙房水库呢!
    林枫不幸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他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将永远留在广干部和人民的记忆中。
 作者:
    栗又文,(1901-1984)曾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司法委员会主任、最高法院东北分院院长、吉林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张庆泰,(1905-1990)曾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办公厅主任、东北人民政府农业局副局长、中央农业部计划局长、合作局长、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辽宁省政协副主席、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  放,曾任东北局宣传部处长、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