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从兴县到沈阳的日日夜夜

发布日期:2016-11-17 00:15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罗 衡
罗 衡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枫,在十年动乱中遭到林彪、江青、康生等一伙的迫害,精神和肉体受到严重摧残,于1977年9月29日含冤逝世,终年72岁。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他建立了光辉业绩。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林枫身边工作。1945年,我跟随他带领的近2000名干部,从晋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中心、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所在地、山西省兴县北坡村出发,挺进东北,经历了永生难忘的31天急行军。
    1945年秋天,正当晋绥边区军民一片欢腾,庆祝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时候,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晋绥军区政委、晋西北临时参议会议长林枫,接到中央命令:带领一大批军政干部,以最快速度挺进东北,开辟根据地。为尽快完成党中央的任务,只用一个月时间,便由延安来的中央干部团和晋绥边区抽调的干部组成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的组成主要是高、中级领导干部,也有一部分警卫和后勤人员,共约2000人。林枫就是这支队伍的总负责人。
    我们从兴县出发是中秋节后一天,即农历八月十六日,公历9月22日那天,全体干部战士集合在兴县城西关蔚汾河畔。林枫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我们这支队伍的领导,然后又简短地动员,大意是说:党在七大时就明确要求注意东北,再三强调争取东北的重要性。毛主席在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在沦陷区中,东北四省沦陷最久,又是日本侵略者的产业中心和屯兵要地,我们应当加紧那里的地下工作。对于流亡到关内的东北人民,应当加紧团结他们,准备收复失地。”有了东北四省,我们即有了胜利的基础。鉴于东北地区的重要性和争取东北的迫切性,中央决定调100个团的连以上干部去东北,我们是第一批,干部数量又比较多,中央命令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前进,尽早到达目的地沈阳。林枫还告诉大家,为加强对东北工作的领导,彭真、陈云等中央领导已飞抵东北。他最后说:这次行军路途遥远,可能还会遇到敌伪军、蒋、阎军的袭击,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努力完成中央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向白山黑水前进!接着,解方参谋长宣布行军次序,部队便出发了。林枫站在路旁,与送行的领导和分局驻地北坡村村民代表一一握手话别,然后翻身上马,顺着部队长长的行列,急驰而去。
    时值金秋季节,田野上一片丰收景象。秋收的人们,看到向东行进的大队人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站在田头地畔,不停地招手。看着这些热情洋溢的乡亲们,想起在晋绥边区战斗的日日夜夜,我们大家心里都很不平静。
    林枫是19379月随同北方局来到山西的,曾经担任过山西省工委副书记和晋西南、晋西区党委书记等职务,是创建和领导晋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晋绥边区工作的8年中,他和边区军民同甘苦,共患难,一面与日本侵略者斗争,一面与阎锡山顽固派斗争。在边区最困难的时候,他和大家一样没有棉衣,但还是把身上仅有的一件毛衣脱下来送给了政策研究室的李质。他为建立和巩固晋绥边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边区一山一水都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就要离开战斗、工作、生活了8年的晋绥边区了,他的心里怎么能平静呢?
    翻山越岭,走了几天,我们到达刚刚解放的神池县城,准备过封锁线。由于日伪军拒绝向我们投降,部队领导要求全体同志做好战斗准备。当天晚上,我们冒雨出发,计划从素称“雄关险道”的阳方口越过同蒲铁路。
    当时,铁路两侧一二十里宽的地带尚为敌伪军控制。在部队和民兵的掩护下,我们顺利到达铁路线。在我们通过的铁路点两旁,民兵们使劲用铁锤敲打铁轨,装作破路,迷惑敌人。开始,敌人从南北碉堡向伪装破路的民兵打枪,但是不久就发现了通过铁路的大队人马,又向我们打起枪来。敌人盲目射出的子弹从头上和身旁嗖嗖飞过。我们生怕林枫为流弹所伤,紧紧地守卫在他的身旁。林枫看到部队已经暴露,便停在路旁,沉着镇定地指挥部队快速有序通过铁路。这时解方参谋长赶到,向林枫汇报敌人装甲巡逻车已经开出,催他赶快离开。在解方一再催促下,林枫才离开了铁路。
    通过同蒲路后第二天,便下起了蒙蒙细雨,道路泥泞,行走困难。我们行军的速度本来就不很快,一天约走100多里,这时就更慢了,一天只走60里。为了坚决贯彻中央“以最快的速度挺进东北”的指示,林枫认为必须采取措施,大大加快行军速度。他提出:“早到一天是一天,早到一个是一个。”于是决定:集中所有马匹装备一部分领导干部,带部分警卫员,加上电台、机要科,组成“前梯队”,其余的同志作为“后梯队”。前梯队能走多快走多快。经过这次调整,前梯队的行军速度大大加快,达到每天180里到200里。
    第二天下午,前梯队进入应县小石口村,准备宿营。恰在这时,一股外出抢粮的敌人与我警戒部队接触,一时枪声大作。由于情况不明,林枫命令部队集中到村里。部队领导当即研究对策,有的提议把警卫员集中起来冲他一下;有的主张绕道翻山才安全;有的则认为等后梯队来一起走。林枫认真倾听了大家的意见,说:我们带的大都是领导干部,我们的任务是把他们尽早带到东北,既要快,又要安全。最后决定:一、队伍停止宿营,立即翻过小五台山向晋察冀边区靠拢;二、尽快摸清敌情;三、把情况告知后梯队,从后梯队抽调部分警卫战士随前梯队一起走。林枫派我和另一警卫员任保让返后梯队,并嘱咐我们,找到后梯队后不要停留,连夜赶回,从这里进沟翻山,务必第二天中午前归队。
    接受了任务,我们立即策马扬鞭沿来路返回,约摸走了50多里,找到了后梯队。我们带着一部分警卫部队连夜追赶前梯队。爬上海拔2000多米的恒山时,已是红日东升,山顶白雪皑皑。不难想象,前梯队夜越此山,是非常艰险的。翻过恒山,我们在繁峙县砂河镇找到了前梯队。我们到达部队驻地时,林枫和解参谋长还在看着一张小比例尺的《中国地图》,一面看,一面用火柴棒量着,计算支队前进的距离。一望而知,他们从昨夜翻越恒山起就没有休息过。事后听作战科科长杨中利说,前一天在小石口遭遇的是应县伪军,约100多人,敌人误认为我们是骑兵大部队,没敢靠近,放了几枪就跑了。
    108,我们抵达宣化。晋察冀边区的聂荣臻司令员和其他同志多方关心、帮助我们,送来了急需的棉衣、鞋帽和其他日用品,并派车把林枫等部队领导接到塞上古城张家口,又安排我们坐上火车到沙城。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坐火车,新鲜得不得了。一路上兴高采烈,东进以来的紧张和疲劳一扫而空。直到沙城下了火车,还在说坐火车的事,大家都说,还没坐多一会儿就让下车,实在是不过瘾。林枫这时已从聂司令员那里回来,听到大家议论,风趣地说:“不能再坐了,再坐就坐到国民党的北平去了。”又说:“同志们,再加一把劲,我们争取到古北口或承德再坐火车。”正说着,队伍路过一个小镇,林枫边走边对我们说:“这个小镇叫土木堡,别看它不起眼,在历史上却是很有名的。明朝正统末年,瓦剌贵族也先率军攻明。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怂恿下,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到了大同,刚听到前方小败,就惊慌撤退,且行军路线屡变。明军混乱不堪,至土木堡被也先追及。英宗身边的将士饥渴疲劳,仓促应战,伤亡过半,连英宗也做了蒙古人的俘虏。这件事在历史上就叫做‘土木堡之变’。”同志们兴味盎然地听着林枫谈古论今,一点儿也不觉得行军的劳累,很快便到了延庆。
    在延庆住了一宿,五更造饭,天刚亮,我们又出发了。由于美日蒋勾结,阻止八路军进入平津等大城市,我们一出延庆,就离开大路,翻军都山,沿古长城东去,取近道直奔古北口。因为山道崎岖,不能骑马,林枫便和我们大家一起步行登山,虽然时值暮秋,但还是人人汗流浃背。在一个小山顶小憩时,林枫走到不远处的一座古烽火台旁,向南了望。我去给他送水。他手指夹着一支没点燃的香烟,指着前方对我说:“南边不足百里就是北平,目前已被国民党军队抢占了,现在我们还不能去,但毛主席在七大就说过,七大在延安开,八大要去北平开,九大要去上海开。”顿了一顿,他又说:“北平我们是一定要去的。”林枫神态严肃、坚定,话语中充满对革命必将在全中国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心,对貌似强大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蔑视。他的这番话深深感染了我。是的,我们一定能够把国民党和一切反动派从中国的土地上彻底清除,为我们的祖国创造一个阳光灿烂的明天。
    自延庆出发后,部队日夜兼程,没有住过一个整夜,没有睡过一个整觉,只是在吃饭、喂马的时候,才休息一会儿。机要人员还要利用这个时间架起电台向中央报告前进的位置,接收中央的指示。林枫等领导更忙,每每抓紧这一点点时间围着地图计算前进的路程,选择行军的路线,搞得连打盹的时间都没有。如果遇上电报没收完,林枫常常让部队先出发,自己留下来,等电报收译完毕再去追赶部队。这样披星戴月、马不停蹄地长途连续行军,使同志们疲乏已极,骑乘的牲口也疲惫不堪,有的马背被磨破,出血流浓,臭气熏天,不少同志不能再乘马,只好步行。鞋磨破了,脚打泡了,困难越来越多。尽管这样,也坚持跟上队伍。
   我们原拟在承德乘火车去沈阳,但到达承德西郊以后,苏军不但不让我们乘火车,连通过市区也不行。部队领导与冀热辽军区取得了联系,向彭真和陈云汇报了情况。彭真、陈云当即指示东北局派火车来接我们。我们又经过两天行军,到达平泉车站。东北局派来的火车已经到达。部队领导决定,马留下,人乘车。我们前梯队于10月23日胜利到达沈阳。这样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行军,我们终于比国民党军队早40多天进入沈阳,为开创东北根据地,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打下了胜利的基础。
 
   作者:山西人,原名罗占鳌,当时系张稼夫、林枫同志的警卫人员,1945年9月22日从兴县随林枫赴东北作战;后任安徽省测绘局党委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