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南山碑情

发布日期:2016-12-12 15:21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贾喜平
“兴县抗战纪念碑亭”连载(五)
南山碑情
贾喜平
    南山是兴县城南一座山,山顶修有烽火台,满山植被郁郁葱葱。
    通过一段努力,兴县各战场纪念碑都已就位,独差南山公园内一块。严冬冷彻肌骨的寒流无情地抽打在人身上,别说干活,就是空走在这山阴面也够呛。但是一想到那92位活生生的为国捐躯的先烈们,再苦再累算得了什么!兴县人民都知道,那是1940年底日军对晋绥边区发动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丧尽天良的日军在放火烧了兴县城后佯装撤退。我120师参训队奉命从三十里外赶来救火,被突袭返回的日军重兵包围于南沟门前村一带,大家拼死抵抗,除几名队员突围外,队长以下92人全部壮烈牺牲,这些队员是120师的精英,有不少是长征过来的老红军。贺老总闻讯失声痛哭,那是一场令人不堪回首的突围战斗......
南沟门前突围纪念碑
作者在镌刻和修整石碑的“碑记”
    南山碑亭那边没电,只得拉发电机,晚上再寄存山坡上的海青家。因为公园西门常紧锁,只得步行往返于南山。29日下了场雪,其它阳处的早已融化,独有南山,松柏披素,百草含霜,从一节一节的台阶上来,阶梯是我们当地的兴县红大理石铺设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地景区用本地石材最接地气。登临半山,县城美景一览无余,令人感叹!每天刻碑至华灯初上,林荫道上不时走过一对对年轻的恋人,也有散步的老人。最让我感动的是星期天儿子抽时间送来了两瓶热水,让我体会到了亲情和温暖。
南山北眺兴县城
    我想当年那些参训队的同志们倘健在,也许今天像老人们一样,悠闲地漫步于园内,打打太极其乐融融。但是没有他们的倒下哪能换来今天安逸祥和的生活。他们何尝不追求今天的生活,记得玉景山烈士陵园布展时我在现场,当时陵园王波主任从烈士的遗骨下寻找到了三件特殊的遗物,一个用白胶布裹着边缘的小镜子,一把疏子和一支牙刷。王主任蹲在地上清理这些遗物的时候哭了,不住地用手帕摘下眼镜拭眼泪,惹的我们大家都掉了泪。这是一位爱美的小战士,一定是梳着黑黑的头发,有一口洁白的牙齿。可是当中华民族危难时刻,他舍身忘死,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环野四周,河山如此骄美;阅览碑文,民族大义涌在心头,当前日本军国主义再次死灰复燃,这让我们不得不警惕。
    2016年夏在兴县南山公园为碑亭选址。左起:兴县民政局局长孙小建、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基金会副理事长马小鸣。
去往南山碑亭的小路
    尽管雕刻中存在着不少困难,但这个困难算得了什么?一字一句刻好,这是在做一件无比神圣的事业。
    11月29日终于刻完全部碑文,看着自己一双冻僵的双手,放眼兴县城内万家灯火,我踏着积雪向家里走去。
    下山时灵感顿生即赋顺口溜一首:
山顶有碑亭,白玉镌奇文。
当年狼烟起,东洋侵国门。
七尺好男儿,奋勇抗倭兵。
八路是栋梁,救火保县城。
血洒南山岭,浩气永长存。
太平有盛世,警钟要长鸣。
长怀先烈志,振国先振心。
寄语后来者,国难家何宁。
晋绥基金会,功泽桑梓情。
我辈须努力,实现中国梦。
秋季浇筑的碑亭立柱
入冬第一场雪后,碑亭工程在继续。
 
 
本站编辑:姚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