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专栏 » 抗战春秋 » 抗战烽火 »

难忘的记忆

发布日期:2015-10-26 09:42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冯宝珍,1922年,生于孝义县石像村,兄弟4人,排行老大。1938年日军侵占了孝义,那年我刚15岁,在抗日救国的感召下,在本村人冯进文的带领下,参加了八路军一一五师学兵队,一开始白天参加宣传抗日救国活动,黑夜还要站岗,后来又安排到随军卫生队,主要任务是搞护理工作,为伤病员打水、清扫卫生、洗衣服,看守重伤员,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有军事行动时,帮助伤员拿东西、背吃用。有一次在转移伤员的途中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一位伤员免遭飞机扫弹,待到转险为安的地点时,我赶快去老百姓家中,为伤员找水或要点熟食,有时还帮助擦一擦枪。其实就是勤务兵职责。1938年8月参加了决死二纵队游击三团,当时曹诚任团长,指挥员是安维俊(老红军)。有一次曹团长来看望受伤人员,不知怎的,对着我看了又看,我以为自己犯了错误或者干错了什么事情,心里显得有些不安。曹诚临离开时,走近问我:“小冯,当兵好吗?”我向他敬了个礼,高兴地回答:“当然好,”接着又问:你想家吗?“我爽快地回答:“不想是假的”“真聪明,我再问你,愿不愿意跟我一块走,到另一个地方去?”我说:“只要首长同意我就走。”其实曹诚早已了解我的工作情况,也愿意带我走。从此我就成了曹团长的通信员。在曹团长的教育下,帮我学习、指点我工作,教我诚实做人。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对我的关心如同自己的子女,当年深厚的这段感情使我记忆犹新,每次派我送文稿、传军讯都很放心,经历多次考验,由于自己虚心学习、工作主动、负责认真,得到了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重用。1940年12月晋西事变,随军转战晋西北,1942年部队整编后,随军开往甘肃途中,在陕西甘泉突围战中,我军伤亡太大,自己又负伤,加之身患重病。在战乱中,我冲向树林,走投无路宁愿跳下山坡决不当俘虏兵,太阳落山时,正被当地放羊工发现,说明情况后把我背进山洞,等到天黑后护送回家,记得这位老大爷姓陈,我一养几月,每天为我熬药,吃住一起,真是军民团结如一家,试看天下谁能敌。战斗结束后,部队以为我已死在战场,和我相好的同乡,担任指导员,为我开了追悼会,至此40年断了联系。
       而我病好后,从敌区白天化装成讨饭的,晚上看着天上的北斗七星,爬山涉水,讨吃要饭,经一个月时间回了老家,自己是一名党员,还想着与部队取得联系,要为抗日救国作出贡献,不辜负党对自己的期望。因而在家住了几天又出发,灵石、霍县、平遥、太原,也没有找到原部队,只好在省城找活为生,当了几年的铁路工人,就在我离家后,母亲给我洗衣服时发现了一块有字的布块。父亲念过几天书,打开一看,这可吃了一惊,想了个办法,是烧了还是保存,最后把布打包好藏在厕所的大石头下。1948年太原解放后,我回家说起这件事来,寻找到的是被霉烂的一废物。自此从此不再谈起这件事了。
       孝义解放后,随父在村东自办“黑砖厂”,1954年公私合营改为陶瓷厂当工人直到退休。1985年石像村抗日模范村“报国亭”落成仪式,没想到,朝思暮想的曹诚少将回到孝义,来到石像村托人寻找,两人相逢,热泪盈眶,千言万语,叙忆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