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专栏 » 抗战春秋 » 抗战烽火 »

救死扶伤写春秋——访抗日老兵孙廷玉

发布日期:2015-08-17 20:01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图为孙延玉近照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时光定格在2015这个节点。转眼间笔者认识抗日老兵孙廷玉已有20个年头。这位淳朴的抗战老兵生性沉默脾气温和,从没与别人争执过什么,从不评价他人的是非,更没与人说起过他参加抗战的经历。
       适逢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于是笔者产生了采访孙廷玉老人的念头。7月30日,笔者来到了今年85岁的抗战老兵孙廷玉家里,说明来意后,这位八旬老人精神显得格外振奋,声若洪钟,在近三个小时的谈话中,老人不停地挥动手臂,紧握拳头,仇恨仍旧难以掩盖,在旁边坐着的老伴想补充几句都插不上嘴。1930年2月,孙廷玉出生在临县刘家会孙家沟的一个农民家庭。14岁那年,孙廷玉在临县丛罗峪完小读书期间,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无恶不作,于是他没有向父母征求意见,偷偷地弃笔从戎。1944年孙廷玉进入八路军第120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长期营养不良使孙廷玉瘦弱的臂膀勉强能扛起一把步枪,最终他被分配到了当时驻扎在方山峪口的第二野战医院5所,当上了一名护理员。不能正面与敌人作战,不免让孙廷玉感到有些失落,但他并没有抱怨,“前方是与敌人作战的战场,后方是与病魔斗争的战场,干啥都是为抗日出力!”
       参加抗日战争的一年多里,他所在的部队向岢岚、五寨、神池、平鲁、静乐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日、伪军发起局部反攻。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在炎热的夏天,为了缓解受伤战士的疼痛,他间隔一会儿时间就用清水帮他们冲洗伤口,夜晚不曾睡过觉,每天只能打盹休息一会儿;在寒冷的冬天,为了不让受伤的战士受冻,他间隔一会就为伤员盖严被子,夜晚不曾睡过一个完整觉。
       有一天,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夜晚两名被手榴弹炸伤的战士突然发起高烧,被缝合的伤口流脓而且已经造成感染,所里的抗生素和清水早已用尽。孙廷玉意识到如不及时救治,会产生不可预想的后果。孙廷玉简单收拾了一下,披上一件破棉衣,到五公里外的我军医务所去找药品。数百米的下山道路上,他不知摔了多少个跟头,衣服也早已被雪水侵湿,瘦弱的身体不停地打着冷颤。取回药后,他来不及取暖,立即帮伤员换好了药物,此时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进了屋内,浑身湿透的孙廷玉感觉暖洋洋的。
       1945年日本投降,当时有不少战士选择了退伍还乡。可他没有走,跟随部队参加了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他就读于第七军医大学。毕业后先后任东北沈阳空军卫生部干训科助理员,沈阳四六三医院护士长,大连地空导弹部队第八营卫生所所长。1978年从部队转业,先后任方山县卫生局副局长、爱卫会主任。1992年3月离休,享受县处级待遇。
       采访结束时,孙廷玉老人展示了他获得的功勋: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颁发了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颁发了华北解放纪念章,同年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了人民功臣,1955年颁发(1945—1950)解放奖章。(肖继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