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专栏 » 晋绥战地通讯 »

悼王何全同志

发布日期:2017-09-03 21:32    来源:抗战日报    作者: 武振刚

第四团团长王何全   照片提供  王波
       我赶到了医院,地上摆着他的棺材,棺材旁边留下他的马搭子和武装。我忍不住哭了,啊,我的战友,这就不能再见了,永别了!
   这个,已经牺牲了的王何全同志,是决死队二纵队第四团的团长。他是1941年5月末了,在交城的东雷庄战斗中英勇负伤了的,这个战斗,为的配合中条山友军的作战而进行的。刚发生情况的时候,他就奔到最前列,口喊着“消灭敌人”而指挥前列的部队作战。当敌人冲锋到最紧要的关头,何全还亲手打了十几颗手榴弹,杀伤了不少的敌人,而最后,子弹伤了他的肺和气管,很沉重。但部队在“全部牺牲也要抢回首长”的誓言之下,把他抢救出来了。以后,经过一个礼拜的治疗,终于,因伤势太重,无可挽救而伤亡了。
    他也知道,他的伤,他的死,是有着伟大的代价的:东雷庄的战斗,敌人死伤几倍于我们。
    当他的特务员知道他恐怕无可挽救了的时候,问他给不给家眷捎一封信……我们都知道,这一次出动之前,他的妻子才来看望过他的……但是,何全摇一摇头。他只说:“我这就是革命成功了!”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流尽最后的一滴血,他是视死如归的。
    何全是一个被剥削者出身,他就为被剥削者的解放而贡献了他的生命。
    小时候,他为人家放羊,放马,做过学徒,还随着母亲讨过饭。贫穷的生活,使他追求革命。1930年8月,他在吉安加入了红军,10月,加入青年团,1932年转党。他当过战士、通讯员、班长,1933年给林彪同志当过特务员,长征的时候,他担任指导员,打拉子口的堡垒,他领导连队冲锋,建立了战功,在红军时代,他两次负伤。
    刊登本文的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抗战日报》(1941年7月10日第四版)  报纸提供 王波
    1937年10月,抗战以后,他在赵城加入决死队。最初担任第二纵队第九总队第三连的连长。韩候岺一战,是他率领的第三连,打坍了敌人的气炎,使得敌人以后竟不敢再在那里通行。这正是大军溃退,不知所从的时候,这是二纵队初次的出动,头一个胜仗。因此,这一战就建立了二纵队在汾河以东的威信,捷报很快就传到了吉县。
   但是,这一次战斗中,何全同志英勇负伤了。阎司令长官还传令嘉奖过他和他所领导的第三连。
   此后,他因作战有功,升任为营长团长,和二纵队一道,进行了反顽固分子的自卫战争和反对军的扫荡战。何全的为人,有许多优点,他好学习,富有自我批评的精神,勇于改正错误,和群众能打成一片,关心队员的生活。特别使人难以忘却的,是他那积极寻求战斗和勇敢的迎接战斗的精神。他前后负伤四次,屡次建立了特殊的功勋,并以打击敌人为最痛快的事。
   何全同志,你打击了敌人,然后敌人把你打死了。这里有一个仇恨,这仇恨是属于二纵队,属于中华民族的。
一九四一、六、二十四、写于山西交城
 
作者简介:
    吴振刚(1916--2009)原名武振刚。广东开平县长沙镇人,1936年10月入党,1937年经杨尚昆、林枫介绍到彭雪峰的学兵队,1938年到决死二纵队工作。1939年春起历任四团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团政委,1942年冬调延安中央党校二部学习。解放战争时期调东北,任48军143师副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志愿军炮兵一师政委、武汉军区炮兵二师政委,化工部一局局长,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副经理,广州体育学院代院长,1985年离休。(360图书馆)
链接:
   王何全(1911年-1942年),男,江西省人。1941年5月27日,遵照新军总指挥部命令,执行护送八路军前总炮兵团的任务,王何全团长率部由交城西社出发,当晚宿营于交城边山东雷庄。28日晨4时许,日军170多人,携轻机枪5挺、炮一门,从交城出发到草庄头换防,当行至东雷庄村边时,被四团二营警戒部队发现,王何全急速奔到最前沿指挥,命令战士“消灭敌人!”四团向敌猛烈开火,与敌展开激战。在激战中,王何全被敌击中肺部,伤势严重,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将他抢救出来。四团在兄弟部队的接应下,护送炮兵团连跨同蒲铁路和汾河两道封锁线,安全通过敌占区清太徐百里平川。
    当王何全在医院生命垂危时,他的警卫员张凤山问他是否给家捎一封信?此次出战前,他的妻子刚来看过他,他怕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她精神难以支撑。他摇摇头,艰难地说:“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我死而无憾。”(晋绥八分区纪念馆新浪博客)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