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腊八节的思念(01月24日)
- 新年新风新气象(01月12日)
- 晋绥抗日老前辈牛文夫人晓民为烈士陵园捐树(01月05日)
- 新年贺词(12月29日)
- 贺晓明大姐向一二〇师学校赠送3D《中国地图》(12月28日)
- 岁末迎来晋南的客人(12月26日)
- 120师老战士后代来访(12月15日)
- 共商大计——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12月12日)
- 沉痛悼念晋绥抗日老前辈支桂兰阿姨(12月12日)
- 百岁导演严寄洲与120师学校小剧社(11月27日)
共和国礼炮部队忠诚使命鸣响大国威仪
发布日期:2017-07-14 21:17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作者:闫嘉琪 韩笑

炮火从炮管喷涌而出
礼炮鸣响的一刻--炮手们个个腰杆笔直,帽檐、膝盖、脚尖各成一线,侧面望去宛若一人。
武警北京总队某支队礼炮中队--这是我国唯一一支礼炮部队。他们是国家庆典与外事活动礼宾仪式的参与者,是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是中国武警的一张世界名片。
忠诚使命
“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礼炮事业重于生命。” 在礼炮中队,荣誉墙上的大字引人注目,阐释着这支国字号部队忠诚使命的责任担当。
1984年3月初,礼炮中队迎来在共和国外交舞台上的“首秀”。
但是部队刚刚重新组建,没有经验,没有资料,甚至连礼炮都没有。在时任中队长张道海的带领下,战士们从一座军用仓库里领取了几十门“缺胳膊短腿”的破旧小山炮,修补、刷漆、苦练……
经过一个月的奋战,天安门广场上,修葺一新的礼炮威武挺立,阵阵轰鸣响彻云霄,来访外宾竖起了大拇指。
2014年,为完成首次出京为上海亚信峰会鸣放礼炮的任务,中队成立了AB两个分队。距离任务还有一个半月时,B队接到命令赴上海执行任务,A队队员留北京。尽管遗憾失去执行任务的机会,但A队官兵没有气馁,继续按照赴上海参加勤务的最高准备坚持训练。
1984年3月初,礼炮中队迎来在共和国外交舞台上的“首秀”。
但是部队刚刚重新组建,没有经验,没有资料,甚至连礼炮都没有。在时任中队长张道海的带领下,战士们从一座军用仓库里领取了几十门“缺胳膊短腿”的破旧小山炮,修补、刷漆、苦练……
经过一个月的奋战,天安门广场上,修葺一新的礼炮威武挺立,阵阵轰鸣响彻云霄,来访外宾竖起了大拇指。
2014年,为完成首次出京为上海亚信峰会鸣放礼炮的任务,中队成立了AB两个分队。距离任务还有一个半月时,B队接到命令赴上海执行任务,A队队员留北京。尽管遗憾失去执行任务的机会,但A队官兵没有气馁,继续按照赴上海参加勤务的最高准备坚持训练。

礼炮兵进行排弹
从中日建交的第一次轰响到733次勤务(截至今日)的圆满完成,正是有了礼炮中队官兵的点滴执着与一丝不苟,才创造出“万无一失”的鸣放记录。
训练密码
礼炮作为庆典和外事活动的开篇之作,代表的是国家形象和尊严。
33551000,这不是电话号码,这是礼炮中队所有官兵再熟悉不过的数字。开栓、递弹、装填3个动作3秒内完成;5米炮位日平均往返跑动5公里;日跪下起立1000次以上;日平均开栓装弹1000次……
从就炮到跪炮,短短五步融入了礼炮兵无尽的汗水与努力。一代代礼炮兵在训练场上不喊累不怕苦,渐渐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训练密码。
3个直角做标准,4个必须记心间。
小腿与地面90度,大腿与小腿90度,上体与大腿90度。
响数必须绝对准确;响声必须在同一点上;礼炮鸣放必须与国歌声同步;礼炮兵必须形象一流,动作规范。
为了鸣放动作连贯顺畅,每门礼炮的3名炮手的动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一个步骤的节奏落后就会影响整个队伍的观感。
一炮手开栓讲究的是速度和力度;三炮手追求的是利索地拿弹;而由于弹道的直径只比炮弹宽一点点,如何保证精准无误地一次性把炮弹装进去,就成了二炮手需要勤学苦练的基本功。
为了达到动作万无一失,新兵考核时用眼罩蒙住双眼进行操作。
2015年备战“9·3”阅兵集训期间,六炮手师栋豪发现第七枚炮弹的底座较正常炮弹厚了一点,精确测量后发现该弹底座确实厚了2毫米,将无法装入炮栓,从而避免了一起问题炮弹流入鸣放任务一线的事故。师栋豪说:“高标准严要求练就了礼炮兵的“火眼金睛”,两毫米误差的隐患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与其他部队不同,一门礼炮配备3名炮手,想要一气呵成地鸣放成功,礼炮中队尤其讲究战友之间的通力合作。在日常训练与生活中,他们早已形成无言的默契。战士郭修宇说:“这种默契和信任对生活的影响非常大,战友之间从不互相埋怨,在平时这么多中队的集体活动中,我们中队是最利索最听招呼的,从不会乱。”
礼炮中队先后圆满完成了建国35周年,40周年,45周年,50周年,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60、70周年,第十一届亚运会,第二十九届奥运会,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跨区礼炮鸣放任务和七百余次迎宾鸣放礼炮任务。先后迎接了407名国家元首和326名政府首脑的来华访问。
鸣礼炮,扬国威。忠诚的礼炮兵在外交礼宾活动中鸣响大国威仪,向世界传递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友谊的良好心愿。

礼炮兵们在阵地前静候外宾的到来。 龚松 摄

鸣放前准备就绪。龚松 摄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六代08式迎宾礼炮

礼炮弹

新炮手练习递弹动作。龚松 摄

礼炮兵军姿训练时汗珠滴落瞬间。龚松 摄
本站编辑 林子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