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红二方面军老红军何定安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6-11-22 11:13    来源: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作者:口述/何仁信
    记者:您好,很荣幸可以采访您。长征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都是一种情怀。我们对于那段伟大的历史也都始终心存好奇。请问,在参加红军之前,何老先生都有那些经历?是什么时间,什么原因让何老师参加红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伟大的革命事业之中?
    何仁信:老红军何定安,1906年六月十九日寅时(农历),出生于四川省三台县十二区八乡, 家有7个姊妹(1950年干部登记表记载:兄2,嫂1,侄3),他最小(四川话,是家里的老幺)。祖上有田产,有宅名何府, 到何定安父母这代, 因为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处于清朝末年的国家,已经整体没落,何定安先辈湖广填四川多年形成的大家族,已经开始家道中落。继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称帝,四川军阀连年征战,民不聊生,所以现存的老红军“川北荣军院卫生队长”干部登记表上记载:出身贫农。虽然家贫,但是他没有放弃读书求学的志向,民国初年,新学兴起,家里还是把老幺何定安送到了三台县的新式学校读了三年小学,学历记录:初小。
    因为家贫不能继续供他继续求学念高小, 所以何定安被家里送到四川南充的丝绸厂当学徒,他算有文化、能计帐,那时候的何定安年龄大概在16-20岁上下。在丝厂做工又过了几年,大概在他20-23岁时候,因为丝厂经营不善,面临即将倒闭(四川话叫丝厂开垮了),他厂里的老板说给大家找碗饭吃,于是把他和丝厂的一大批员工,骗卖给四川军阀刘湘的部队当兵,编列到驻守万县的独立第二旅郭勋祺部队。
    1929年1月8日,贺龙的红军占领湖北鹤峰县后,扩编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30年7月7日中央军委决定将红军湘西第四军改编为红军第2军,下辖第四师,与湖北公安的红军第六军合编为红军第2军团。1930年8月四川军阀刘湘接到蒋介石命令,配合国民党围剿江西中央苏区的同时,川军派出郭勋祺的部队前往湖北围剿贺龙红军的湘鄂西苏区。10月何定安所在的刘湘川军部队,由郭勋祺带领下属的袁治、秦晋康两个团,奉命坐船输运集聚宜昌,设置行营军部于宜昌由川军第二团团长秦晋康率领第二、三两营驻守在宜昌江南岸的渔洋关、玛瑙坡等地防范贺龙红军回防湘西,第一营艾一心部队进驻当阳。何定安所在刘湘的部队于10月在鹤峰县走马坪遭到红军包围后被解放,他志愿加入了贺龙的红军队伍。1931年4月7日在中共湘鄂边特委领导下又扩展为中华苏维埃湘鄂边联县政府,包含长阳、五峰、鹤峰、桑植、石门五县的湘鄂边红色苏区。1932年5月,湘鄂西苏区肃反委员会书记夏曦开始启动4次肃反,清理改组派、托派、AB团,留学苏联莫斯科东大的中央湘鄂苏区两省巡视员潘家辰等27名师以上干部遇害,8月红七师师长王一鸣、政委朱勉之,9月红八师政委柳直荀等14名师以上干部被处决,1933年3月,红九军段德昌师长(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段德昌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烈士证书)、王炳南参谋长等56名干部被湘鄂西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夏曦为首的肃反委员会逮捕, 以改组派的罪名错误杀害( 同年5月启动的第四次肃反一直延续到1934年春天, 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员兼红九师政委宋盘铭、担任红七师师长不到两个月的叶光吉和红七师政委盛联均等干部41人被害。潘家辰妻子庄东晓自洪湖跋涉到江西苏区向中共中央申诉, 控告夏曦强加罪名大规模逮捕和杀害红军干部战士的事实, 1934年7月21日, 中央交通员谷佑箴达到贵州沿河根据地,带来了中央5月6日的指示信, 纠正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夏曦自创的火线肃反大大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加上贺英的游击队又被敌军偷袭而牺牲, 12月红军九师、七师于鹤峰边界的石灰窑会师后,被迫放弃苏区西走,先后到达湖北洪湖、湖南湘西、重庆秀山黔江酉阳、贵州沿河龙口等一带打游击,后有红二、六军团创建新的根据地。1934年8月,老红军何定安在贵州沿河县龙口光荣入党。
    干部登记表:1930年10月在湖北省鹤峰县走马坪被解放志愿参加红军入伍。历史背景是贺龙自八一南昌起义失败之后, 被中共中央从上海派回湖南、湖北一带创建红军队伍。因为贺龙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曾经在四川和重庆一带的旧军队当过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所以贺龙在川军中人脉广泛,很有影响力,刘湘的部队有许多受到内线策反后作战表现不力、许多连队被红军包围后临阵哗变到贺龙的红二军团, 何定安所在的川军部队就是于1930年10月在鹤峰县走马坪最早被临阵包围解放的一批部队;后续还有一批1930年12月24日杨森部队的张轩一部、敌三师陈兰亭所属甘占元部队、中共川东特委策反入党的秦伯卿领导的地方游击武装等3000多人来投靠红军,由于双方缺乏信任、不愿被简单分割改编等原因,反被红二军团误会为敌军,甘占元、张轩、秦伯卿等设计宴请抓捕枪杀,部队被围歼、彻底打垮,红军精选人员收编了这些旧军队和地方杂牌武装中间的1000多人加入红军。
    当时被解放的川军士兵,首先集中在场坝里,接受红军强大的政治宣传工作教育:一是提出要回老家的士兵,发2-4元银元路费遣散;二是愿意留下来志愿参加红军的,编入红四军部队与国民党军阀继续作战。
    从老红军的一些晚年谈话回忆,可以得出为什么他要参加革命的原因:一是生存需要。 跟着红军打胜仗, 有饭吃、有衣穿,感觉能活下去;二是发展需要。红军宣传我们是贫苦人的队伍, 是帮助穷人翻身做主的军队,苏区人民打土豪、分田分地, 思想上有认同感。
    老红军参加队伍后编列在红军七师19团担任步兵排长, 有文化,带队伍。 冲锋英勇顽强,1931年6月在湖北均县武当山战役(背景是1931年6月初,贺龙、邓中夏率领红三军与来犯之敌五十一师152旅和悍匪张连三部作战,9日撤离均州翻越武当山,18日占领房县,暂时稳定下来,建立了一个以房县为中心的根据地,绵延数百里,人口20多万,建立了14个区和105个乡的红色苏维埃政权)带队冲锋时候身负重伤。干部登记表记载他一生参加战斗九十余次,三次负伤,二等甲级残废军人:右上肢贯通枪伤僵直失去作用,左下肢和腰部被敌军刺刀戳穿行动不便 。
    后期改任职务多半负责后勤的:通信排长、后勤股长、督查股长、财政股长、卫生队长、航道区段长、办公室主任等职务。
    记者:在战争之中,最难以忍受的是什么?比如说饥饿,孤独,枪林弹雨等等。
    何仁信:最难忍受的饥饿和寒冷。老红军最深刻的记忆是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一路上衣衫滥褛、五颜六色的红军队伍连城一线,饿死冻伤的红军战士几乎无人掩埋,只要有人倒下,后续的部队就把人身上的枪支、子弹、钱粮等物品带走, 许多都被草草掩盖。那时军队的后勤保障奇缺,能有东西吃,能避寒冷,能活下去,走出来就是胜利!
    记者:在红军行进的过程之中,吃穿住行都是怎样的状态?详细举例说明。
    何仁信:老红军印象最深的是长征开始进入高原地带时候,部队通知要求战士们自己寻找兽皮御寒, 当时没有虎皮豹皮, 虽然贵州云南一带养山羊,羊皮也少,他好歹找到一张狗皮,就是这张动物的皮毛帮助他走出了雪山草地: 行军路上,狗皮一披能够抵挡风雪, 特别能遮风;晚上到了野外宿营地,狗皮一铺隔绝潮湿的土地,基本能御寒。
    1935年红二、六军团改称红二方面军后开始长征,自贵州往云南经丽江玉龙雪山等地向川西的红四方面军靠拢,老红军做后勤保障工作,他负责筹积物资和保管钱粮。到了川西,因为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大部队经过,当地老百姓的粮食基本被筹集走了,红二方面军的筹粮工作变得极其困难,到他们过草地出发时只筹到每一个战士七到八天的口粮、为数不多的辣椒、盐等物资。老红军在长征的途中身上始终背着一个皮包,里面装的是银元、金条和记账本。这是用来采购战士口粮的钱款,他把这个皮包看作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准备过雪山了,他给战友说,人死了皮包在,抢救皮包,不要管他。在雪山上大风裹着大雪吹的人睁不开双眼,死死抱着皮包不放手,让他记忆深刻的是爬雪山被狂风吹滚下山,卷到一个凹氹里才得以逃生,他喘着大气,爬起来又走。一路上许多躺下来就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比比皆是,他急促地呼吸着给自己身边的战友说,再喘再累不能停息,坚持往前走。就这个信念支撑他艰难地活着走下了雪山。
    1936年8月过草地,他带头找路,他千方百计寻找野菜亲自尝吃,野菜为部队充当粮食裹腹。被饥饿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何定安老红军,终于在1936年10月下旬到达了陕北。
    曾记得一路经过草地的最后阶段,部队几乎完全没有粮食了,吃草根、剥树皮,抓野兔、吃老鼠、钓小鱼的红军,这些野外求生存的案例,比比皆是。
    活下去, 就是唯一的信念!
    记者:何老师曾经获得了哪些功勋,请详尽说明。经常提起的参军时候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何仁信:老红军一生冲锋陷阵九十多次,三次负伤,二等甲级残废军人,从1930年的红军七师19团,到1937年夏天改编的八路军120师,他一身获得过无数战斗功勋,儿子何仁信回忆家里大致有老红军的7-8枚勋章,都是长征胜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次大战役留下的纪念章和战斗英雄奖章,可惜老红军晚年时候没有好好保存下来。那是 1971年后老红军自领导岗位退下来,因为儿女都逐步成人、一个个出去读书和工作,老八路家属王继全在社区缝纫社当缝纫工,老红军一个人在家呆着无聊,那时他的大脑已经有点糊涂了,现在看就是有点老龄痴呆,因为家住在重庆新华路朝天门一带,水码头人多,儿子回忆听他说把那些功勋章拿到街边卖了(可能是给游客和送给路人了),但是家里人也没有看到钱 ,糊涂了!真是可惜。
    记者:在参军时候,最惊险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是怎样度过的?
    何仁信:老红军回忆最惊险的战役是1949年1月解放战争攻打太原那一仗,4月20日我军发起总攻击,第一野战军32万将士冲锋陷阵,解放军士兵的尸体从太原城墙的墙跟一直垒到城墙的射击口,尸横遍野,真是踏着烈士的血迹在前进,24日凌晨1300余门火炮齐射,上午10时,我军全歼灭太原守军12个师,最后才把太原城拿下。
    这场历时最长、战斗激烈、双方投入兵力最多,代价最大的城市攻坚战,让老红军一生都深感叹息, 牺牲了多少战友!
    何老红军当时在八军23师任财政股长,负责弹药、粮草、医护等后勤组织,连续作战近五个月,没有睡好一个整觉,加上长征时期的风湿和三次负留下的枪伤刺刀贯通伤痛,把身体几乎累跨了, 战役结束后,4月29日又攻大同, 晋绥军十八兵团守军投降。再次转战西安,打下西安城后,老红军离开前线到华山脚下的第一野战军医院疗伤和修养, 兼卫生队长组织伤员学习,稳定思想。
    记者:通过长征,不仅仅是对何老师个人,可以说是对于整个家族来说,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何仁信:长征对他个人是一个体力和信念的挑战,一路上有许多死伤的红军战士不能继续前行,也有开小差的红军脱离队伍,他感觉能够长途跋涉、坚持下来,走到胜利,整个家族得到的是一个荣誉,是一笔精神财富。
    红二方面军从1935年11月长征到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个省,行程1万6千里,大小战役110次,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11月在山城堡与胡宗南的部队打了最后一仗,以后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12月12日西安事变, 党中央委应西北军杨虎诚和东北军张学良的邀请,委派贺龙司令员带领长征刚到陕西的何老红军等红二方面军将士从三边、环县, 经过庆阳、旬邑、淳化,到达西安附近的富平、三原一带,1937年3、4月份红二方面军奉命前移,方面军总指挥部驻扎在富平县庄里镇张家大院,习仲勋同志读书的立诚中学也在这里,唐代名将李光弼曾在这里建立庄园,明朝洪武三年时期建立集镇时候命名庄里,何定安老红军跟随贺龙司令员进驻,负责后勤部门的工作,协同防范国民党何应钦派来的中央军进犯。
    1937年6月5日, 因为红军改编八路军在即, 何老红军特别请来城里的照相师傅到庄里镇,为一些红军干部和战士拍红军照志愿留影。当时因为红二方面军长征过来后,衣服破旧不堪、衣衫褴缕,军容不整,还是习仲勋书记带领关中特委的同志联络东北军,张学良将军听说红军还没有像样的军服,特别帮助保障后勤,既送钱又送粮,还调来一批东北军的日本式军服,别上我们红军的红五星帽徽,老红军留下了长征以来唯一保留下来的、也是他这一生留给我们的第一张红军照片:何定安章,1937.6.5于陕西庄镇(因为写字备注的时候,照片宽度不足、老红军于是少写了一个“里”字)。
    这是家族最为宝贵的一张照片,见证了老红军何定安跟随贺龙司令员和习仲勋书记在庄里镇一起革命战斗的历史,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文章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之后,8月份红二方面军在庄里镇和觅子镇改编为120师,老红军编入358旅,卢冬生任旅长(未到职),第一任代旅长是张宗逊,李井泉副旅长,参谋长姚喆。1937年9月3日,120师自庄里镇出发后东渡黄河,拉开了八路军奔赴山西和华北地区抗日战争的序幕。
    2015年初,老红军孙女婿的表哥祝家康,深受重庆红色教育多年影响, 决心实践其年轻时候立志重走长征路的理想,拉起10余位同学自费结伴,经过10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最后3位年近50多、60岁的重庆老知青,终于完成了从江西兴国苏区根据地红都出发,徒步长途跋涉,于2015年10月19日长征胜利80周年之日抵达陕西吴起县的长征之路,他们接着于11月到达陕北延安。
    长征,何定安老红军失去的是健康的身体,因为一路风餐露宿、忍饥挨饿,除了英勇战斗留下的三次重伤痕,还有他严重的胃病和一身风湿病,是导致他晚年伤病早逝的主要因素。
    对于这个家族,今天对于先辈长征的感觉:失去的只有时间,留下的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丰富记忆!
    记者:在参军过程之中,可以说出几个对何老师影响很深的人吗?相关的事迹是什么?
    何仁信:与老红军一起长征,最后坚持到解放胜利的战友一是彭绍辉将军,二是裴周玉将军。他们从川西的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汇合开始,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患难与共,生死之交,都是120师358旅的老干部。
    彭绍辉是让老红军影响最深的战友和领导,比他年长2岁多,左臂在红一方面军江西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役冲锋时候,被打脆骨头截肢失去左臂;何定安老红军是1931年6月湖北武当山战役冲锋时候右臂贯通枪伤失去作用, 他两位合在一起,刚好是一对左、右手无臂的老红军; 一个指挥领导,一个保障后勤,上下级工作关系比较扣手,感情深厚。
    1943年前后,何定安老红军已经37岁有多,伤病残身,生活不便,358旅老旅长彭绍辉特别照顾他,由组织出面介绍山西省黄河边王家滩投奔八路军的王继全(1925年出生,1941.10.10在陕西神府县加入八路军,当时在军工厂装填弹药)给老红军为妻。儿子何仁信回忆父母当时结婚时候,俩人年龄相差近19岁。旅长代表组织证婚,结婚证书是一份马粪纸, 印有延安革命根据地边区政府结婚证的文头,旅长彭绍辉,夫妇双方签字盖章为约,正式结婚登记字样,可惜他晚年时期,老奶奶因为申请安排工作,他在单位老不落实而生气吵架,老红军为人固执己见,气的老八路把延安时期的结婚登记证件一把火烧毁了,现在想起来那都是宝贵的文物啊。
    1949年大概山西到陕西一带,可能在西安分别征战前后,具体时间不详,为解放甘肃和四川,贺龙司令员领导下的第一野战军,彭绍辉在七军攻打甘肃, 何定安编在八军23师,后来该部队编入华北野战军撤销编制, 何定安南下四川,与彭绍辉各打一路,何定安将他抗日战争期间作战缴获,一直随身配带的日军军官手枪和皮带套装,赠送给彭绍辉将军留着纪念。
    枪,战争时期对于军人的含义,那就是他的生命。把心爱的配枪赠送给战友,那可见俩人革命友情深厚,非同一般! 
    记者:何老师晚年的生活状态如何?建国以后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何仁信:何老红军1949年随贺龙司令员南下,带着老八路王继全和儿子、女儿到达四川的蓬溪县,受组织委派和后来加入抗美援朝负伤回国的的白杰山医生等人,在家乡创办川北荣军院,按军人编制照料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的伤病员, 1955年受衔的时候荣军院应该没有申报和评定军衔(目前没有找到档案记录)。
    1956年4月自川北荣军院卫生队长复员到重庆航道区,当过万县航道区的段长,后来调回重庆主城担任重庆航道区办公室主任。那时有文化的老红军干部不多,他负责对口联系军代表,重点保障军方重庆后勤基地的军用物资运输航路,组织上信任长征干部,但是他本人身体健康状况不好,曾经调他和另外一位老红军转到重庆长江轮船公司当副经理,但是他感觉身体健康不能胜任,始终没有上任,自1961年后开始请假赋闲养病,1971年8月65岁正式退休。 1979年开始按照离休干部待遇落实享受政策规定,那年的冬天老红军因病去世,享年71岁,结束了他参加革命49年的一生!
    晚年家里人丁兴旺,老八路奶奶王继全老人的父母(也是地下党员,在山西黄河边王家滩渡口开裁缝店的地下联络点),自山西老家被女儿女婿接到重庆养老送终,何老红军承诺兑现了1943年当时在120师迎娶八路军战士王继全的诺言。夫妇一生养育了6个子女,都有作为:长子何仁信自己两次考上中专,在重庆长江轮船公司担任轮机长,高级工程师,三峡画派的本土知名画家;次子何仁明,重庆航道区负责航道测量与工程的高级工程师;三子何仁徳曾在广西湛江参加海军,复员后曾任重庆航道区人事处长;长女冬华在重庆职工大学教书;次女兰华曾就读中山大学医学院,航道区医院院长;小女兰芬在重庆大学后勤集团公司主管后勤。
    建国之后,老红军何定安最大的感受是家里子女多,上有老下有小,住房紧张,工资不够。 一个老红军的工资要养活家里10口人,由于老八路王继全没有被安排工作,最后自己到街道社区缝纫社当缝纫工挣钱糊口,养家确实不容易!由于老八路王继全随一野部队自陕西南下四川后八路军档案丢失, 一直没有落实同等离休待遇,2013年受延安儿女会吴本立老师等呼吁,大家联名写信给重庆孙政才书记,最后终于落实政策,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前夕的3月29日享年虚岁90高龄过逝!
    老八路回忆老红军晚年生活失去自理能力,大小便失禁,冬天经常要帮换衣裤, 碳火上烤裤子,但是老奶奶毫无怨言,也是兑现了她当时结婚时候向组织、向彭绍辉旅长的郑重承诺:要照顾好老红军何定安的生活、身体健康。
    记者:当年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现在还有联系吗?大家的生活状态如何?
    何仁信:现在老红军家人还在联系的战友是彭绍辉将军儿子彭志强,裴周玉将军儿子裴建军。2013年那年为了落实老八路的离休待遇,延安儿女会后代帮忙向政府呼吁,终于引起了重庆市委的重视并得到书记批示解决,最后在老八路2015年离开人世的时候,延安儿女会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外孙刘建将军为首,带领大家联名向老八路赠送了花圈,告慰逝者。
    长子何仁信回忆,早年老红军的好几位四川籍战友,解放后愿意回家种地, 分布在四川省的江油、巴中、达县,由地方政府修建了红军楼,每家一个小院。红军老战友们的儿子们一般都入伍参军,经过重庆时候都来家里拜访看望老人们,留下吃饭款待,感情尤其深厚。
    附录:何定安老红军简历:
    何定安,四川三台县人,1930年,在四川和湖北交界的鹤峰加入贺龙司令员的红二军团7师19团,担任冲锋的步兵排长在武当山冲锋陷阵时英勇负伤,二等甲级残废,改任通信排长。1934年8月长征期间在贵州沿河龙口入党,介绍人赵吉成、 文芝秀、后面在党内曾当过小组长、支部委员、支部书记、总支候补委员。1936年红二方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因西安事变派到陕西西安富平庄里镇驻守,帮助西北军防范中央军进攻,与习仲勋同志带领的关中红军同住扎在庄里镇。1937年在庄里镇改编为八路军120师,任358旅后期股长,在贺龙司令员带领下先后随张宗逊,彭绍辉旅长东渡黄河,进山西和河北抗日,曾战斗在雁门关和冀中一带,后随贺龙司令员退回山西保卫延安,曾任山西晋西北第二军分区禁烟督查署股长。何老红军解放大西南前跟贺龙司令员自西安南下四川,跟彭绍辉将军告别,把自己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雁门关或冀中战斗期间缴获的一把日本军官的手枪和军用皮带套装送给彭绍辉将军做纪念,战友情。1949年随军攻打西安,胜利后随军南下回到四川,担任川北荣军院卫生队长(创建人之一),负责照料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的伤兵。1956年退役转重庆长江航道局任办公室主任。因为当时我党干部奇缺,他还有文化,因此组织调派他带着一家老小到重庆工作。1979年因病逝世。以老红军的资历,应该是将军层级的军衔,但是老人家没有计较,退役时候主动要求回三台县老家种地。老红军一生始终保持高尚的品格,不与人争名争利(真正是“淡薄名利、宁静致远“”),给儿子取名仁信、仁明、仁德,字里行间能看出老红军的价值观。他对家人严格要求,自食其力,从来没有动用特权为自己和家人谋福利,连老八路复员到重庆没有安排工作,向组织多次提出正式申请,他也在航道区党委会上不发表意见,公私分明;对同志他始终真诚坦率、宽厚待人,少批评、多鼓励(这一生唯一只在开干部会时候受过一次批评,档案记录:  “斗争性不强”)。但是他作战英勇顽强、勇于牺牲自我,为人始终信守承诺,革命意志无比坚定,为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默默无闻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可谓一位经历过红军长征的无冕将军!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