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长征印记,凿嵌于心代代传

发布日期:2016-10-26 15:53    来源: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作者:攀枝花市西区卫计局
    10月24日,人民网刊登《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文章。各地掀起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高潮。习总书记强调,历史是不断前进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为党员干部新时期再踏征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遁。
    沧海桑田、岁月如梭,长征精神永存。转瞬间,八十余载逝去,但精神永存。从长征精神到“三线建设”精神,从女排精神到傅园慧用“洪荒之力”表达的顽强拼搏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的不屈不挠、勇于挑战、敢打胜仗的作风,不仅挺起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脊梁,也是传承千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我的父亲已80岁高龄,说起“三线建设”仍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寄以无限情思和眷恋。当下,他仍热衷于社会活动,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常深入社区、学校讲述那个年代尘封的故事。
    长征印记,凿嵌于心。精神力量是无穷的,它植根于灵魂深处,与生命原力相生息。从鸦片战争以后,,在腐朽满清王朝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祖国大地惨遭列强瓜分,、国破家亡、敌寇肆虐、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在苦难深重的水深火热之中。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推翻“三座大山”压迫,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挑起了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英勇无比的红军战士强敌面前不退缩,爬雪山、过草地,跋涉二万五千年挺进抗日前线,不仅诞生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也因此奠定了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长征精神代代传,时光遮掩不了。比如“三线建设”也是传承长征精神。父亲那一辈感受最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三线建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团结互助、科学求实的崇高革命精神。上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形势严峻,北有苏修陈兵百万,南有美帝虎视眈眈,印度反华,台湾叫嚣反攻大陆,对我国形成新月形包围。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老一代三线建设者响应主席号召,从全国各地奔向三线建设主战场。当时的攀枝花,气候恶劣,风大、雨大、太阳大,无雨时尘土飞扬、干热难奈,下雨时道路泥泞、蚊蝇肆虐。他们居住的却是席棚、“干打垒”、“山窝窝”,甚至露天宿营、树旁卷睡;吃的是干菜、土豆、红苕,粮食供应不济时,上山菜摘野果、野菜充饥。
    “长征精神”是一棵赤胆忠心。就是在这样艰苦环境下,父辈们念念不忘的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想得是加快建设不受帝国主义欺负,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生活。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怕牺牲个人一切,废寝忘食、日夜奋战,与帝、修、反抢时间、抢进度。从1965年开始仅用了五年时间,渡钢1000立方米高炉于1970年7月1日出铁,1971年出钢,1972年轧出钢坯,1974年8月具有年产110万吨轧材能力的轨梁厂投产,创造了我国刚铁建设史上的奇迹。在一次接一次的各种大会战中涌现出了“八闯将”、“六金花”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为攀枝花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当代共产党人要接过先辈接力棒,在传承中锐意改革、勇于探路,在“四个全面”征程上发扬光大、再立新功,书写当代人奋发有为的传奇,谱写“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的新篇章。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