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奋力答卷 圆梦脱贫 ——柳林县脱贫摘帽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18-12-06 16:24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刘小宇
    2018年9月,一个好消息传遍了整个柳林县:经省政府研究批准,该县退出贫困县。
    这是历史的答卷!建档立卡贫困户由2014年的10768户33175人减少到目前613户1778人,2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降到0.6%……这一组数字,着实来之不易,柳林县在脱贫这张答卷上,以大干实干加油干的奋进姿态,写满了努力。
    这是庄严的承诺!柳林县把脱贫摘帽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立下“军令状”,啃下“硬骨头”,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信念完成对全县34.4万人民的庄严承诺,圆贫困群众一个脱贫梦。
    这是崭新的起点!首战告捷,至此,柳林县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
    使命担当——抓重点、破瓶颈,让脱贫攻坚行稳致远
    柳林县,多少年来总被人调侃“守着‘国宝’(4#优质主焦煤)还戴着‘帽子’(省定贫困县)” ,因煤致富的柳林县经济迅速腾飞,近年来县域综合指数排名在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连续多次入围“中部百强县”。然而,“县富民穷”,贫富差距过大,“贫困”的帽子,仍然沉重地压在许多老百姓的头上。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面对困局,柳林县委、县政府决定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撸起袖子,精准发力,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摘掉贫困县帽子。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为了兑现承诺,柳林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发展任务和民生工程,高站位精心谋划,坚持“目标精准”,制定出台了《柳林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关于全力推进两年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紧扣“脱贫、摘帽、增收”目标,上下一盘棋、干群一股劲,助力群众拔穷根。在脱贫攻坚开展过程中,提出了资金集中、项目集中、力量集中的“三集中两到位”脱贫大格局。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在省定“八不进两暂缓”的基础上,又加了“两个坚决不、一个一般不”的要求,即村“两委”主干坚决不纳入贫困户范围,赌博、吸毒等有恶习且屡教不改的人员坚决不纳入贫困户范围,村“两委”成员一般不纳入贫困户范围,为精准施策、精准退出提供了可靠依据;为落实好帮扶举措,脱贫伊始,即安排部门与乡镇无缝衔接,对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经济林提质增效、劳动力输出培训、社会保障兜底脱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干部下乡驻村等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在精准掌握贫困户、贫困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群众收入大盘点、惠民政策大落实、基础服务大提升、农村环境大改善、干部作风大深入”五大活动为新起点,因村因户施策,制定了《柳林县贫困退出实施办法》,严格执行退出标准,缺什么补什么,确保贫困退出工作经得起检验。
    贫困户增收增益,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柳林县精准实施生态扶贫、产业扶贫、企业帮扶、金融扶贫、兜底扶贫“五大行动”,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帮扶责任、各级扶贫队伍建设、扶贫领域督查考核和营造和谐环境“五项措施”,确保贫困户能真脱贫。
    脱贫,希望满满;攻坚,力量所在。在探索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柳林县高位推动,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攻到点上、攻到根上,为老百姓选准一条又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产业为根——促增收、稳脱贫,变“输血”为“造血”精准施策
    秋日的柳林,天蓝树绿水美空气清新,极目所见一派生机盎然:大棚里果蔬飘香,圈舍内禽肥畜壮,老百姓脸上处处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午饭时分,在柳林县北辛村,村民们端着饭碗围坐在一起,相互诉说着新大象集团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北辛村位于大山深处,是个典型的贫困村,但村内山高田少,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适宜互类作物生长,发展养殖业得天独厚,可苦于资金短缺,加之没有龙头项目带动,村民们根本不敢涉足。
    因地制宜,选对产业,方能栽下“摇钱树”。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帮扶单位积极联系企业,使得北辛村成功与新大象集团联姻,由村集体组织贫困户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再和新大象集团牵手成立新的养殖企业。随后,该村驻村工作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合作模式,成立了绿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油脂加工合作社。通过吸纳贫困户入社,积极发展生产,产业种植规模逐渐扩大,订单式、电商式、“互联网+”销售成为主流,效益日益凸显,累计争取产业扶持资金达40余万元,为全村小杂粮加工和大百油加工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合作社已为全村44名贫困户社员每户发放了1000元的股权收益,如今,在这一产业的带动下,北辛村实现了整村脱贫以及集体经济“破零”。脱贫攻坚鼓角争鸣,产业项目千帆竞发。思路清晰后,合作的橄榄枝也相继伸来。北辛安村同新大象集团合作,成功引进的大蒙养殖公司万头生猪重点产业扶贫项目投产运行将有效稳定带动全体村民增收致富。
    土地,一直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然而,种田的收入却越来越难以养家糊口。该县龙门垣生态经济型综合示范园区作为一个综合性示范园区,总面积5万亩,已建成核桃林4万亩、生态林2万亩,其中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脱贫项目是柳林县林业生态建设助推脱贫攻坚重点项目之一,涉及覆盖了陈家湾乡包括4个贫困村,1.3万人。地,还是那些地,但通过改变种植方式,结出了不一样的“果”,该示范区以核桃林为主导产业,同时发展谷子、马铃薯、西红柿、辣椒、中药材等多个林下种植模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我们靠土地也能生存脱贫!”柳林县林业局长杜海旺信心满满地说,“政府管护5年后由百姓管护,收益归百姓,我们也成立了贫困户技术员队伍,主要负责核桃修建及技术服务,现在共有100多人。”龙门垣乡63岁的李福财年轻时因意外导致左手残疾,生活十分艰辛,“自从建起示范区后,我也种十几亩核桃,去年收获了1200斤,受益7000余元。而且我还是龙门垣乡核桃示范园的技术员,工资一天120元,每年靠核桃修剪可以挣5000元。现在我脱贫了,日子越过越有劲儿!”
    “产业扶贫,旨在变‘输血’为‘造血’ 。选对产业,上对项目,既是起点,更是赢点。”柳林县扶贫办负责人说,通过深入调研,把脉问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村子念一本经,确保了“靶向治疗”,精准发力。依托产业、促进就业、扶持创业,柳林县通过产业脱贫组合拳,实现了贫困村有产业、有合作社、有带动企业,贫困户有项目、有技能。截止目前,全县共实施产业项目9173户,涉及红枣、核桃、小杂粮、养殖等20余个特色产业,发放产业补助资金6311万元,特色种养加、乡村旅游、异地搬迁、光伏发电等亮点纷呈,产业覆盖率达84.7%,户均新增产业收入3000元以上,构筑了坚实的产业富民保障体系,让山村群众多少年来的脱贫梦想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照进了现实。
    “我要脱贫”——抓党建、重引领,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原来我房子也破烂,经济也困难,就没有个信心,如今扶贫工作给我带来了好处,我也有信心好好干活。”高柳林县家沟乡白家塔村脱贫户白耀国说,“现在,政府帮助我家进行危房改造,修起了三间新房,政府补助了1.2万元,我自己花了4万多元,儿子娶媳妇就有了新房啦。”
    白耀国的妻子早年病逝,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孩子未成年,生活负担沉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村两委和驻村帮扶“三支力量”因户施策,从白耀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劳力安置、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使白耀国逐步走出困境,而且激发了他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据了解,高家沟乡白家塔村原来是柳林县贫困村,全村256户721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2户546人,占到全村总人口的75.7%左右。白家塔村因地制宜,利用地处交通要道的区位优势建成6700平方米的车道沟农贸交易市场,流转枣林地1000多亩,打造红枣观光采摘园。在这些项目建设过程中,白耀国不仅能参与修建工程获得工资性收入外,还将自己的全部枣林地入股到萌兴红枣系列合作社,三年内无偿交给合作社管护,之后参与分红。“我快60岁了,现在不用出村就可以打工挣钱,还能入股分红,村里像我这样的人多了。这几年,党员、支书、村委主任和乡政府干部带着村民们干,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我相信,跟上他们干就有好日子过。”白耀国说。在扶贫项目建设过程中,白家塔村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党员干部义务出工,优先吸收贫困户劳力,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征地建设和项目发展都非常顺利。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像白家塔村一样,越来越多的基层党组织向心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成为引领脱贫攻坚的核心力量。在柳林县像白耀国一家这样安居乐业的贫困户有33000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三支力量”的帮扶、政策的引领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越走越宽,
    柳林县在“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过程中,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党员干部义务出工、贫困户劳力优先吸收、群众拥护积极参与,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为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强化基层干部执行力和引领能力,柳林县先后下拨26万元党费支持贫困村和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为了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县里下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生活补贴640多万元。全县将村级运转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平均每个村的预算达10万元。同时大幅提升农村“两委”主干的报酬,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乡镇包片包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实行每周“五天四夜”工作制;县级包联乡镇领导、帮扶单位一把手每周至少驻村一晚;帮扶单位一把手一半时间在机关工作,一半时间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全县257个行政村选派了139支驻村帮扶工作队,81名优秀干部到农村任第一书记,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柳林县兑现了脱贫摘帽的庄严承诺。为了巩固脱贫成效,今年驻村帮扶工作坚持“队伍不撤、政策不脱、力度不减”,跟踪扶贫确保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柳林县率先在全省提出设立乡镇扶贫站,任命专职扶贫员,保证了扶贫攻坚政策政令畅通。扶贫站负总责,统筹“三支队伍”的工作,这个做法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第三方评估组的高度评价,也为全市脱贫攻坚创造了可借鉴的经验。“尽管脱贫了,但是我们要继续巩固这一脱贫成效,不能让一户贫困户返贫,不能有一户贫困人口再回到贫困线以下”,柳林县留誉镇扶贫站扶贫员薛秀峰说 。
    山坳坳里的阳光金灿灿的,热烈而充满希望;青山绿水掩映下的村庄,炊烟袅袅,整洁干净。柳林县金家庄乡北辛安村的脱贫户宋兵海正在院子里忙着晒谷穗。老宋憨厚的笑着说:“家里除了种地收入外,做豆腐每天能赚100多元,儿子参加护林每年能挣8000多元,总算账一年能收入4万多元。现在我已经脱贫‘摘帽’了,但不会就此满足,我还要加把劲奔小康呢!”
    这是硕果累累的季节。不负期盼,决胜贫困,柳林县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这是砥砺奋进的时代。乘着改革开放40周年东风,柳林县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来源:吕梁日报   刘小宇 刘子璇)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