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晋绥 » 今日晋绥 »

脱贫攻坚的“吕梁答卷”——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发布日期:2018-04-09 13:41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记者 任昱

    交城县东坡底乡成立了服装加工厂,保障了移民搬迁户就近就业。图为工人们在服装厂认真工作。 记者 刘亮亮 摄
    □本报记者 任昱 阮兴时 使命,在奋进中彰显力量。号角,在攻坚时更加嘹亮。 
    2017,是吕梁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视察,第一站来到了吕梁,党和人民领袖对老区人民的关怀,使吕梁儿女信心百倍,干劲倍增。 
    这一年,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在生态建设战场上打赢增绿与增收两场战役,全市成立造林专业合作社1008个,造林105.78万亩,吸纳社员近2.5万人,人均可增收6000元。 
    这一年,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累计培训了“吕梁山护工”14期2.3万人、就业1.1万人,人均月收入超过4000元,就业地辐射到太原、北京、青岛、上海等10多个大中城市,“吕梁山护工”品牌开始叫响太原、北京。
    这一年,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建成89座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和2座集中光伏电站,30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3643户深度贫困户受益。 
    这一年,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围绕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7个问题,紧扣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产业就业保障和社区治理跟进等6个关键环节,啃下易地扶贫搬迁的“硬骨头”。
    这一年,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压茬推进了“春季行动”“夏季攻势”“秋季会战”“冬季对标”,445个贫困村退出,14.8万贫困人口减贫,中阳、柳林2个县脱贫摘帽,文水、汾阳、孝义整体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935元,减贫人口均达“两不愁、三保障”要求。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艰苦奋斗的结果。回望过去的2017年,吕梁披荆斩棘、砥砺奋进,脱贫成绩让人暖心、令人鼓舞。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要在继往开来中前进。面对未来,吕梁儿女铆足了一股劲,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带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信心,策马扬鞭,开启脱贫攻坚新征程。 
    攻坚—— 
    提升站位,脱贫攻坚再启程
    “做梦也没想到我们一家能够靠自己的劳动脱了贫,孩子们也可以和城里娃一块上学。”移民搬迁安置房窗明几净,山下的新生活让临县的贫困户白小明看起来年轻了许多。通过林地管护工作,老白每月工资足额按时发放,两个子女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减轻了负担,全家的生活蒸蒸日上、有滋有味。从坚中之坚到摘帽脱贫,老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映射出我市脱贫攻坚的扎实推进。 
    习近平主席在2018新年贺词中强调:“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到2020年只有3年的时间,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 
    快马加鞭未下鞍,继2017年圆满完成445个贫困村退出,14.8万贫困人口减贫的任务,实现脱贫攻坚再战再胜之后,今年我市确定了确保354个贫困村退出,12.6万人减贫,方山、岚县、交城、交口、离石五县摘帽脱贫的目标。
    为此,市委、市政府在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就召开全市脱贫攻坚大会,持续发出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强音—— 
    脱贫攻坚将突出“六个坚持”,把握“五个转变”,提升生态脱贫、护工护理就业培训和光伏扶贫“三大品牌”,突出易地扶贫搬迁、特色产业扶贫、企业结对帮扶、干部精准帮扶、资产收益扶贫“五大重点”,抓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贫困村提升“四件实事”,强化抓党建促脱贫、保障资金投入、深化行业扶贫、激发内生动力、狠抓作风建设“五项举措”,以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自然村、深度贫困人口脱贫为重点,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成效落实,确保脱贫攻坚连战连胜。 
    责任源自担当,奋进催生力量。我市出台了14个行业、专项和社会扶贫工作方案。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坚决扛起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按照聚焦深度、打造特色、巩固提升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全部出台了2018年脱贫攻坚行动计划,问题面对面,工作实打实,展现出自上而下合力攻坚的生动局面。 
    同时,在落实脱贫攻坚领导体系、责任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市纪委印发了《关于2018年至2020年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开展阶段性集中整治;市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起草了《吕梁市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重点开展“七聚焦、七整治”工作。通过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的导向,推动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精准—— 
    聚焦聚力,下足“绣花”功夫 
    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两个意见”,我市聚焦聚力,深入实施“三五工程”,切实在精准扶贫上下足“绣花功夫”。 
    3月12日植树节,在全市春季造林绿化动员会上,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李正印提出,“要让植树造林成为吕梁人的一种习惯和情怀。”今年林业建设要完成三个100万亩目标:荒山造林100万亩、退耕还林100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100万亩,切实把造林绿化的过程变为群众脱贫增收的过程、变为村集体经济破零和发展壮大的过程。 
    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攻坚战,是吕梁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在岚县,“合作社+贫困户、政府购买式造林”生态脱贫模式,效果立竿见影。岚县界河口乡会里村村民马兰柱说:“每亩人工投入420元,3年后,国家验收购买,每亩550元。我们能赚90多万元,每家就能分2万多元。”截至2017年,岚县通过专业造林合作社已完成6万亩荒山荒坡的造林任务,带动9个乡镇23个村1737人稳定脱贫,人均劳务收入达5000元。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林业扶贫现场观摩会上,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现场观摩后表示,吕梁的林业精准扶贫新模式、新机制、新制度,在很多地区可以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