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贺龙传》第十六章 4、 兢兢业业建设国防军

发布日期:2016-03-16 14:35    来源:劝学网    作者:晋绥基金会
    全国大陆解放以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认为,人民解放军已从战争状态转入现代化建设时期。毛泽东发出了“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的号召。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军,需要大量减少常备军。中央军委决定在1950年裁减150万武装人员,要求西南军区裁减37万人。要妥善安置这么多人,任务相当艰巨。
    1950年5月上旬,贺龙和邓小平召开西南军区高级干部会议和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次全体委员会会议,专门对裁军作了动员和部署。邓小平着重阐述了精简整编的重要意义。贺龙传达了西南军区精简整编方案和对复员军人的安置办法。他强调指出:总的原则是既要保存部队骨干,以适应国防建设需要,又要使复员人员有家可归,不致流离失所。因此,要反对推出门了事的不负责任态度。他指示,要专门成立处理复员军人的机构,根据复员军人不同的情况,作妥善处理。由于各级领导重视,组织教育工作做得好,整个复员工作,于1950年底顺利完成。
    部队在精简整编以后,很快掀起了学习文化的运动。贺龙指出,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军,必须掌握文化工具,突破文化关。不过这一关,就学不好现代军事知识和掌握先进的军事技术,也不能很好地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就难以完成。5月4日,他在西南军区高干会议上就说过:部队精简整编后,主要是教育,要把每个连队都变成一个学校。3年之内把全军战士普遍提高到高小文化程度,干部不够初中文化水平的都要提高到初中程度。
    8月1日,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关于在军队中实施文化教育的指示》。全军规模的文化教育从1951年1月全面展开了。西南军区机关、部队的学文化运动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到1952年夏季,形成了高潮。
    在学习上,贺龙身体力行。《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两卷出版后,贺龙一面夸召大家“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一定要领会其精神实质,首先钻进去,然后考虑如何运用于不同的工作岗位,求其融会贯通”;一面带头制定学习《毛泽东选集》的计划。他说,我自己虽然快60岁了,但还要努力地学,不断地学,一直学到老。
    毛泽东曾建议贺龙学习文化,周恩来也让他学习写作和书法。这次,他便把学习毛主席著作同学习文化、练习写作结合了起来。他让秘书买来了魏碑体的字帖和毛边纸,每天早晨先练习几页书法,然后读书。他虽然患有高血压病,但仍坚持学习不辏在规定时间认真读书,晚上还要挤时间多学一些。在他的书柜中,除《毛泽东选集》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外,还有《东周列国志》、《史记》、《资治通鉴》、《纲鉴易知录》等古籍。据薛明回忆:“贺龙读的书中有些文言文我看不懂,他读起来却很快。我开始不相信他都能看懂,拿过书来,问他看过的那几页的内容,他回答的基本不差。”
    开展学文化运动之前,以贺龙的名义上报下发的文件、电报,大都是他向秘书或有关负责人交代意图,由他们起草,然后由贺龙审阅后签发。学文化运动开始后,他时常亲自动笔。有一次,裴昌会到重庆开会时去拜望贺龙,见他正伏案写作,便很奇怪地问:“贺司令员,怎么现在你还亲自写东西?”
    贺龙说:”毛主席号召自己动手写,不要秘书代笔。我要响应号召埃”对于身边工作人员的学习,贺龙也十分关心。在党小组会上,他对秘书、警卫员、公务员、司机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作为共产党员,要好好学习文化,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和《干部必读》。干革命离了这个是不行的”。每逢学习日,他路过工作人员的房间时,总要推门看看他们是否在读书。司机何建成以前不识字,在贺龙的鼓励下,学习非常刻苦,在学文化运动中立了三等功。
    1952年5月28日,西南军区直属队举行了隆重的1952年度文化学习开学典礼。贺龙在讲话中再次强调:提高文化科学水平,培养大批工人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是掌握现代化军事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化国防军的必要条件。
    所以,普遍提高部队的文化水平,是一个战略性的任务,也是全党全军的一件大事。他要求各级党委、各级领导干部拿出最大的决心,付出最大的努力,加强对文化教育的组织领导;文化教员要热爱和安心本职工作,争取在文化教育中为人民立功。他号召广大指战员拿出冲锋陷阵的精神来攻克文化碉堡。在贺龙领导下,西南军区百分之九十六点八的干部战士投入了文化学习运动,掀起了群众性的“文化练兵”高潮,取得了很大成绩。西南军区部队干部、战士大都出身贫苦,许多人是文盲或半文盲,到1952年底,第一期文化教育计划完成后,已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员摘掉了文盲帽子,部队的文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有1万多人在文化学习中立了功。身经250次战斗、立过8次战功、5次获得英雄模范奖章的刘子林,原来只有相当小学三年级文化程度,经过短短8个月的文化学习,学完了初孝高小的全部课程,以优秀成绩升入初中班,立了一等功,受到贺龙的接见和表彰。
    1953年1月6日,贺龙在西南军区党代表会议上说:文化教育是我军今后长期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不仅在文化教育为中心的时期,不准有丝毫的忽视或放松,就是在军事训练为主的时期,也要按规定继续进行文化教育,大力办好学校,以求在原有基础上巩固、提高。
    贺龙不仅重视普遍提高广大指战员的文化水平,也十分重视专业文艺工作队伍的建设,使他们为建设现代化国防军服务。他曾亲自找一些文艺工作者谈心,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文化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文化队伍是一支必不可少的军队。随着我们国家蓬勃发展的经济建设,我们将要进入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我们的军队也必须成为一支具有高度文化的现代化的国防军。这就大大加重了文化艺术干部的任务。为了发挥文化工作的力量,你们必须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头。你们现在不应当不安心,而是需要考虑如何去努力完成这一伟大任务。”贺龙号召文化工作者努力“面向连队”、”为兵服务”。1953年底,西南军区召开文艺检阅大会,贺龙向与会全体人员说:我们的军队“正向着现代化强大国防军迈进,我们部队的文艺工作者,要响亮地吹起这个伟大时代的战斗号角,光荣地担当起我们队伍行进中号兵的作用,教育部队,鼓舞部队,使整个部队充满着坚定的信心和乐观情绪,发挥高度战斗意志”。
    培养大批能掌握现代武器装备与指挥诸兵种合同作战的干部,是建设现代化国防军的中心环节。贺龙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1950年5月5日,西南军区的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贺龙专门给该校送去了“加强军事、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学习,建设强大的国防军”的题词。7月,贺龙和邓小平又发出了关于加强学校建设,大量培养干部的指示,指出:为了适应当前形势和建军要求,需要办两种学校:一种是战略性的正规的高级与初级学校,专训国防军的基本干部。目前应集中人力、物力办好这种学校。
    这些学校的编制、教育计划、设备、制度以及对干部、教员和学员的各项要求,应按中共中央军委规定,达到全国一致的水准。另一种是速成性或轮训性的干部教导团、队,轮训各级各类干部,着重提高其本职业务能力。各军区、军、师和军分区都应组织教导团或教导队轮训各类干部。对炮兵工兵和其他专业性学校,亦应调整充实,分头轮训在职各种专业干部。指示强调:大量培养干部,是适应我军战略性要求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要以宁可少养若干兵的决心,把学校办好。在贺龙、邓小平领导下,西南军区先后组建了第五(云南),第六(川东),第七(贵州),第八(川西)4个初级步兵学校和1个航空预备学校。他们要求各步兵学校的干部“应选部队中有作战经验者充任,不可滥芋充数”,学员的“每一课程之结束和毕业时,均按规定考试,不合格者退回或留级。”
    在筹建西南军区第七军医大学时,贺龙数次审查校舍图纸,到重庆高滩崖、新桥等地勘察地形、选定校址,还亲自登门,聘请了一批在美、英、德、法等国留过学,又在国民党军队或地方医院担任过副院长、科主任具有国内第一流专业水平的专家、教授到军医大学任教。贺龙经常去看望他们,向他们征求意见。他向第七军医大学的校长、政委交代:要给这批专家最好的生活待遇。开会、看戏、看电影,都要请他们坐最好的位子,工资由他们自己报,报多少给多少。贺龙又指示后勤部门抽出几辆吉普车和轿车,作为接送教授的专车。要使他们无后顾之忧,便于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在贺龙和邓小平领导下,经过精简整编、学文化运动和军政训练,以及开展“三反”运动,使西南军区部队的编制更加精干合理,指战员的文化水平和军政素质明显提高,在建设现代化国防军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西南军区的辖区与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尼泊尔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6000余公里。当时,逃往邻国的第八、第二十六军等国民党军残部勾结特务、土匪,在边境地区频繁进行骚扰破坏。他们挑拨邻国与新中国的关系,制造事端,使西南的边防斗争异常尖锐复杂。贺龙根据云南省与越、老、缅3国接壤,有3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地区辽阔,人口较少,自然条件复杂,交通不便,补给困难,以及绝大部分边防部队生活、训练、执勤条件十分艰苦的实际情况,于1952年9月14日,向毛泽东、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西南局写了关于加强云南边防建设的报告,提出了若干措施:第一,迅速解决边防部队住房。“云南边防的营房建设,是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云南军区就地取材、在技术可行的条件下,争取及早施工。先建筑第一线的哨所、住房及第二线必要的宿舍,尔后再逐步加强。
    第二,结合经济建设需要,大力增修公路,架设通信线路,解决运输补给和通信的困难。除修建中共中央军委批准的昆洛、南大、箇奎等长达1500余公里干线外,加修连接干线的支线。
    第三,健全边防军分区。将丽江、保山、普洱、蒙自、文山等边境军分区改为警备区,适当扩大领导机构,配备较强的干部,以适应边防斗争的需要。
    第四,搞好民族团结,与少数民族共同建设边疆,保卫边疆。西南的边防都在少数民族地区。边防斗争的复杂性与艰苦性主要表现在民族问题上。
    少数民族工作那天做不好,边防问题那天就得不到解决。只要把兄弟民族团结起来,我们的边防就会胜过钢筋水泥工事。
    1953年10月21日至12月14日,贺龙作为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总团团长,率领8个分团共5448人赴朝鲜,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进行了长达45天的慰问活动。在朝鲜期间,除进行慰问活动以外,贺龙还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考察。贺龙认为,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许多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人民解放军今后建设的参考。他到夏季攻势作战地域和上甘岭、老秃山等处亲自了解作战经验、工事构筑和部队士气等等。为了多考察些部队,他特地向毛泽东请示,要求批准他晚几天回国。
    回国后,根据朝鲜战争中的新鲜经验,贺龙对人民解放军在建设现代化国防军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于1954年1月在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阐明了自己的见解。他说:“要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军。
    首先必须培养大批能够掌握现代军事技术和指挥艺术的干部。我认为培养干部,今后应注意培养经过斗争考验并有战斗经验的工农干部和部队中的英雄模范。这是我们建军的骨干。但是这些同志文化程度低,学习科学技术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程度,并进一步使之能够掌握科学技术,这在今后培养干部上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贺龙认为,人民解放军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建设自己的国防工业。他说:“现代化军队的装备,必须依靠国家的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建设。
    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从国外定货只能解决临时问题,不能解决长久的问题。因此,向国外定货必须是急需的东西。那些可以少定或缓定的,就要少定或缓定,把钱省下来建设我们自己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关于学习苏联问题,他说:“我认为学习苏联首先应该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要根据中国实际可能的条件与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循序渐进地学。
    这就是说,学习苏联不仅要根据我国目前的具体条件,同时还要预见到我国将来的发展。第二,是在我们解放军传统的基础上学习,不能割断历史,要照顾历史,要照顾我军的历史传统??要实事求是,而不是追求形式。”
    关于政治工作,贺龙强调指出: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我军是无产阶级的军队,是共产党领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政治工作。任何削弱政治工作的思想和现象都是错误的。政治工作必须与业务技术相结合,保证战备训练及其他各项任务的完成。为此必须注意加强政治机关的建设,提高政治干部的质量。部队在加强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不能放松政治素质的提高。
    贺龙的发言,给到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站编辑: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