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蔡家崖的石碑

发布日期:2016-03-09 16:26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它无声地承载着红色文化,述说着那些可歌可泣的先辈和岁月
『编者按』
  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院内,矗立着段云书写《续范亭诗赠贺龙将军》的石碑,正如段晓飞所说:它将无声地述说那些可歌可泣的先辈和年代,承载红色文化,弘扬晋绥精神,昭示后人,薪火相传。
 
本文作者段晓飞和贺龙之女贺晓明(左)在石碑前合影。
 
本文作者段晓飞和续范亭之子续大田(左)在石碑前合影。
 
续范亭1940年的手稿
 
“体国公忠似赵云,坚强活泼更超群,云龙气概难比拟,李牧廉颇两将军。 段云书
 
  蔡家崖的石碑
    段晓飞
  今年3月22日,是晋绥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贺龙元帅诞辰120周年,谨以此文表示深深的怀念……
  1975年夏天,贺龙伯伯遭迫害遇难六年后,骨灰才得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安放。6月9日祭日那天,父亲和一大批贺老总的部下,不顾“四人帮”的阻挠,集合在八宝山贺老总的像前,那场面真是悲壮……周总理抱病赶来,流泪对薛明阿姨说:“我没有保住他啊……”随后向老总连鞠七个躬,令所有在场的人肝肠寸断、痛不欲生……
  事后不久,王震伯伯、余秋里叔叔特约父亲以及房维中叔叔等,共同起草了纪念贺龙的长篇文章《忠诚的战士光辉的一生》,原定在《人民日报》发表,但遗憾被“四人帮”打入冷宫。再见报已是两年之后……
 
  字的背后
  1975年八一节,荣宝斋举办“庆祝建军四十八周年书画展”,恰巧我出差回京,陪父亲前往。参展的书画挂满了厅堂,令人好奇的是有两幅作品前站满了人。一幅油画“祝寿”,内容是延安群众为朱老总祝60岁生日,送的匾上刻着“朱总司令——您的名字就是我们的旗帜”,看后令人振奋。另一幅书法,淡青色的绫边透着庄重,围观的有人在抄内容,有人窃窃私语。那是父亲两月前挥毫书写的一首《续范亭诗赠贺龙将军》:“体国公忠似赵云,坚强活泼更超群,云龙气概难比拟,李牧廉颇两将军。”大小39个字,铁画银钩,力透纸背。父亲没有靠前,他远远站着,眉宇间透着凝重。我深知那是“四人帮”当势的年代,公开颂扬贺老总需要几分勇气,要冒很大风险的。薛明阿姨耳闻此事,向父亲索求这幅字,即得应允。薛阿姨委托黎化南、陈希云伯伯的夫人袁光轩和傅仲阿姨来家中,接母亲张枚去做客,并带上了这幅书法。从那以后,这件中堂一直在贺老总家客厅悬挂,陪伴着薛明阿姨走过三十多个春秋……
 
  诗的友情
  续范亭将军这首诗作于1940年10月24日。“晋西事变”后,毛主席电令在冀中的贺龙、关向应部,挥师晋西北,重返晋绥。时任晋西北行署主任和新军总指挥的续范亭到临县窑头村看望了贺龙师长,骑马返回兴县途中,心情激动,吟诗于马上。续范亭乃儒将,是至死抗日的血性军人。他敬重贺老总的人品,也欣赏其性格,他用中国人最熟悉的关公、赵云、李牧、廉颇来比喻贺龙,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情义。半月后晋西北军区成立,贺龙任司令员,续范亭任副司令员,他们成了抗日战场的生死战友。父亲当年随120师从冀中返回,即被组织派往新军总指挥部,任续范亭将军的秘书。所以他对这首诗非常熟悉,每当向我讲起续范亭将军当年吟诗的情景和诗中的典故,似感同身受,如数家珍。
  2015年底,续范亭之子续大田代表续家后代,将珍藏的续范亭部分手迹捐赠给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体现了大爱和公心。有幸让我见到了这首诗的最初手稿,好像把我带到了当年的贺老总、续将军和父亲身边……
 
  碑的传承
  2009年起为编写《段云书法集锦》多次回到山西,我心里一直希望能把这幅书法镌刻成碑,立在老一辈共同生活、战斗过的兴县蔡家崖。许多晋绥老同志都支持我的想法。我心里清楚,贺老总德高望重,续范亭诗句气势磅礴,而父亲的此幅书法,苍劲潇洒,在他存世的数千件作品中,亦可称为佳品。
  2011年5月,山西省委宣传部同意将这幅饱含着时代印迹的作品镌刻成碑。6月9日在兴县动工,这天恰是贺龙元帅的祭日;8月1日竣工,时间又逢贺老总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的日子;而石碑矗立的蔡家崖“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正是当年晋绥军区司令部和晋绥行署的驻地。
  一首诗,一幅字,一通碑;一代人,一段情,一部史。后人曾评说,岁月为这通碑融进了三个晋绥风云人物,积淀了厚重的历史。贺龙的一世英名,续范亭的豪情诗句,段云的酣畅笔墨,成就了吕梁山下这不朽的“三绝碑”。
  它将无声地述说那些可歌可泣的先辈和年代,承载红色文化,弘扬晋绥精神,昭示后人,薪火相传。
 
链接:
  陈希云,晋绥军区后勤部长;黎化南,晋绥行署财政处长;房维中,原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
  本文作者,段云之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段晓飞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