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基金会动态 »

老红军陈希云之子陈洪生回兴县寻根

发布日期:2016-12-28 18:38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
    12月22日至23日,红二方面军暨一二○师供给部长陈希云之子陈洪生、郭晓媛夫妇,冒着雪后的严寒来到晋绥首府——兴县,瞻仰当年八路军驻地遗址和烈士的墓地,找寻父辈在战争年代战斗生活的踪迹。
    陈洪生是我国军工战线的专家。1941年在晋绥根据地出生,从小跟着父母在部队成长,对兴县感情很深。他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儿时的记忆伴随了一生,总也挥之不去,无论走到哪里,心里常挂念这片土地。今天回到这里,也是来寻根的。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经常扫荡晋绥边区首府驻地兴县,为保障前线供给,一二○师供给部(晋绥军区后勤部)及所属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等移驻兴县巡检司、桑湾黄河渡口西岸的采林、王家沟等地。供给部(后勤部)驻采林,一二○师供给部(后勤部)部长陈希云在这里工作生活较长时间。2016年12月23日,陈希云之子陈洪生夫妇在采林寻访父辈战斗生活足迹,以下这几张摄于采林村后勤部旧址。
陈洪生、郭晓媛夫妇在旧址前。
基金会理事王波(左1)与陈洪生夫妇
    以下这孔约50米深,套着16孔小窑洞的是当年一二○师被服厂的主车间,这个隐居在山沟里工厂有几十孔窑洞,当年有数百名工人在这里赶制八路军被服,并从这里运往前线。一位老运输员回忆说:“当年每个小窑洞窗口有两台缝纫机,大窑内剪、钉扣,分发,拉来的是布,驮走的是服装,车水马龙甚是红火热闹。陈洪生夫妇在王家沟一二○师被服厂旧址前感慨万千!
陈洪生夫妇在厂区窑洞中
陈洪生用手机拍下当年的旧址
    解放战争时期,晋绥军区后勤部移驻兴县五龙堂村,陈希云部长曾在这些院落居住办公。陈洪生回忆说:当年他七八岁,跟随父母在这里生活了3一4年,记得他家住过的窑洞旁有一孔窑后面还有一过道,可以通往上院,现过道已封。以下第一张照片那些方口土窑就是当年后勤部干部战士亲手挖的,有几十孔。
远处看到的是当年的方口土窑
陈洪生夫妇在父亲陈希云住过的窑洞前
    抗战时期,不少兵工战士牺牲病故,为纪念他们和战场上牺牲的晋绥军区将士,1945年在后勤部驻地采林村修建了以下这座烈士纪念碑,碑身有贺龙、关向应、林枫、吕正操、周士第、武新宇、刘少白等题词。
陈洪生夫妇在北坡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旧址前
陈洪生、郭晓媛夫妇在黑峪口黄河古渡纪念碑亭前。
    西南财政部部长陈希云之子陈洪生(右)与西南财政部副部长段云之子段晓飞在兴县相聚
    基金会的同志与陈洪生夫妇在兴县。左起:田小明、郭晓媛、陈洪生、段晓飞、王波。
 
 
    链 接:
 
陈希云简介
 
    陈希云,1902年出生,湖南茶陵人。1927年春在本地任乡农会会长。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起任茶陵区、县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湘赣省苏维埃政府银行行长、财政部部长。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团17师供给部部长,参加湘赣苏区反“围剿”斗争。1934年8月任红六军团供给部部长,随部西征。后参加创建湘鄂川黔苏区,任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财政部部长和副主席、代主席。1935年11月参加长征,后任红二方面军供给部部长兼政委。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供给部部长,晋西北军区、晋绥军区后勤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于兴县。左起:陈希云、贺龙、周士第、林枫、彭真、关向应。
陈希云、傅钟夫妇与儿子陈洪生在晋绥边区。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后勤部部长、西北军区后勤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部部长,国家粮食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等职。1957年2月6日于北京病逝。
        照片提供:王波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