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基金会动态 »

送别纪希晨叔叔

发布日期:2016-07-18 18:34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基金会
         20167月18日上午,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理事杜秀文、理事田小明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参加晋绥抗日老战士纪希晨叔叔的遗体告别式,沉痛悼念纪希晨老前辈。
 
八宝山悼念大厅
参加遗体告别签到处
老战友卢梦之子田小明(右1)、甘惜分之子甘北林(右2)送别纪老。 
  基金会敬献了花篮,沉痛悼念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晋绥新闻战线老战士--纪希晨叔叔。
中共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敬献了花圈。
   兴县120师学校全体师生永远怀念关心他们的老前辈--纪希晨爷爷
基金会理事长林炎志敬献花圈,表示沉痛哀悼。
名誉理事长贺晓明敬献花圈,表示沉痛哀悼。
 
难忘浴血奋战铸就的战友情,老战友一路走好!
老战友、晋绥抗日老战士侯狄阿姨携子女敬献的花圈。
亲密战友、晋绥抗日老战士张光阿姨敬献的花圈。
《晋绥日报》《川西日报》老战友、晋绥抗日老战士毛大风夫妇敬献的花圈。

  《晋绥日报》、新华社老战友、晋绥抗日老战士鲁石携子女敬献的花圈。

老战友、晋绥抗日老战士智洁文携子女敬献的花圈。
沙场烽火走云烟
 莫写春秋不计年
宝塔圣灯永不灭
且盼魂归乐林泉
老战友祝福--愿您安息!
送别
  向纪希晨叔叔做最后的告别。左起:杜秀文、罗洪标之子罗旭东、段晓飞、田小明。
 
纪希晨同志生平
   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在医院接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新闻工作者纪希晨同志,因病于2016年7月8日22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纪希晨同志1922年出生于河南省伊川县莘营村。1937年15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历经坎坷到达延安。在陕北公学、中央青委安吴堡战时青训班、中央党校学习。1940年调延安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工作,任指导员、人事科长。1941年至1944年任陕北神府县抗日青年救国会主席,并荣获中央晋绥分局授予的边区甲等模范称号。
    1944年,风华正茂的纪希晨同志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凭借自身的机敏、勇敢与无畏,历任《抗战日报》、《晋绥日报》随军记者、新华社特派记者、新华社绥蒙分社、雁门分社负责记者,晋绥新闻干训班主任。1949年随刘邓大军进军西南,任西南区新华日报编辑部城市组长、工会主席、成都办事处主任。
   毛泽东1948年4月日在山西兴县蔡家崖村亲切会见《晋绥日报》社编辑人员,并发表了谈话。纪希晨同志现场详细记录了讲话。这篇讲话被收录于《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1951年初,作为新闻界代表,纪希晨同志参加了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慰问团,在一次大型慰问活动中,经历了敌机6小时的反复轰炸。劫后余生,又再度赴朝采访,于枪弹呜啸的作战前线采写出长篇报告文学《战斗的春天》。
    纪希晨同志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是在日夜兼程的工作中亲身见证了共和国开拓者们的英勇卓绝,他是在血与火的搏击中,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战地采编鼓舞人们前行的新闻报道。
    1953年起,纪希晨同志先后任人民日报西南四川记者站负责记者;新华社四川分社社长、四川日报社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编辑、记者,无愧为一位从风烟战火的洗礼与政治风浪的跌宕中成长起来的高级记者。
   改革开放以来,纪希晨同志感受到城乡基层老年人生存状况的变化,瞻望到离退休人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与志同道合者共同运筹了面向老年人群体的报刊、杂志。1983年创办了《中国老年》杂志,任总编辑;1987年创办了《中国老年报》,任第一副总编辑、社委会主任。邓小平同志先后为这一刊一报题写了刊名、报-名。他殚精竭虑、全情投入,帮助这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建立起精神慰藉的家园与信息沟通的渠道,为我国老龄新闻文化事业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纪希晨同志的采访对象,上及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主体都是于社会有着突出成就的人和事。他的新闻导向始终是以正 义战胜邪恶、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
   《凉山彝族的飞跃》《32111英雄钻井队》《生命线》《新的脚印》《第八十二个春天》等众多作品,就是他通过对优秀人才和先进事迹充满激情地报道,将一个个鲜活人物,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他怀着追寻历史真实的强烈意识,撰写了《“二月逆流”始末记》;在他200多万字的通讯报告文集《时代的足迹》中,也尽显他深入 田间、茅屋、厂矿、草原…体察民间真情,不畏“右倾”帽子,忍辱负重,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报道原则。
  他,是一位善于点滴积累珍贵一手史料的记者;他,是一位可以稳健把握重大题材的新闻人。他以对历史、对逝者、对后来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历经十数载,完成了纪实“文化大革命”的二卷本专著《史无前例的年代》。
   他从一次又一次的深入采访和一篇又一篇传播全国的新闻报道中凝练、萃取而成《新闻--时代的镜子》,集成了他升华到理论高度的新闻采访写作宝贵经验。
   在纪希晨同志的回忆录《奔腾的岁月》里,可以看到他在文化与思想意识的动荡之中,坚定的把握好自己,把握好自己笔下的人与事;他的人生经历又一次见证了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世事的风雨中就难有坚定的脚步;没有坚强的意志,在关隘与困苦中就无法突破和取胜。他对新闻事业的热情完全融入到了自己日常生活的所见所思、所想所为。新闻工作的特性要求编辑、记者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他的通讯报道亦多是在彻夜无眠,抬头已见晨曦微露时写就的。他已将自己从事的新闻事业与生命价值同合而一。
   纪希晨同志始终保有做人一定要正直,做事必须要老实的修为;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仁厚爱民、务实求真;平易近人、嫉恶如仇;不慕虚名、浮华,崇尚诚信、朴实。历经多次生死考验,铸就了坚定的崇高信仰和坚毅的意志品质。
   纪希晨同志用心笃诚、不辱使命地完成了所处时代赋予他的崇高职责。
   纪希晨同志的一生是为祖国强盛、民族兴旺不懈努力的一生,是真心实意为人民做事的一生。他的优良品德和昂扬精神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份美好!
   纪希晨同志永垂不朽!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