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人物 » 林枫 »

林枫同志抗战在晋绥之五

发布日期:2015-04-21 15:41    来源:《吕梁晚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为解决军民穿衣问题,晋绥边区的纺线队在纺线

  1945年4月23日到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林枫出席了这次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议期间,中央召集从各解放区来的东北籍代表开了几次座谈会。毛泽东对林枫说:“你是东北人,你要准备到东北工作。”

  依依惜别晋绥人民

  七大闭幕后林枫暂留延安。1945年8月18日,林枫回到晋绥边区首府兴县。林枫离开延安不久,中共中央即正式决定调他前往东北工作。8月19日,中共中央致贺龙、林枫的电报中指示:“林枫准备去东北,……去东北干部1200人,一星期后由延安出发,交林枫率领北进,请林枫先做准备。”9月中旬,延安干部团和教导一旅一部到达兴县,与从晋绥边区抽调的党、政、军干部汇合后,经过短期休整后组编成一个干部团。9月22日,干部团从兴县出发。干部团的成员,主要是高、中级领导干部,还有一部分警卫人员和勤杂人员,共有1900多人。林枫是这支队伍的总负责人。这天,支队全体干部战士集合起来,林枫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支队的几位领导同志,随后作了简短的动员。

  送别时,林枫站在路旁,与送行的领导同志和群众代表一一话别,然后转身上马,随着长长的队列缓缓行进。“无情未必真豪杰”,此刻,被人们称作“表面冷,内心热”的林枫,思潮滚滚,感慨万千。一方面,他正带领干部队打回沦陷14年的家乡,向着饱经日寇蹂躏的白山黑水进军,感到无限激动;另一方面,他同山西人民并肩和日本侵略者血战八年,结下了战斗的深情厚谊,这里的山山水水使他无限眷恋,眼望着到处留下足迹的这块土地,别绪依依,心情难以平静。“在全国解放进城后,父亲时常怀念在晋绥共同战斗的120师和当时地方上的老同志,而且对山西口音的人感到特别亲切。”林枫同志的女儿林耿耿告诉记者。

  注重党政军民团结

  林枫同志离开山西前往东北工作了,但他在山西八年抗战期间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得到了党和群众的一致肯定。“他具有领导的才干,排万难、解危困的能力。 1940年,晋西北曾引起了很大的战后社会混乱,他刚来此地,便能够很镇静地处理这个混乱局面,使它能迅速安定。他未习军事,但抗战以来,他从没有离开过战争,敌人扫荡晋西北,许多病弱的干部过河,他的身体不大好,但他总是跟贺、关在一起,在河东坚持工作。……”当年的《抗战日报》这样介绍他。

  林枫具有高度的原则精神,十分注重党政军民之问的团结,经常主动地加强党同人民军队的关系,也非常尊重贺龙和关向应,经常向他们请示问题,通报党委工作,及时沟通情况,共同参与决定晋西北的重要方针和政策。林枫同志的女儿林耿耿告诉记者:“1942年中央决定将晋西区党委改组成立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并且把绥远地区也划归晋绥分局统一领导。中央决定由林枫负责组建工作。有关晋绥分局的人选和组织机构,是林枫提出报告,请示中央决定的。起初,中央要林枫任晋绥分局书记,但林枫出于对关向应同志的尊重,很谦虚地说自己挑不起这副担子,建议请关向应作书记,他可以担任副书记,实际工作由他做,让关向应在延安养病。后来,中央接受了他的意见,晋绥分局成立后以关向应为书记,林枫为副书记,关向应在病假中由林枫代理书记。”

  林枫对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也有着特别挚灼的感情。他常对地方干部说,晋绥根据地的缔造、巩固和扩大,是和120师指战员的浴血奋战分不开的。 1943年,吕正操从冀中军区调到晋绥军区任司令员不久,林枫就陪同他到各分区去调查、了解部队和地方的工作情况。沿途林枫十分详细地向吕正操介绍了各分区的领导人和当时工作情况,并亲自安排和过问吕正操等军队领导同志的生活,使人感到体贴入微。他对部队非常关心,处理军事关系、军政关系都考虑得周密细致。他对初从平原来到山区的冀中部队指战员更是体贴照顾,经常在各种场合提醒地方干部支援部队,扩大武装力量,保证部队供给。由于党政军民团结一致,所以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使晋绥抗日根据地得以不断巩固和发展,并赢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1941年4月17日,为加强陕甘宁边区防御力量,打击进犯的国民党军,独1旅各团先后奉命西渡黄河,担负保卫河防任务。1943年6月,358旅也奉命开赴陕甘宁,担负保卫党中央之光荣任务。图为部队西渡黄河时行军情景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林枫当选为中央委员。图为七大会场

  为革命利益顾全大局

  林枫不仅团结同志,在处理问题时也能从大局出发,启发大家看到大目标,认识到革命事业的整体利益。他对中共中央的指示、方针、政策,都是认真坚决地贯彻执行的,对中央领导同志是很尊重和拥护的。他常教育干部: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全局出发,要拥护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没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就不会有晋绥根据地的存在。敌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离延安都远,只有晋绥最近。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边区同样贫困,中央领导机关都住在那里,他们经济上的负担比我们还重,我们勒紧腰带也要支持中央。“晋西事变”一结束,他就派人陆陆续续把缴获的物资和银洋送往延安,把荷兰牛、美利奴羊送往延安光华农场,让中央度过困难,能与敌占区做生意,购置医药、摄影、通讯器材,资助秘密战线的同志生存、工作。让延安人民,尤其是伤病员、婴幼儿有牛奶喝、用毛线在大生产运动中给战士干部织出御寒毛衣。刚发现大厨房烹调羊肉,闻到羊肉香味的林枫赶忙调查羊肉来源,听说是缴获阎锡山农场的。他马上让下面停止杀羊,派兵押送延安。而他自己和大家同样吃黑豆充饥。无论在晋绥根据地困难的日子,或是在大生产运动后逐渐达到丰衣足食的时候,林枫总是尽力以物资支援陕甘宁边区,帮助边区度过困难。

  自从我军主力部队在“晋西事变”中撤出晋西南地区,晋绥边区便成为延安与华北、华中、华南各抗日根据地惟一的交通通道。晋西北的八分区和六分区,就是当时中共中央通向敌后各解放区的咽喉要道。林枫曾长期在白区工作,富有秘密工作经验,非常重视建立秘密交通线的工作。他对各根据地路经晋绥到延安的同志是异常关怀照顾的,不但经常提醒有关地区注意过往人员的安全,还常要求有关同志照顾过往人员的生活。林枫时常告诉负责安排过往人员生活的同志:我们再苦,对来自各方面的客人,也要很好的接待。当边区干部和群众吃黑豆的时候,有关人员总要想方设法给过路客人找点小米吃;自己吃小米、土豆的时候,总要找点白面给客人吃,使他们感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温暖。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晋绥边区的形势不论变得如何险恶,遭遇何等严重的困难,六、八分区的两条秘密交通线总能畅行无阻,宛若任何力量无法摧毁的钢铁干线。在护送过往人员工作中,护送过刘少奇、徐向前等由敌后前往延安的许多同志,护送过所有从敌后根据地到延安赴会的七大代表,以及成千上万的各根据地党政军民人员。千百次的护送任务,都圆满地完成了。

  在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工作成绩,王兆国同志在林枫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如是评价:“抗日战争期间,林枫同志是晋绥抗日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协同贺龙、关向应发动群众、发展党员、培养干部、建立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生产,全力支援延安的财政经济;建立和发展人民武装,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积极贯彻毛泽东同志“把敌人挤出去”的方针,不断扩大根据地,成为延安坚实的屏障;积极稳妥地建立了延安和各根据地之间的秘密交通线。在这些方面,林枫同志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党所领导的革命军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贡献,为推翻国民党的统治积蓄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