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韩国林

发布日期:2016-06-14 15:45    来源:晋绥风云人物    作者:晋绥基金会
 
    女,山西省临县小甲头乡韩家山村人。7岁丧母,过早地挑起了料理家务与生活的担子。17岁嫁给本县瓦窑塔村一个李姓农民,上有公爹哥嫂、下有小姑侄儿,全家12口人。尽管家贫活重,但在婚后第2年 就送丈夫参加了县抗日游击队。
    1942年,为度过难关坚持抗战,根据地军民响应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普遍开展了大生产运动。翌年初,临县抗日民主政府召开大会,动员妇女们参加纺织训练学技术。韩国林立刻找公爹说要去训练班,公爹不答应,她既理解又开导:咱是抗属,咱不带头谁带头?一来能帮助解决部队的穿衣问题,支援抗战;二来可增加家庭收入,挣个盐碱钱。公爹拗不过她,终于被说服同意了。她与另一妇女结伴同行60里山路,到沟底村参加了纺织训练班。在班里,她表现非常出色,不但学技术,而且学文化,特别是积极靠拢党组织,不久经县妇救会李展,郭秀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0天的训练学习结束后,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纺织生产实践。当她了解到上级分配的第1批织布任务(110匹)未完成(只完70匹),是因为不少妇女没有织布机,领了任务光着急没法干,有织布机的织完布则停机没事干的情况时,觉得应该把大家组织起来,做到人机都不闲才好。对一些怕吃亏而不愿出借机子的妇女,她从事事想着子弟兵、支援抗战打日本的大局出发,分头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很快纠正了她们的自私行为。于是她发动全村妇女以织机和熟练工为中心,按自愿原则,调剂人机,自行组合建立起 23个纺织互助组,每组3人1架机子,轮流作业,协力生产,谁有困难,相帮解决。这样,不仅使大家团结友爱,维护集体,共同处理了难办的家务,而且保质保完成了第2批、第3批纺织任务(均为上等标准布),还弥补了首批缺额。妇女深有感触地说,“互助组就是好”。1944年,她在纺织互助的基础上办起了纺织合作社,做了4架大机子、架轮机,并请来技术员传授了大机织布、袜、腰带的技术;且从原有的纺织妇女中挑选出十多名能手,正式创办了一个纺织厂,制订了以活记工、按劳分配的厂规和原材料及产品由合作社统一购销的办法,又建起了职工食堂,以方便纺织、促进生产。她既是纺织厂的主要组织者与领导者,更是生产骨干。为给职工做出好榜样,刻苦钻研技术,白天顾不上纺织就在晚间点着油灯、用布单蒙上窗户(怕影响别人休息)干到半夜。随着生产的发展,快机、轮机逐步取代了土机。她首先向技术员虚心求教,然后再把新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职工,大大提高了纺织工效。
    由于韩国林在纺织运动中取得显著成绩,多次被乡、区、县评为劳动模范。1944年在县劳模会上获奖绵羊1只、奖章1枚。同年12月出席了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大会。晋绥行署授予“妇女特等劳动英雄”称号,奖给锦旗面、快速织布机1架、奖章1枚。她以一个共产党员独特的拥军支前业绩为吕梁儿女之抗日史诗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本站编辑: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