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style/img/head.jpg)
- 小善村抗战历史(三-下)(03月01日)
- 小善村抗战历史(三-上)(02月28日)
- 小善村抗战历史(二)(02月27日)
- 小善村抗战历史(一)(02月25日)
- 南下南下(五)(02月21日)
- 南下南下(四)(02月20日)
- 抗日老战士的心声(02月19日)
- 南下南下(三)(02月19日)
- 南下南下(二)(02月18日)
- 南下 南下(一)(02月15日)
温象栓
发布日期:2016-06-03 16:44 来源:晋绥风云人物 作者:晋绥基金会
1902年生,山西省温家寨村人。从小给地主揽工,终年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肚的日子。14岁时,叔父、母亲和小弟弟相继病饿而亡,他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共产党、八路军开创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民主政府,实 行减租减息。他从地主手里算回25石(1石为300斤)粮食,加上父亲的放羊工钱,于1941年在本村买了90亩山地。一年辛勤耕作,打粮37.7石,主动拿出6石粮捐献给八路军。之后的两年中,不但自家打了很多粮食,也帮他人取得了好收成。1943年,他被评为劳动模范,出席了翌年1月召开的晋绥边区第三届群英会,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温家寨所在的杨家坡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他积极响应毛泽东“组织起来”的伟大号召,教育群众“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组织起来搞生产,既能解决一些人缺耕牛、缺种籽、缺劳力的问题,又可抽出人员支援前线,参军参战。遂率先将本村50多个劳力编为4个长年变工队,采取自愿互利按户划分作业组、生产互助与服抗勤相结合的办法,克服了部分人因天灾人祸带来的某些困难,解决了烈军属和贫困户难以解决的问题。他还提倡开垦义仓田,并建起兴县第一个义仓合作社,带头捐粮千余斤以防灾济贫、调剂余缺。担任行政村生产大队长后,他把各村生产的义仓粮集中用来扩大再生产。行政村义仓合作社筹资6.4万元(西北农钞)买了1架轧花机,获利40多万元,大部分又投入到军火合作社。为了强化各项工作责任、他把生产大队部改组成生产委员会,吸收村长、农会秘书、民兵队长及各村劳动模范参加、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制。同时倡导在所属12个自然村开展了变工互助、劳武结合的竞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行政村有96%的劳动力(含民兵)都组织到变工互助组里,纺织妇女増加了200人,开荒种地与棉花种植面积均超计划,特别是粮食増产43.3万斤,超历史最高水平,有140多户农民翻身买地温家寨村粮食获得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交公粮325石,平均亩产全县夺魁,人均产粮位居榜首。初冬反扫荡中,他以身作则,带领干部和民兵站岗放哨、侦察敌情、划设地雷,且与相邻村庄以至行政村民兵通力配合,建立联防警戒线,实行空室清野、联合作战,机智灵活地伏击一股市扰之敌;地雷轰击死伤5人(内有指挥官1人),缴获战马1匹,步枪1支,便衣4件,夺回被抢牛驴5头,活捉两个汉奸。他被评为劳武结合的标兵、受到晋绥边区行署嘉奖。行政村对涌现出的劳武结合典范村温家寨、男耕女织的旗帜村杨家坪、纺花织布和后进变先进的模范村杨家坡予以表彰,1944年12月,杨家坡行政村被县政府评定为模范村,温象拴被评为农业劳动英雄,再次出席了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大会,授予“农业特等劳动英雄”称号,奖给写有“创造模范村的典范”的锦旗1面。1945年起,他担任中共兴县第二区委组织部长、县政府建设科长,陕西省千阳县建设科长。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入陕西省委党校学习,结业后,曾任 陕西省黄陵伐木场场长,宜君森林经营所党委书记兼所长,1958年退休,1987年病故,享年85岁。
(本站编辑:左丽)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