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善村抗战历史(三-下)(03月01日)
- 小善村抗战历史(三-上)(02月28日)
- 小善村抗战历史(二)(02月27日)
- 小善村抗战历史(一)(02月25日)
- 南下南下(五)(02月21日)
- 南下南下(四)(02月20日)
- 抗日老战士的心声(02月19日)
- 南下南下(三)(02月19日)
- 南下南下(二)(02月18日)
- 南下 南下(一)(02月15日)
赵纪录
发布日期:2016-05-24 14:23 来源:晋绥风云人物 作者:晋绥基金会
1922年生,山西省岢岚县人。佃户出身,家里没房没地。他自小给人放羊,18岁时新政权建立,他家在政府帮助下买了20多垧地。
1940年加入八路军,起初当通讯员,虽不识字,但各种旗语却记得烂熟。后到战斗班历经数十次战斗,虽人小却长了一身虎胆,加之平时练就一手好枪法,是个特等射手,故在汉高山阳塔战斗中选入突击队。1943年参加兴县小善畔战斗,于所在班正副班长均已挂花的情况下,他仍冒着弹雨英勇顽页强地杀伤敌人,火线上抢救伤员,还夺得1挺机枪。冬季整训时,他更加努力练武并就射击瞄准技术对新战士进行言传身改;又把毯子、热炕让给他们,自己搬到地下睡;还将衬衣、背心、棉裤脱给新战士穿;吃饭总是招呼大家先吃,自己每每在后;日常公差勤务他都主动去做,且经常帮助当地老乡干些杂活。
八路军战士开荒生产
大生产运动中,队伍到岢岚山上开荒,那里林深树密,盘根错节,着实难开。副班长病了,缺少1个劳动力,但他不气馁、不退缩,并鼓动大伙说:咱都是受苦人出身,劳动更不能落后,要坚决完成任务!他挥动铡林,再把分给他的荒地开完。好使的镢子给别人用,难挖的树根帮着刨。为了带动大家加快进度,他组织了1个4人突击组,人均每天开荒3亩多,林荒可开1.2亩,熟荒能开4.5亩。野地里吃饭,他给大家盛饭菜、烤馍馍,回到住地打扫房院、修理工具,概无怨言,从未叫累。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成为全连第劳动突击组,“向赵纪录学习”已是全连最响亮的口号。在总结15天开荒的全连大会上,表扬了20多位劳动模范,一致认为第 1突击组长赵纪录是全连模范中的模范,都抢着说他的好处与成绩。1944年10月,二分区37支队召开群英表彰会,他(系该支队1连11班战士)作为英模代表在会上介绍了经验,竞选队表演了竞选秧歌《赵纪录》。支队号召,特别要学习赵纪录战斗、劳动与练兵结合及组织群众、改造落后的模范行为和团结友爱的优良作风,并宣布在全支队开展“赵纪录运动”。12月,他出席了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大会,荣获“特等生产练兵模范”称号,受到行署和军区的嘉奖。
(本站编辑:左丽)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