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王三法

发布日期:2016-04-27 15:39    来源:晋绥风云人物    作者:晋绥基金会

 
    1890年生,山西省临县阳坡村人。1940年起任阳坡行政村农会秘书。1941年和1942年均被评为晋西北劳动英雄。
    阳坡一带当时有老水渠9条。每条水渠有1个“水头”(管水人)。正三法是“总水头”。这9条水渠已修建多年,共可灌溉2500亩地,但贫苦农民受不上什么利益,因为水渠的开放都被几家地主、土霸霸住了。为了调解旧水渠灌溉的纠纷和新增水地,王三法于1943年农历2月提出了新修5条水渠的建议,得到了区公所的赞成和支助,并责成王三法总负责,实施计划和监督。在他的策划、组织和监督下,阳坡、郝家坡、铁炉沟、白文等村,共出工400人,灌溉受益的土地主人也都出了工,仅用5天工夫,就修成了5条新水渠,可灌溉土地800亩,且所有的水地里都能放到水。水渠修成后,他又亲自在渠上监守了7天,哪里的地先浇,哪里的地后浇,都作了规定,谁都不能争,使纠缠几年的争水浇地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且受益者大半是贫苦人家,而他自家的地只能浇1亩。因此,人们都称颂他是“咱们的水龙王”。区公所为了酬报他的劳动(因他很穷),在动工期间每天要给他补助2斤小米,但他坚决不要:“这算肾呢?只要大家能得到好处,我再辛苦些也不要紧。”
担架队送伤员
    白文镇一带过去很少有种棉的。为了解决群众的穿衣困难和支援抗战,他就到各村宣传种棉的好处,推广种棉,并到别处设法订购棉籽,学习打卡、碰桃的方法。经过他的努力,附近有5个村子种上了棉,仅白文就种了50亩。1943年,各村平均每亩能产棉花20斤。
    同年夏收夏征时,他先是发动村民互助抢收抢打,然后带头实报粮食产量,并为评议应交公粮而奔走于各村1个多月。尽管如此,他自家的农活也没有误下,所种夏、秋作物,都锄了3遍,收获后平均每亩比别人家多打1斗粮食。
    在秋季反“扫荡”中,他积极动员村民抬担架、送饭、抢救伤病员。其中有一天,他们村出了23付担架,还磨了3斗麦子的白面,全部给伤病员吃了。
    1944年1月,他光荣地出席了晋绥边区第三届群英会,被评为农业特等劳动英雄。同年12月,在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会上,被评为农业乙等劳动英雄。
(本站编辑: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