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西戎

发布日期:2016-03-22 15:56    来源:晋绥风云人物    作者:晋绥基金会
    1922年生,山西省蒲县人。1933年考入县立高级小学。
    1938年春,参加“牺盟会”蒲 县工作团。1939年“十二月事变”前随牺盟洪赵中心区吕梁剧社经延安到达晋西北兴县。1940年5月参加庆祝抗日民主新政权——山西第二游击区行署成立文艺汇演之后,随剧社赴新军部队演出。时因日军“扫荡”,该剧社即与新军决死2纵队的黄河剧社合并,仍叫吕梁剧社。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冬奉命随剧社赴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附设的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学习。半年后转入延安八路军留守兵团艺术学校戏剧队剧作组,学习编剧。1943年1月返回晋西北,被分配到晋西文联文比工作队。  
    当时文化工作队了照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向讲话》精神,分头下乡、下厂。西戎到第二军分区保德县县四区抗联任文化部长,走村串户发动群众搞减租减息。1944年回到兴县,即与卢梦、孙谦、常功合写了反映减租减息斗争的大型眉户剧《王德锁减租》(以兴县著名劳动英雄温象栓的事迹为素材),由“七月剧社”演出后,在“七·七·七”文艺有奖征文活动中,获剧类甲等奖。入秋后调任《晋西大众报》社编辑、记者、编辑科科长。同年12月,在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大会期间作为大会工作人员,参与编辑《会刊》工作。会后,根据报社编委会的决定,与马烽以众英模的事迹为其本素材,经过艺术加工,编写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吕梁英雄传》,在《晋绥大众报》上连载了95回,历时1年零6个月。1946年4月,由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结集出版了上册单行本(《晋绥大众报》美术编辑赵力克为该版本绘制了人物肖像)。后因土地改革运动全面展开,马烽、西戎参加土改工作而使之搁置。直到土改结束以后,才把全书改定为80回本。
晋绥边区出版的多种版本之《吕梁英雄传》
    新中国成立后,西戎随第18兵团南下四川,先后在成都《川西日报》社、《川西农民报》社、川西文联创作部工作。1952年起任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创作辅导组长,山西汾阳县委副 书记(兼职),中国作家协会驻会作家,山西省文联 副主席、作家协会副主席兼文学月刊《火花》、《汾水》主编,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全国作协理事、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主要作品还有《宋老大进城》、《麦收》《丰产记》、《终身大事》、《姑娘的秘密》等中、短篇小说集,与马烽等合写的电影文学剧本《扑不灭的火焰》、《泪痕》、《兴业春秋》及话剧《青春的光彩》等。1992年5月,被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称号。2001年1月6日在太原逝世,终年79岁。
本站编辑: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