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马烽

发布日期:2016-03-08 16:09    来源:晋绥风云人物    作者:晋绥基金会
    1922年生,山西省孝义县人。1936年考入孝义县立高级小学。
    1937年冬报取山西新军随营学校。1938年,参加山西新军政卫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军转战太行山、吕梁山。历任战士、副班长、宣传队员。后调到新成立的黄河剧社(后改名为吕梁剧社)担任党支部副书记。1940年春,赴兴县参加庆祝抗日民主新政权——山西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成立文艺汇演。后转临县、文水、汾阳、交城边山地区给部队和农村演出。同年冬随剧社赴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附设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学习。半年以后,转入部队艺术学校美术队学绘画。1943年1月,由延安返回晋西北,被分配到晋西文联文化工作队(驻兴县西坪村)。文化工作队是遵照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所组建的一个创作单位。主要任务是下乡、下厂参加实际工作,深入生活,为创作做准备。1944年,在纪念抗日战争7周年之际,晋绥边区文艺界发起“七·七·七”文艺有奖征文活动。他创作的报告文学《张初元的故事》获优秀散文乙等奖。同年秋调《晋西大众报》(1945年6月改称《绥大众报》,他任主编)社任编辑、记者,同时兼任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编辑。是年12月,晋绥边区召开第四届群英会后,根据报社编委会的决定,与西戎合作,以群英会上表彰的典型人物和事迹为基本素材,经过综合提炼、艺术加工编写成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吕梁英雄传》,在《晋绥大众报》上连载。1947年春,《晋绥大众报》停刊,与报社所有编辑、记者参加土地制度改革运动。1948年冬返回兴县高家村,复刊《晋绥大众报》,担任总编辑。1949年被选为晋绥青年代表,赴北京参加全国青 年联合会的成立大会,当选为全国青联委员。接着,又参加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成立大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候补委员、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
马烽(左7)、周文(左1)、西戎(左5)、李束为(右2)等在晋绥时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主席,山西省文联主席,中共山西省顾问委员会常委,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兼党组书记。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村仇》、《三年早知道》、《太阳刚刚出山》、《我的第一个上级》等,长篇小说《刘胡兰传》,电影文学剧本《我们村里的年青人》、与西戎合写的《扑不灭的火焰》;与孙谦合写的《泪痕》、《咱们的退伍兵》、《黄土坡的婆姨们》等。还发表了不少出国访问的散文、游记。他是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一大、十四大代表。2004年1月30日在太原逝世,享年82岁。
(本站编辑: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