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六十甲子经历(10)

发布日期:2017-06-05 23:54    来源:卢梦纪念文集    作者:卢梦
 整风之后,文艺创作大丰收
    1944年3月,中共晋绥分局决定将兴县地方上的专业文艺工作者都合并到“七月剧社”。这样一来,“七月剧社”扩大了,分成三个队,第一队由原来的“七月剧社”与文联领导的“大众剧社”的一部分组成,演出的剧目以山西梆子为主,包括现代戏和历史戏,曾演出过新编历史剧《千古恨》,以后又演出了现代题材的戏《血泪仇》及历史剧《三打祝家庄》等等;第二队由原“鲁艺”分院与“大众剧社”的一部分人组成,他们演出的形式较多,有话剧、新歌剧、眉户剧、道情剧等,曾演出了秧歌剧《交城山》、眉户剧《王德锁减租》和著名的新歌剧《白毛女》等等;第三队以原文联的创作人员为主,主要任务是搞文艺创作。在这以后,晋绥边区文联不再自成单位,所有干部都到了“七月剧社”,我在剧社担任第三队队长。
1945年,七月剧社合影,箭头指处为指导员卢梦。
    为了鼓励与繁荣创作,以中共晋绥分局代书记林枫同志为首,组成了有党、政、军领导人参加的晋绥边区“七七七文艺奖金评判委员会”,号召全边区的文艺工作者进行革命文艺创作。文艺工作者们经过了一年多下乡工作,参加整风学习,参加边区群英会,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积极投入到创作活动中去。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创作出一批作品。“七月剧社”第三队的创作人员每人至少创作出一件作品。我组织和领导了全队人员搞创作的任务,同时我也参加了一个创作小组,与西戎、孙谦、常功等同志合作编写一个多场次的剧本,反映减租减息运动中的人物与事件。大家商议,这个剧本的创作分工是四个人分别各写一、二场戏。我们几个人先讨论了剧中人物和事件。有一场戏表现群众开减租大会,这部分戏最难处理,别的同志都不愿意写,于是推给了我写。我琢磨了几天,把这场戏处理成群众大会主场在幕后,只通过前台几个演员的表演来反映,就是该剧的第六场。全剧写出后,由我修改一遍,交给“七月剧社”第二队去排练,戏排好后,请中共晋绥分局宣传部部长张稼夫来审查, 之后又进行了一些修改,就公开演出了。这个戏演出场次很多,反映也较好,有的观众看后说:“这是共产党的骨头戏。”
    这次活动,有许多作品参加了评奖。是年9月18日,公布了评奖结果。我们几个编写的《王德锁减租》剧本获得了一等奖。所有得奖作品,都用质量较好的纸张印出,编成一套“七七七文艺奖金丛书”。
    1948年在山西兴县,卢梦(右1),常苏民(左1)
    这次创作活动结束后,“七月剧社”第三队由剧社的指导员亚马带到实验学校。不久之后边区恢复了文联,他们回到文联工作。我留在剧社担任指导员。
1944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被迫抽调在华日军前去支援太平洋战场,这就削弱了日军在华力量。而此时八路军的力量日渐壮大,战斗力加强,收复了许多失地,并建立了新的根据地。老根据地的军民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重新又活跃起来。不少农村剧团都恢复了活动,在兴县的杨家坡,临县的任家山等,农村剧团自编自演本村的真人真事小戏,宣传抗日,扩大革命影响。比较突出的是忻县蒲阁寨的民兵剧团,自己编排了一场戏,表演如何围困敌人据点,最后把敌人“挤”了出去。
    1945年秋,日寇投降,大批的文艺工作者奔赴新解放区,发动群众反奸、反霸、清算。他们既是工作队,又是演出队,并且不断吸收了一些新人,扩大自己的队伍。由于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向新解放区发动进攻,他们大部分又回到了原来的单位。1946年2月,文联在兴县城内召开了座谈会,参加者约三百来人。在这次盛会上,总结了抗战八年来晋西北地区文化工作的成绩与问题,提出了今后的任务,特别是强调了专业文艺工作者与业余文艺工作者的团结,及与民间艺人的团结;5月份文联又开了个戏剧工作座谈会,对许多问题进行了讨论,看法比较一致,会议还建议办个学校或训练班以培养新的人才。由于剧本缺乏,还提出搞一次“胜利文艺奖金”活动。会议开过后,专业剧团演出了较高水平的大戏,如《旧恨新仇》、《白毛女》、《殊途同归》、《三打祝家庄》等。
    我在七月剧社当指导员,着重政治教育,有时参加一些业务训练,并带上剧社的演出队到临县、岚县、离石等地演出。
   1992年,卢梦与晋绥文艺老战士在成都合影。前排左起李象耕、***、***、沈以、伍陵、叶石、卢梦、***。二排右3郭生、左1苗茂华。
   1946年夏,亚马从文联主任岗位上调到一地委任宣传部长,晋绥分局宣传部决定把我调到文联接替主任的职务。我离开了“七月剧社”又重返晋绥边区文联。这次我主持文联工作,就住在兴县城里原教堂神甫住的地方。文联工作人员不多,但我出去参加的各种会议不少。有时闲下来,就想写些东西,特别是剧本。于是抽空写了两个剧本,送给晋绥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周文同志审阅,他没有提出修改意见,也没有让剧团排练。
    这时的全国形势,包括我们根据地周围的形势越来越紧张,国民党军队不断进攻,我军不断反击。我们看得很清楚:全国解放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资料来源:《三晋文化研究丛书--卢梦纪念文集》 三晋文化研究会编 
照片提供:卢梦之子田小明 
本站编辑: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