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投笔从戎奋战大青山第一章(三)

发布日期:2018-12-12 20:47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朱治国
 --成中师生游击队战斗生活记
 一 、成中师生义勇队成立前后(1937年9月25日-1937年11月6日)
 (三)响应战备疏散成成中学迁移清源县
     1937年6月底,期末考试结束后,急于和亲人团聚的同学们便匆匆收拾行囊踏上了家乡的归途。我的家乡,系榆次县东南20公里的一个山村,叫朱村,距太原百十里路。旧社会的农村,各方面都落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卢沟桥的炮声已响了一个礼拜,全村老少尚无一人闻到信息。7月15日,我忽然收到学校牺盟会组织寄来的一份宣传材料,才了解七七“卢沟桥事变”这一严重事件的发生。我是牺盟会员,按牺盟会的部署大力开展宣传工作。我马上找到村小学教员霍俊德(他是一位县师范毕业的中年教师,也曾是我初小时的启蒙老师)一起研究。傍晚,由他和村长召开村民大会,由我按传单宣讲“日寇对我国反动侵略的罪行”,霍老师讲话号召大家起来保卫家乡,准备参加抗战。处在农忙时期的乡亲们,过惯了平静安宁的生活,敌人离家乡还远,大多数人漠不关心,满不在乎。只有霍老师觉得事态严重。日后宣传抗日十分积极,村小学推迟几天放假每天下午邀我到学校教小学生唱“义勇军进行曲、五月的鲜花、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等抗战歌曲,学生们学得很起劲,暑假生活给自己添了新的内容。
     1992年,国家主席杨尚昆在太原成成中学恢复原校名时亲笔题词。
    7月末,接到学校通知,日寇侵略军占领北平、天津后,很快侵入山西雁北、绥东地区,由于战争的发展,日机频繁轰炸太原,市政当局号召疏散人口,8月间成成中学奉命迁到西南40公里的清源县城(今清徐县)。由于搬迁工作量大,开学日期推迟到9月24日。暑假延长近1个月。听说学校迁走后,校址移交给新成立的八路军办事处、战动总会和仍处在地下活动的中共北方局、省、市委的干部们办公、居住。党的高级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到太原与山西当局联络搞统战工都在成中校址落脚。这里一时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团结各方人士指挥抗战的中心。
    曾在成中居住和工作的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彭真、彭德怀、贺龙、徐向前、杨尚昆、左权、程子华、萧克等。
    中秋节过后的第二天(9月20日),我告别了亲人故乡,到榆次城内预先约好的同学董佩德家与董佩德一起赴校。21日晨,家父与董父两位老人将我俩送到榆次火车西站,准备由此乘火车经徐沟城到清源。在车站上遇到高年级同学闫必振(百真),有了一位大同学同伴,相互照应,大家都非常高兴。县城里不像乡村那样的和平景象。已嗅到战争气味了。车站候车室聚集着逃难的、搬家的人流,络绎不绝,更多的是南来北去的军车。列车到站后,聚集在站外的人们都到站台外观望,并时而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表示迎送。又见群众团体向乘车的部队赠送锦旗和慰问品,仔细打听,原来乘车前往前线的部队,正是不久前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过去被蒋介石、阎锡山等统治阶级宣传形容的像洪水猛兽般的红军,竟是一个个精神焕发年少英俊的小伙子,只见他们微笑着频频招手,向群众致谢。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久仰的英雄部队,使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真令人兴奋不已。
成中第四任校长、中共党员刘墉如。
     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从清晨直等到夜晚十点多钟,也未见南开的客车。人们怀着焦急的心情,在寒风细雨中耐心地等待着。午夜十二点过后,好容易由北开来一列敞篷车,不是客车,不能载旅客,我们急于赶路参加开学典礼。当民警的董父与站方人员再三交涉,我们三人才凑合登上一辆敞篷车,也无人查票,冒着点点淋淋的毛毛雨向南开去。天黑伸手不见五指,30多公里路程,也不知走了多久,天亮才到了徐沟车站。我们三人下车后,找了个客栈休息了半天,吃过午餐,晾干了衣服,雨止天晴,我们上街找拉脚车,准备继续西行到清源,顺便在街上逛了下街景,只见大部分店铺上着板不开门营业,街上一些提着皮箱、包裹逃难的人群往来不断,文庙里早几天由太原迁到此地的平民中学的学生正在上课。无心欣赏战争带来的这些奇景,我们雇好了一辆手推独轮车,推着行李,乘船渡过汾河,傍晚到了距徐沟20公里的清源城。
    清源城地处太原西南山脚下,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由于高山挡住了西北的寒风,加上山青水秀,气候温暖,农作物比附近各市、县早熟一个月。四方村民多不种粮食,绝大多数以种植蔬菜、水果为生。多年来这里就是太原市和附近各县城蔬菜、水果供应基地。全县72个村落,村村殷实富庶。县城赛过江南风景秀丽的水乡。半城湖水,半城街,水的面积比街区的面积还大,城门洞和大街两旁的阴沟都流着清清的泉水,水中还有小鱼游荡,俯首即可捉几条来玩。街道中心,还有几个小湖,盛开的莲花,散发着阵阵的清香。学校校部就设在一个小湖旁的中心公园内,环境十分清静。高、初中各班分散住在北关、西关两条大街的骡马大店和一个大庙内。饭后邀白成文、董佩德两个同学逛逛大街,只见到处都是桃李、瓜果、蔬菜摊,水果、蔬菜不仅质量高,价钱也出奇的便宜,如甜葡萄只三分钱一斤。花了5分钱买了一大包,我们三个人大吃一顿。
    9月24日正式开学,由于战争关系多数学生没有到校,当时雁(门关)北13县已沦为敌手,日寇铁蹄已踏进雁门关,沦陷区的同学也许已过流亡生活了。全校师生近1000人,仅到校300余人,不足三分之一,来校学生大多是晋中、晋南人,我们初二级两个班160余人,实到40多人,为应到校学生的四分之一。由于战争关系,开学后每天半天上课,半天到校外活动。上课时,老师很少讲文化课,主要谈时事、政治,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积极参加抗日活动。一周后干脆停课,由学校学生救国会出面组织,分别分组由老师率领到城外各乡村向农民宣传抗日。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宣传组进村后,先给少数聚集来的村民唱抗战歌曲,最引人的歌曲是“九一八小调”、“流亡三部曲”和“救亡进行曲”等几首。
九一八事变后流行的一首“九一八小调”
      高粱叶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
      后占北大营,
    杀人放火真是凶,
    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军队有好几十万,
     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东北三千万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中!
……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它进一步暴露了蒋介石政府“宁赠友邦勿于家奴”的心态,暴露了东北封建军阀的腐败。他们只知道执行蒋政府的不抵抗命令,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把东北大好河山,拱手送给日本人,真是悲哉!
    等到人聚多了以后,由预先准备好的同学登高讲演。讲演内容主要有四项:“一、抗日战争的形势,二、揭露日寇暴行,三、救国十大纲领,四、动员起来参加抗日工作保卫家乡,誓死不当亡国奴”。演讲者激昂慷慨的言词,结合残酷的事实,不断引起群众的同情和赞叹。剧组的白孝教官和郭明秋(女)老师主演的街头小话剧“放下你的鞭子”,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当“老父”怒打倒地的“女儿”时,很多观众为“艺女”抱不平,以为真的是卖艺的“师傅”压待“学徒”呢!有的人当场怒斥“老父”,还有的动手想打,戏结束,演员摘下胡须谢幕时,群众才恍然大悟,惊叹原来是演戏。纷纷发出满意的笑声。半个月来,各宣传组跑遍城郊大小村庄,后来东渡汾河到徐沟县属各村宣传,也同样收到良好的效果。
资料提供:朱治国之子朱瑞平
本站编辑: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