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第六章第二节(4)

发布日期:2017-10-22 19:09    来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作者:刘淑珍
第六章 中等学校与学生(二)
第二节 晋西北民族中学与晋西北第一中学、晋绥第一中学 
四、吕梁公学时期(1945年—1946年9月)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建立独立、富强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蒋介石却顽固地坚持独裁和内战的反动方针,妄图夺取人民八年抗战的胜利果实。摆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面前的任务,就是“发动群众,制止内战,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有计划地歼灭敢于向我解放区进犯的蒋阎军队,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
    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大量培养干部,于1945年冬,将晋绥一中改名为“吕梁公学”。
    1946年1月份,调临南县委组织部长冯耀江来校,任地干班主任。4月份,中共晋绥分局派分局副秘书长秦穆伯来校担任校长,以加强对培训干部的领导。校部组织机构基本未变,为了定向性的培养干部,又从地方干部中扩招了一批学生,同原在校学生一起编为4个队:
    第一队——地干队,培养地方党、政干部,由王正可、冯耀江负责,全队150多人;
    第二队——财经队,培养财经贸易干部,由曹乐生、王步青负责,全队100多人;
    第三队——文教队,培养文化宣传干部,由张国钧、郭守惠负责,全队50多人;
    第四队——预备队,把不符合上述三个队要求的新招来的学员编入预备队,由苏恒负责,全队50多人,经过培养考查,再分别编入上述三个队学习。
    另外还有师范二班、三班,继续培养小学教师。
    当时课程设置,主要课目有政治常识、语文、算术、历史。地理、时事、党的建设各队分别有自己的专业课,如农村取策、财经业务、文教业务等。每天三分之二的时间学习,三分之一的时间劳动生产。
    修业时间,没有具体规定,随来随收,需要随走,当时军队需要干部最多,不少学员被分配到军队工作。
    1946年5月以后,阎锡山公开破坏停战协定,大举进犯我解放区,我晋绥解放军在贺龙统率下,在晋北、晋中发起了自卫反击战,攻克了一批县城和广大乡村,新解放区青年迫切要求到老解放区升学学文化(他们熟悉中学不熟悉公学的名称),为了适应新区青年的特点,6月份又将“吕染公学”改为“晋绥一中”,恢复了中七、中八、中九、中十班和师范班。干部培训班仍称地干班继续举办。其他方面没有变动。
    1946年秋,贺龙中学野营队到达临县城,与晋绥一中举行了相互观摩、座谈与球赛等各项活动;晋绥一中也组织了野营队,由王正可带队,同贺龙中学的野营队一起出发,经三交镇到招贤镇、碛口镇野营拉练。到碛口后参加了群众的抗洪抢险斗争。一中野营队与贺龙中学野营队分别后,经临县小川——刘家会、孝长、月镜等村返回临县城。前后时间半个月,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军事锻炼。同年9月,遵照中共晋绥分局指示,将晋绥中改为“吕梁区党委党校”,学生除地干班留校继续学习外,其余都分配了工作。中学班的学生多数分配到军队,师范班的学生分配到各学校任教。教职员工,大部分留校工作,少数教文化课的教员另行分配了工作。11月,党校由临县城迁驻离石县上安村。到此,晋绥一中完成了它光辉的历史任务宣告结束。

    资料来源:《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教育简史》 刘淑珍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7-5408-3430-7/G.3235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