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广播纪实文学《胡兰故事》(2)

发布日期:2018-11-05 11:37    来源:《刘胡兰烈士史料辑录》    作者:马红梅

 

讲述刘胡兰的成长故事
探寻英雄的革命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
激发砥砺前行的信心
文水县委宣传部组织文水县文艺工作者倾情制作
40集广播纪实文学《胡兰故事》
 
第二集:苦难中成长 
      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年月里,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群众饱受艰辛,可以说是泪水里生,苦水里长。究竟有多苦呢?云周西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成了最真实的写照:云周西,村民苦,家家户户刮盐土,一瓢汾水一瓢油,不养穷人肥财主。
      都说春雨贵如油,可在云周西,却是一瓢汾水一瓢油!这话并不夸张。 多少年来,浇地的汾河水一直被地主石廷璞等财大气粗的封建势力把持着,用水的次序和多少理所当然地他们说了算。本来,按照地势和水流方向,浇地的顺序应该是先北后南,可由于村南1100多亩上好水地中,有70%被财主们霸占着,为了优先浇上这些地,他们硬生生改成了先南后北。这条不合理的旧水规像约定俗成一样一直沿用着,养着财主,苦着村民,却始终无人敢动。 
      俗话说,头伏无雨二伏休,三伏无雨旱到秋,要是遇上了旱年,这浇地,就更成了村民们最头疼、最揪心的事儿了。为了能让庄稼喝上水,村民们不得不起早贪黑,甚至昼夜守在地里排队候着。可即使这样,很多时候,位于村北的土地不是浇得不适时,就是轮不上。眼看着地里焉巴巴无精打采的庄稼苗儿,村民们急啊!那可是全家一年的口粮!没了收成,咋活?
      想浇地?掏钱,高价买水! 浇1亩地,最少3斗粮!
      这简直是霸王水规嘛!可是又能怎样!胳膊终究扭不过大腿,村民们怒不可遏却又无可奈何,争水纠纷经常发生,扰得民心不安。 
      吃人的世道里,富兰的出生给老刘家带来了少有的欢乐,但多了一张吃饭的嘴,生活的压力有增无减,苦难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捱着,谁也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儿!
      由于缺吃少穿,营养不良,自从生了富兰后,体弱多病的王变卿更加虚弱,照顾孩子也成了问题。好容易熬到了满月,婆婆石三奴把富兰抱到了自己住的上房,大包大揽了照顾孙女的任务。
      人老隔辈亲, 爷奶疼小孙。石三奴对这个孙女那可是挖心掏肺实打实地疼,一把屎一手尿,一勺饭一口汤地呵护着,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春去春又来,院子里的枣花开了三回,又谢了三次,小富兰三岁了,她继承了父母的好基因,出落得越来越漂亮了:高高的个头,饱满的额头,挺直的鼻梁,一双大眼睛又黑又亮,炯炯有神,一副天生的美人坯子,这老天爷该是多宠溺富兰啊!
      就在这年的十月,王变卿又生了,可惜,还是个闺女。富兰子可不在乎这些,生一个妹妹,多一个伴儿,高兴还来不及呢!
      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时候的富兰就显出了与众不同的坚强个性。偶尔不小心摔倒磕破了,也不哭,自己爬起来,揉一揉就又去玩了。她也特别懂事,勤快。她会乖乖地陪着奶奶纺花拐线,还会跑前跑后为大人们传话递物,难怪左邻右舍都夸赞说:“富兰真是个好闺女!”
      每当夜幕降临,到了爷爷和爹爹收工时候,富兰会等在大门口,两眼直溜溜地盯着俩人回来的方向,一旦见到他们的身影,立刻连跑带跳地迎上去,接过两人手中的铁锹、锄头。进了家门,她还要帮着打来水、拿来毛巾,让他们洗涮,还效仿着爹爹的样子,把铁锹、锄头上的泥土细细地擦干净,然后把它们立到墙根儿。
      每次看着孙女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奶奶石三奴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是啊,真快,一晃,富兰都长大了。 
      1936年,红军东渡期间,土皇帝阎锡山到处谣言惑众,说“共产党杀人如割草,无论贫富皆难逃”,再加上无休止地派粮派款,一时间,云周西村的老百姓议论纷纷,惶惶不安。 
      但是,老刘家有个人却不信这个谣,谁啊?富兰的大伯刘广谦。
      相比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欺负土坷垃的村民,常年在交城打工的刘广谦可以说是见过“外面世界”的人。
      昏暗的煤油灯下,小富兰坐在奶奶怀里,跟着一家老小听大伯讲红军的故事。“红军可是好人,不用说杀人放火,和老百姓连气都不生,还抓财主给穷人分粮食哪!打起仗来可勇敢呢,十个官兵也敌不过一个红军。”
      红军,这支陌生而神奇的军队,随着谣言的戳穿,已渐渐成为广大群众心中最受敬仰、最被向往的救星。和云周西的乡亲们一样,幼小的富兰对红军也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他们盼着这个神奇的救星早日到来!
 
    总  策 划:石新杰
    策     划:武慧洁  邢俊杰  
    统     筹:李慧铭 郝宏勇  武  杰   高彦云  杨燕玲  王肖玉
    监     制:邸雅萍               
    录     音:李文亮
    制     作:闫志刚
    故事来源:《刘胡兰烈士史料辑录》(文水县史志办编辑出版)
 
    本站编辑: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