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难忘晋绥 » 晋绥记忆 »

张一林战火中成长的文艺工作者

发布日期:2016-03-11 17:38    来源:兴县新闻网    作者:晋绥基金会
  张一林,又名王贻慎,兴县城关乔郭家沟人,1924年生,其父王丕仁在城关经营小手工业兼做小买卖,对张一林教育极严,从6岁起便送他到兴县城关模范小学读书,4年后考入兴县两级小学读书。1936年红军东征,路经兴县传播火种,对张一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兴县在外地读书的学生陆续返回故乡,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发动群众,组织农、工、青、妇各抗日团体。张一林参加了儿童团、青救会,上海演唱抗日救亡歌曲,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斗争。1937年12月,张一林报考兴县农民银行担任练习员。在刘少白等人的影响下,从事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工作,期间他抽空阅读了新远书社从延安购进的一部分马列主义书籍,对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为了支援抗日救亡斗争,由兴县开明士绅牛友兰创建了产销俣作社,内设生产部与消费部,调张一林到生产部协助杨怀仁搞纺纱、织布工作,解决根据地军民的穿衣问题。1938年纺织厂从兴县城关搬迁到孔家沟一面生产,一面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斗争。1939年夏,张一林参加了兴县牺盟会和动委会联合举办的军政训练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训练班结业后,返回纺织厂继续发动群众职工开展纺纱织布,提高产品质量,以更多更好的土布支援抗日救亡部队。并从各方面培养青年纺织工人,动员他们参加先进组织,开辟党的工作。1940年“晋西事变”以后,张一林调到兴县青救会担任少儿部长,协助领导在兴县城关组织了半脱产宣传队,由张一林负责编导话剧、秧歌剧,上街串村宣传抗日救亡道理。1940年2月,晋西青年抗日救国会根据抗日斗争的需要,决定组建青年抗日纵队。每县组织一个连。县委决定以青救会组织的文艺宣传队为基础,扩大为青年纵队第一连。张一林被指定负责全连的宣传教育工作。初开始,全连只有四五十人,上级给发了34条步枪还有几十颗手榴弹,从一二○师教导团调来一位军事干部担任连长,负责军事训练。1940年5月,由党组织保送,张一林到延安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接受学习教育。毕业后分配到延安少年剧团担任演职工作。1942年,少年剧团改编为延安儿童艺术学院,同年又合并到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张一林担任乐队工作。1943年,经过延安整风,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和十八集团军部队艺术学院合并,改编为陕甘宁边区联防军政治部文艺宣传队,张一林继续担任乐队班长。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投降以后,宣传队随军开赴东北,改编成东北民主联军文艺宣传队,张一林担任分队长,同时任东北民主联军部队艺术学校研究员兼导演。1947年,因工作需要又调到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担任随军记者。1949年春,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张一林担任第四野战军后勤文工团团长,政治部文化科科长,随后又担任了文化部部长,宣传处处长,被选为武汉音乐家协会执委,武汉市文化艺术联合会委员。1961年春,张一林调到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担任团政委。被吸收为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1964年中央文化部和总政治部联合通知,调张一林等人赴东北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剧《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活动。张一林担任第七分场编导组组长。因为此剧涉及面广,反映的历史跨度大,所以全剧指导思想都在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指导下进行。1965年,广东省抽调了1300名文艺工作者,排演《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张一林担任导演。1965年,张一林调广州军区司令部担任办公室主任,主管文艺外事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长期搞文艺领导工作,被错误地打成“走资派”,受到残酷的批斗和无情的打击,最后下放到“五七干校”进行了三年劳动改造。1970年平反以后,分配到广西玉林军分区担任副政委。1978年又调回广州军区军体会秘书长。1979年应泰国军体会的邀请,张一林担任广州军体会代表团团长访问了泰国。因为这是中国和泰国建交后组织的一次军事体育组织出访,受到泰国总理江萨等人的亲切接见。1980年应美国、加拿大的邀请,张一林担任团长,带领我国杂技团出访,在两国走访了30多个城市,历时4月有余。1982年在广东省文代会上被选为广东省音乐协会理事、广东省文学艺术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离体,正军职待遇,中将军衔。(本站编辑: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