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林枫传略--第七章 夺取东北的斗争(四)

发布日期:2016-08-26 17:10    来源:《林枫传略》    作者:穆欣
作者 穆欣
“照顾‘山头’是为了消灭‘山头’”
  林枫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组织部部长后,初期一直忙于分配干部工作。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既照顾全力争夺南满战场,又照顾建立后方根据地,使中央从各地派到东北的骨干,根据需要迅速走上工作岗位,在东、西、南、北面开展根据地创建工作。这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工作。中央从各根据地抽调两万名干部,有延安中央机关和中央党校的,有陕甘宁边区的,还有晋绥的、晋察冀的、晋冀鲁豫的、有山东的以及华中的干部。此外,还有大后方重庆等地来的党内外干部和民主人士,以及当地党所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地下党的一批干部。东北抗日联军的部队武装,在抗日战争的残酷年代,有一部分转入苏联境内,这时已随苏军进军东北。因为形势紧迫,来的干部又多,根据形势需要的缓急,每次来了干部,都是随到随走,来多少大体都是按地区切块分配,哪里需要就分配到哪里去。
  这些来自各根据地的干部,其革命理想、政治目标虽然都是一致的,但因以往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各自的经历、作风也有差异。对这些干部如何配备使用,既要利于紧密团结,共同对敌,又要利于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和积极性,这就成为分配干部时需要首先考虑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各级领导班子的配备,必须采取党中央在延安整风中总结的经验,要从照顾“山头”,达到消灭“山头”,实现干部来自五湖四海,不以山头划线的政策。这是分配干部工作中的棘手问题,非常负责。林枫对这一点十分重视。每到一批干部,先从名单中了解,从哪个地区来的,各级领导骨干有多少,然后和东北局领导商量研究,决定分配到哪里去。对从同一地区来的地委以上的领导干部,一般不集中于一地,而分散到不同的各个方面。因为当时全东北全区,经过日伪的反复镇压摧残,有组织的较大规模的革命力量,几乎已不复存在。无论农村或城市,一切工作都需要重新派人去开辟。林枫亲自给每一批干部作报告、谈话,分析东北的形势,地区的特点,开辟根据地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的任务。他动员说服12000多名干部服从党的决定,下乡充实基层。
  当时除了由全国各根据地调来的干部,还有当地东北抗日联军的干部。随着各地工作的开展,又有大批当地的新干部从斗争中迅速地涌现出来。这是革命事业兴旺的可喜的现象,但也由此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外来干部和当地干部的结合问题,老干部与新干部、军队干部与地方干部的团结问题。林枫非常注意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当他看到东满地区新老干部之间发生不团结的现象,曾在一次会议上说:“现在有些老的干部队新干部有些轻视,这需要迅速克服。是的,新干部也许在生活习惯上不一样,他们受党的教育还少。但必须很好地帮助他们,不能轻视他们。现在我们的干部还很缺乏,这主要靠在本地吸取大量新的成分来解决、这个主要的来源就是要在发动群斗争中发现积极分子。现在来东北的干部是11000多,以后再来不来不一定,可是我们现在到处都感到干部少。但这不能再依靠上边派干部来。而主要的是靠当地培养干部,吸收新分子。——这是个主要来源,我们的干部问题,不外是这样来解决。从群众当中吸收干部,不仅是解决干部问题,其实也能解决联系群众问题,同时经过本地干部能够联系更多的群众。这是解决 干部的方法,同时也是联系群众的方法。因此对新干部应当很好地团结他们,帮助他们,不能因为他们见解不高而轻视他们,外来干部应当尊重本地干部,老干部应当尊重新干部。”
  由于东北地区形势紧张,战备工作迫在眉睫,在分配干部工作中强调服从组织,不讲价钱,但有些人不从党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是从自己的愿望出发,愿意留在城市,不愿到农村去;有的计较工作的职位,向党组织伸手要官。这种情况,就像林枫在一次会议上所指出的:“我想每个干部应当检查一下,大家从各处到东北来,是干什么来的?这在我分配干部工作的时候也感觉到这一点。有的同志替自己想的太多了,比如昨天一个同志和我谈工作,我们两人始终未能取得一致。我说党的利益需要你到那里去工作,但他总是说我个人干这一工作多少年了,需要改行。我说党如何如何,他就说我个人如何如何。你看,我们怎能取得一致?越说越远!”他不无感慨地说:“百分之九十九来东北的打算是对的,而至少有百分之一的人打算是不好的。”
  林枫重视这些倾向,认为这些思想必须纠正,对不顾实际需要硬坚持个人要求的人决不能迁就。革命工作只能按照组织的需要和本人所具备的条件去分配,由于东北是新区,工作机构都是新建,农村工作,各方面都需要人去开辟、从组织上说,分配干部挑选余地是大的;但从个人说,则不能只根据个人的要求,不顾一切地挑肥拣瘦。他经常提醒干部部门的同志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对个人伸手要官、向组织讨价还价、不接受任务的干部,要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坚持己见的人,宁可暂不分配,促其觉悟。极个别的错误严重者才给以纪律处分。由于在分配、使用干部上坚持了党的原则,保证了当时各个主要方面干部的急需。在干部使用上一发现有地区性的不平衡(质量、数量、地区的来源等),就及时进行调整,促进整个东北地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对犯各种错误的干部,林枫主张认真研究他犯错误的原因,从多方面进行耐心的帮助教育,不是简单地采取纪律措施去处理。当时任林枫秘书并兼任东北局组织部干部科科长的李之琏回忆:“一个最早由晋察冀边区派赴东北的领导干部,开始犹豫工作急需,分配到一个省(伪满原来的小省)作领导人。大批干部特别是延安来的大批干部到达后,需要根据新情况对原来分配的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强。组织上又派了一位同志到这个省去加强领导,把原来的这位同志改为副手,这个同志一时思想不通,表现了不愉快、不理解,产生了消极情绪,不利于合作共事。不久,东北局决定将他调出参加一些临时性的调查研究工作。在减租减息、土地改革运动中,有些地方有过左的倾向,侵犯了农村的工商业活动,在群众斗争中被不适当地处理。这种情况,在基层群众运动开始的阶段发生,是难以避免的。但这位同志由于对工作的调动有意见,对在基层出现的这种政策上的偏差又产生了不满情绪,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感到悲观失望,对党的事业丧失信心,即提出要求退党。作为一个参加革命多年的领导干部,这种态度是极端错误的,也是出人意料的。当时情况下,人们对这样的党员难以理解。往往要给以纪律处分,甚至清除出党,顺顺当当地允许其退党是不可能的,林枫同志对这位干部没有采取简单批评的作法,而是对他多次耐心开导,争取他提高思想觉悟,自觉认错。经过比较长期的帮助教育,这个同志终于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行为,打消了‘退党’念头,检查了自己的世界观和对党的不正确态度,重新接受了组织上的分配工作。实践证明,这样做才能达到真正的帮助人、挽救人的目的。”
  进入东北初期,情况复杂,形势紧急。林枫在干部工作中坚持党的原则,工作细致。他从当前斗争需要出发,按照中央和东北局的部署,尽量照顾各人的专长、志趣和要求,把来自全国各地的两万名干部,及时地全部分配下去,基本上做到了各得其所,适应了形势迫切需要。当时初到东北,东北局组织部开始创建,协助林枫做干部工作的只有几个人,能够如此迅速地完成大量干部的分配工作,充分表现了他的组织工作才能和高超的领导艺术。这一点,曾经得到彭真、罗荣桓等的高度评价。有一次,罗荣桓在同彭真谈话时说:“你别看林枫这个人不声不响,在短时期内把那么多干部分配下去,竟没有提意见的,真不简单哟!虽然这些干部受党的教育实践长,但是这和林枫同志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及工作分配得当都有密切关系。”
 
 
本站编辑:姚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