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年行动 捐助4824名寒门学子“2025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09月01日)
- 怀念晋绥老前辈薛清池叔叔(08月06日)
- 带来老区人民的关怀和问候!(07月04日)
- 凝望着百岁老阿姨远去的身影……(06月09日)
- 老区人民的厚爱(03月05日)
- 一条蔚汾河 半部晋绥史(02月25日)
- 携手公益 造福老区(02月20日)
- 一个老区学子献身国防、兑现承诺(11月06日)
- 为公益之路添砖加瓦(09月09日)
- 2024年“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走进吕梁(08月30日)
十年行动 捐助4824名寒门学子“2025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
发布日期:2025-09-01 11:37 来源:晋绥基金会 作者:中国青年网
对于学子而言,“十年寒窗”形容其求学之路,对于教师而言,“十年树木”形容其教学之涯,对于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晋绥基金会”)而言,“十年坚守”是为了心中一个信念,用真情回报老区。

8月18日,“2025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在洪洞县举行。
8月17日至22日,“2025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先后走进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蒲县、隰县,及吕梁市石楼县、孝义市、兴县,为600名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寒门学子捐助每人5000元的爱心助学金。

晋绥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为洪同学子送上助学金。
这是一项已经坚持了十年的公益行动。十年间,晋绥基金会已经为晋绥革命老区吕梁、临汾、忻州3市14个县共4824名寒门学子捐赠爱心。

临汾市委常委、洪洞县委书记张潞萍代表洪洞县向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赠送锦旗。
扶贫济困,捐资助学,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吕梁精神,这是晋绥基金会一直践行的理念和宗旨。2014年,晋绥基金会成立,一年后,便正式开启“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

8月19日上午,“2025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在蒲县举行。
正如段晓飞所言,每每讲起“晋绥情”的深厚渊源和红色往事,都令他和台下的学子动容,“晋绥情”背后是源自革命战争年代的一份初心,那是老区人民用小米、黑豆养育晋绥革命先辈及其后代的恩情。虽时过境迁,但父辈的叮咛嘱托并未遗忘,深藏于心,一年年如约而至,践之于行。

山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岳普煜在蒲县资助仪式上。
于是,十年以来的每个8月,在晋绥革命老区,都会如期出现奔波的身影,他们将一份份沉甸甸的爱心交到寒门学子手里,嘱托他们肩负起青年一代的使命和责任,学有所成,回馈家乡,报效祖国。

蒲县县委书记杨晓舟代表蒲县向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赠送锦旗。
今年,是晋绥基金会第一次走进孝义市,连续第三年走进洪洞县、第四年走进隰县、第五年走进蒲县,连续第九年走进石楼县、第十年走进兴县。

8月19日下午,“2025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在隰县举行。
无论是第一年,还是已连续十年,晋绥儿女回馈晋绥革命老区人民的初心从未改变。

临汾市政协副主席、隰县县委书记李俊平代表隰县向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赠送锦旗。

晋绥基金会一行在隰县走访困难家庭大学生。
孝义是一方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毛泽东、邓小平、罗荣桓、林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生活、战斗。

8月20日,“2025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在石楼县举行。

石楼县委书记杜侯平代表石楼县向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赠送锦旗。
吕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孝义市委书记刘世庆表示,孝义是“抗日模范县”,八路军115师、中共中央北方局、晋西南区党委都曾驻扎这里。当年“各户皆抗属,无人不抗日”的精神至今仍被铭记。

8月21日,“2025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在孝义市举行。
面对来自晋绥基金会的5000元捐助,孝义二中应届高考生任泽溢心中充满感恩。
“‘晋绥情’三个字,凝结着一段烽火岁月中的赤诚血脉,从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用生命守护这片土地,到今日基金会前辈将红色基因化为十年助学坚守,这份跨越时空的接力,让我们懂得‘情’字千钧。”任泽溢说。

在孝义,晋绥基金会理事长林炎志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在孝义助学活动现场,晋绥基金会理事长林炎志向学子们讲起父辈在此战斗、生活过的往事,穿越80余年岁月,仍仿佛历历在目。

1938年,八路军第115师与中共北方局部分将领在晋西孝义县碾头村留影。前排左起:张友清、郭明秋、林月琴、王秉璋;二排左起:林枫、杨尚昆、罗荣桓;后排左起:张稼夫、陈光、王达成。
在孝义市阳泉曲镇碾头村革命旧址,一张1938年八路军115师与中共北方局部分将领在此的合影勾起无限的回忆,照片中革命先辈在艰苦岁月表现出抗战决心,合影之后他们即将分赴山东和晋绥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从临汾到吕梁,一路走来,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十年前,“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在兴县开启,为50名寒门学子送去爱心和希望。

8月22日,“2025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在兴县举行。
十年间,兴县之行从未失约,迄今已有953名寒门学子受到资助。据统计,在前九年接受资助的853名学子中,已有553名学子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其中210余名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340余名学生则走上工作岗位。

林炎志为兴县学子送上爱心助学金。
“晋绥情,在兴县源远流长!”兴县县委书记、县长梁文壮表示,革命战争时期,兴县是晋绥边区(解放区)首府所在地,是八路军120师主战场之一,贺龙元帅曾在此战斗和生活了11年。
在革命战争年代,兴县军民一家,浴血奋战,构筑起了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坚固屏障,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铸就了“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吕梁精神。
如今,在建设发展时期,以贺晓明、林炎志、段晓飞为代表的晋绥儿女情系兴县,为兴县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鼎力相助,在赋能乡村振兴、深耕教育发展、护航青少年成长等领域挺膺在前。

兴县县委书记、县长梁文壮代表兴县向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赠送蔡家崖剪纸纪念品。
对此,梁文壮表示,“老区人民始终感念于心、传颂于行。”
助学每到一地,晋绥基金会一行都会走访慰问困难家庭学子,送去学习、生活用品,介绍晋绥儿女与这片红色土地的情怀,勉励学子在新的起点为梦想继续奋力前行。
令人欣慰的是,迄今已有442名受资助的老区学子,在完成学业就业后向晋绥公益基金捐款,助力晋绥公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晋绥基金会副理事长马小鸣、理事田小明、高玉堂、公益助学负责人段翔,山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贾立进、周国臣,临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凤奎、副市长乔飞鸿、市教育局局长牛福生、市党建协会会长武卫东,洪洞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向辉,蒲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薛向阳,隰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梁少杰,吕梁军分区司令员周世轩、吕梁市副市长任磊、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王三虎,石楼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鹏耀等省市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爱心企业代表分别参加各地助学活动。
主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晋ICP备15001143号-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9号院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13/314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395639/63395661 邮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