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专栏 » 晋绥战地通讯 »

民兵围困岔口的经过

发布日期:2018-09-14 20:09    来源:抗战日报    作者:伍宇

   

     久经我军民围困的岔口敌人,于7月22日被迫撤退了。10个月以前——去年9月间敌人在这里扎据点时,是企图以此控制东西胡芦、四道川、中西川等四条大川(岔口是大川会合点),并进而向内“蚕食”根据地的。现在敌人被打击的自毁工事狼狈撤退了,在这个胜利中,兹就战斗中的民兵一翼,略叙述我们取得胜利的经过。
    敌人初占岔口,曾经嚣张一时。当时8个敌兵就敢到20里的地方活动,20多个伪军就敢到据点25里以外的地方去抢劫,当时民兵数量不多,缺少战斗经验,他们还不能独立打击敌人。
    但是,正规军对民兵积极扶植,采取师傅帮徒弟的办法来培养民兵,每到据点附近活动时,都把民兵带上。因为民兵熟悉地形,他们一般担任侦察、警戒,和完成一些次要的战斗任务(如打击伪军,捉汉奸等)。这样经过多次战斗,民兵们作战经验不断充实,战斗力也越来越强大,到第一次袭击岔口时,民兵战斗力已大为提高。当日民兵大队副率领两小队民兵和正规军一同冲入岔口,并把正规军准确的带到预定地点。在战斗中虽然一个民兵负伤,但他们始终很勇敢沉着的与正规军并肩作战,直到把敌人消灭。等到今年春天,民兵已经锻炼成为一支独立作战的力量。为了保卫春耕,他们配合正规军把据点敌人围困了起来。在统一指挥下,民兵们以小队为单位轮流活动,或在据点、碉堡周围袭扰敌人,或在远山监视敌人。虽在严寒侵袭之下,他们从不擅离战斗岗位(某村民兵曾在通芝兰的大山上日夜警戒敌人一星期之久),他们凭着爱护祖国和保卫家乡的热忱,凭着对地形的熟悉,与敌对峙,日夜不停地战斗着。
    困居碉堡之敌,不时受到来自各方的枪声和子弹的威胁。为了摆脱这种苦境,敌人一面坚守碉堡,一面派出一部分兵力出外埋伏山头,企图捕捉民兵,但他设伏的山头,民兵偏偏不去,而在另外的山头,则又发出意料不到的枪声。敌人被迫转移时,民兵立即绕过道前去,不等敌人到山脚了,敌人原在的山头上即有民兵的子弹飞来。有一次10多个敌人半夜埋伏在东山,但天明时西山发现了民兵的枪声,碉堡敌人在机枪掩护下出来向民兵冲锋,另一山头的民兵就向碉堡攻击,东山顶伏之敌见势不佳,下山抢救碉堡,而在他们刚刚埋伏的东山上又杀出了民兵的枪声,出击西山民兵之敌乃不得不退回碉堡掩护东山撤退之敌,民兵乘敌慌乱,将敌痛打一顿。自此以后,敌人再也不出碉堡来找民兵打仗了。
    敌人想死守碉堡寸步不离,但是他们必须出碉堡来砍柴挑水和大小便,于是民兵们提出了口号:“不让敌人烧交城山的柴!”“不让敌人吃交城山的水!”敌人一出碉堡,立刻有枪弹射来,敌人被迫于夜间挑水、拂晓打柴,但枪弹照样打在敌人身上。
    在无人的围困区,民兵们积极活动,两次攻入岔口捉出伪书记2人,并把土炮、榆木炮抬到碉堡对面山上轰击敌人,有一次几个敌人刚出碉堡就被土炮轰了回去,另一次神枪手的子弹把敌人的哨兵一枪击毙,以后敌人碉堡上放哨的头也不敢抬了。7月22日敌因我军民时刻袭击,无法立足,遂毁坏碉堡,自行撤退。民兵们知道了这消息,马上到东社岔口间大路上设伏,敌人果然中了埋伏,一顿痛打,敌遗尸3具、步枪1支,掉头翻山越岺逃去。
    23日上午,民兵已在破碉堡上放起哨来了。
    在我军围困岔口的战斗中,民兵们作了伟大的贡献,并在战斗中壮大了自己,比半年前,数量和质量都大不相同了。现在民兵已建立了按月检查汇报的工作制度,内勤和政治工作制度,民兵粮票制度和预决算制度,建立了良好的群众纪律,并在战斗中锻炼出了真正为民兵们所爱戴的领袖。
 
◆ 原载《抗战日报》1943年9月9日第二版
本站编辑 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