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连线 »

晋绥忠魂励后人——兴县干部群众为晋绥英烈收迁遗骸纪实

发布日期:2015-04-08 10:27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晋绥基金会

  青山埋忠骨,草木也含悲。清明节前夕,4月2日,细雨霏霏,500多名军民和部分八路军 120师将领后代,还有数十位英烈亲属,共同相聚在吕梁山兴县凤凰岭烈士墓区,为新找寻到的5位晋绥抗日烈士遗骸举行安葬仪式,以告慰先烈忠魂。尽管烈士们的遗骨已入土为安,但他们的英雄壮举象高高耸立的丰碑将永远激励后人。

  兴县是晋绥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是日军重点扫荡的地区之一。这里大小战争上百次,特别是1924年田家会一战,击毙了曾代理过日军旅团长的村川大佐,歼敌700余人。但在反扫荡作战中,晋绥边区军民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先后有2000多名八路军战士光荣献身,长眠在兴县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当时因条件所限,这些烈士遗骸来不及妥善安葬,草草就地安葬在兴县的沟壑山间。

  为革命先烈营造一个良好的安息环境,一直是兴县人民的共同心愿。2010年,在吕梁军分区和县政府领导的重视下,散葬烈士收迁工作和墓区建设全面启动。选址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工作人员在全县范围内从东到西跑了十几个地方,最后将墓区选定在该县东会乡凤凰岭山下、阳坡水库前一块山环水绕的宝地上。此地背靠黑茶山,与“四八”烈士纪念馆毗邻,交通便利,便于后人缅怀。征地时,得知为烈士们盖陵园的消息,涉及到征地的东会乡寨上村的25户农民主动申请减少补偿款,并自觉迁移了三座祖坟。寨上村党支部书记白新民表示:“建陵园,我们全力支持,要哪座山给哪座山,需哪块地给哪块地。”

  陵园墓区建设于2011年4月动工,包括荒山荒坡,占地约300多亩。目前已建成了烈士塔、纪念牌各一座,合葬墓4座,单墓362座,悼念广场 2000多平方米,立碑368座,建成100多米长的烈士英名墙,镌刻烈士英名1949位,修通了墓区公路,植树2万余株,共投资约2000多万元。

  烈士遗骸收迁工作从2011年7月开始,县委、县政府领导要求:“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认真收迁,不落一块遗骨、一件遗物。”工作人员顶酷暑,啃干粮,喝凉水,从荒山野岭找出一具具烈士遗骸,肩驮背扛运出山,谁也不喊累,不叫苦,而且感到很自豪,因为他们是代表兴县人民为英烈尽孝!目前,该县共从13个乡镇30多处收迁回烈士遗骸556位,确定了77位有名烈士,为33位找到了亲人。

  “在烈士遗骸收迁工作中,我们处处都能遇到好人。”该县一位参与烈士遗骸收迁的工作人员激动地对记者说,“在东会乡段家湾,70多岁的八路军遗孤冯来兵,领着老伴早早等候在烈士掩埋地,给我们指点方位,送水,做饭。李家塔村一位80多岁的老八路,拿着烧纸,爬了一里远的山路,跪着为烈士们送别。枣林坡村两个70多岁的老人,引着我们翻山越岭十几里,在一条山沟终于找到了1940年牺牲的决死四纵队教导营营长龙海的遗骸……一桩桩感人的事说明,在血与火的年代,八路军与边区老百姓结下的深情厚谊依然在延续,人虽走,情未了啊!”

  该工作人员还向记者介绍,收迁工作中,他们也近距离感受了当年战场的惨烈。有的子弹袋也来不及解下,一排排锈蚀的子弹依然卡在弹夹,有的几个人摞着窖在一个坑里,掩埋显得十分仓促。对找到的烈士遗物,他们仔细进行了清理、登记、保管。共清理出遗物200多件,有武装带、皮带扣、钢笔、小镜子、大烟斗,铃铛、帽徽、牙刷、子弹等,安葬这些烈士遗骸时,他们还买了新的生活用品一一陪葬。

  在寻找烈士遗骸的过程中,他们也收集到许多动人的故事。八路军特务团六连连长胡俊源,打仗时总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深受战士爱戴,1944年阳会崖战斗中,他又一次断后,掩护撤退,不幸中弹牺牲。战友们没有撂下他,兴县籍战士吕二如背了20余里地,将他埋在自家地里。退伍后一直守护着他的老连长,临终前依然念念不忘,嘱咐儿孙们一定要给连长上坟。军区侦察参谋李芳,机智勇敢,经常深入敌区侦察,惩办汉奸,在东村敌据点,他活捉日军的一个小队长,被誉为“神探”,1944年在兴县安沟山战役中壮烈牺牲。八路军战士梁居民热爱生活,一面小镜子从不离手,为抢夺敌人机枪英勇牺牲……

  听着烈士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历壮举,让记者真切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愿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功伟业万古长青,永励后人!